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是幹嘛的?哪個的勢力最大?

mhj780916


錦衣衛在理論上是皇帝的儀仗部隊。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鑑於錦衣衛的前身之一是親軍都尉府,所以它其實是受皇帝直接控制的禁衛軍,所以,錦衣衛的人員都是軍人;同時鑑於錦衣衛的另一個前身是儀鸞司,所以和皇帝郊天祭祖、巡狩出行、宮廷享宴的安排佈置和物料食物等的供應也有關。這些職能在錦衣衛成立後也是繼續存在的,但是,錦衣衛更為重要的,也是更能顯示其勢力是因為其掌握了皇帝賦予的巡查緝捕職能。

(《出警入蹕圖》刻畫了明朝萬曆皇帝謁陵往返的盛況,有大量禁衛軍的形象)

這個職能上的定位正如上述是錦衣衛勢力的技術性源頭。錦衣衛下屬“南北鎮撫司”,其中“南鎮撫司”負責錦衣衛內部的軍紀,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有點類似憲兵;而“北鎮撫司”專門負責處理明朝皇帝欽定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相關人犯進入自己專門設立的監獄(詔獄)、也可以直接進行刑訊甚至(在皇帝旨意下)處決,不必經過明朝法律規定的法律機構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些職能的獲得和行使其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時間的演變,只有錦衣衛才真正屬於當初朱元璋設計中的皇帝直接控制的禁衛部隊。之後親軍都尉府演裁撤後演化而成的新的護衛親軍無論是十二衛還是最後演變而成的二十六衛,除了錦衣衛之外的十一衛或二十五衛,都屬於兵部管轄(間接是文官內閣管轄),皇帝很難像使用錦衣衛那樣使用得如身使臂、指揮如意。

(錦衣衛的服裝曳撒源自於元朝的質孫服,在明代成為內廷侍衛的服裝)

(御林軍是一個民間的說法,指的就是禁軍,僅僅從服裝裝備看,錦衣衛和其他護衛親軍之間已經因為定位職能的差異有很大的不同)

明朝皇帝希冀的這樣的一種得心應手,自然造成錦衣衛突破了王朝時代也曾經形成司法慣例的三法司等相關機構彼此之間的程序正義和互相牽制,“高效”、“迅速”的背後隱含了大概率可能存在的罔顧事實、枉法裁判和草菅人命。

東廠(全稱為東緝事廠)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的秘密特務機關。東廠除了最上一層的負責的太監管理者之外,其實用的都是從錦衣衛中挑選的人員(之前談古論金《為什麼武俠電影裡太監都武功高強?》這個問題中和大家說起過東廠並非如很多人誤解的從上到下都是太監,也沒有太監身份的所謂“大檔頭”——也就是役長)。不過,雖然東廠和錦衣衛在職能和人員上都有重疊和重複,但是兩者畢竟是不同的官署和組織機構,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進行本問題後面提到的比較,那就是哪家的勢力大?

總體來說,東廠的勢力要遠遠大於錦衣衛,這是基於東廠的組織負責人與皇帝和皇權的關係更加密切,在辦事的程序上可以更加便宜行事,因而極端情況下,錦衣衛負責人見到東廠負責人甚至要以下屬之禮參拜。

但是,正因為上述的勢力大小最根本的原因是與皇帝和皇權的關係,所以東廠高於錦衣衛並不是制度性的安排,所以上面談古論金加了一個前提即總體來說,不排除在個別皇帝統治期間,比如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時,他的發小陸炳管理錦衣衛,錦衣衛的勢力就遠大於東廠。

西廠為明憲宗朱見深於成化十三年(1477)於東廠之外增設,在其存在期間,其勢力是大過東廠和錦衣衛的——後來居上往往是特務機關的常態——但是其存在時間不長,在成化年間就被裁撤,之後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出現了5年左右,又被裁撤。

鑑於西廠是個短命的機構,所以前述總體來說東廠勢力大於錦衣衛且東廠勢力最大這個命題繼續成立。

西廠只有過兩任廠公,分別為汪直和谷大用,雨化田這個人物是武俠電影虛構的。


談古論金


首先要明確東廠西廠錦衣衛這三個組織構成了明朝的廠衛制度,但是他們並不是一起出現的。最早是錦衣衛,然後有了東廠,最後才有了西廠。

弄清楚三個組織的時間關係,其實你看電影的時候一下子就能看出背景時間來,比如《龍門客棧》和《龍門飛甲》的前後時間順序,這是打個比方。

最早出現的錦衣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手筆。目的當然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太祖是如何上的位,自然怕手底下也有人幹這樣的事兒。錦衣衛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所以呢,其實這一幫子人原本是皇帝的近身侍衛。

錦衣衛木印

朱元璋把他變了性質為軍事機構,錦衣衛的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下設鎮撫司。早期錦衣衛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在萬曆朝鮮戰爭中,錦衣衛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為太子朱標繼位鋪路,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將錦衣衛廢除。

但是到了明成祖時,為了鞏固統治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

錦衣衛制度一直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入關以後也設立了錦衣衛,雖然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電影《錦衣衛》大火讓大家都知道了飛魚服,但其實錦衣衛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

東廠是官署名,也就是東緝事廠,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性質是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最龐大的時候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需要說明的是東廠的權利在錦衣衛之上,兩者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錦衣衛設立在宮外,明成祖由於政權合法性被質疑的原因,所以設立了在宮內的東廠,在明成祖起兵過程中,由於宦官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他很信任宦官,所以這個東廠交給了宦官。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腰牌

《明史·成祖三》記載 “是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一、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二、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但是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只相隔一個月憲宗又恢復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劉瑾倒臺,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

簡單說來,錦衣衛是武將,外臣,東西廠是內臣,宦官。雖然說的是均權勢,但是近水樓臺的東西廠勢力更大。逐漸就變成了上下級。

三者都有“巡查緝捕”的只能,巡視,偵察,逮捕,緝查。


時拾史事


多數人對於錦衣衛、東西廠的印象,大概都是從影視劇建立起來的。比如近些年的《繡春刀》《錦衣衛》《龍門飛甲》。而基本上,所有與明朝有關的影視劇都描繪出了明朝朝政的陰森恐怖。

我們從時間順序上介紹三個部門的出現時間,如圖所示:

錦衣衛是朱元璋建立的,最初的作用其實和宮城禁衛軍差不多,負責皇帝的保衛工作,也是皇家的“三軍儀仗隊”。但是後來朱元璋開始大肆殺伐功臣將領,而傳統意義的刑部和大理寺用起來不太順手,所以朱元璋將錦衣衛推上了明朝的舞臺。錦衣衛只對皇帝負責,聽命於皇帝。

錦衣衛又分為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主要掌管紀律、監察還有人事管理,而北鎮撫司就比較厲害了,有“詔獄”權限,可以隨意抓人、審問、行刑。所以錦衣衛後來一度被權臣當做打壓異己的工具。無數的官員、百姓、士大夫死於錦衣衛的陰森迫害。

東廠是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的,因為自己的皇位是通過發動“靖難之役”獲得的,所以在他剛即位之時受到了許多人的非議。因為合法性問題,所以自己也沒有權臣貴族們的支持。這讓朱棣一度精神緊張,於是朱棣想要建立一個新部門為自己做事。錦衣衛雖然有用,但由於自己新政所以使用不方便。朱棣將宮裡的宦官組織起來,建立了後來臭名昭著的“東緝事廠”。


東廠的權力是壓過錦衣衛的,比如在錦衣衛審理辦案時,東廠都必須出席參與庭審;各個部門都有東廠的太監們當班;甚至連軍事消息也要經手東廠。不過後來,這群人的工作目的發生了轉變,基本變成“網羅罪名、屈打成招、敲詐勒索”,搞得權傾朝野,民不聊生。

西廠是是由明憲宗建立的,也是作為特權特務部門,權力一度壓過東廠和錦衣衛。當時因為李子龍的旁門左道蠱惑人心,讓皇帝疑神疑鬼,遂讓汪植建立起西廠。但是,由於汪植的膨脹,一心想著升官發財,導致民怨紛起,最終西廠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年。

三個部門統稱“廠衛”,成為明朝朝政最大的特色。正是因為這種強勢管制,導致整個社會失去了活力,明朝雖然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可社會發展沒有任何進步。


文史長河


一、 錦衣衛

錦衣衛最初建立是軍制比較簡單,基層單位是衛和所,每衛有正規軍人五千人,衛下設所,包括百戶所和千戶所。禁衛軍共管轄衛所四十八處,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親軍衛十二個,最重要的就屬錦衣衛了。

錦衣衛的首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武將擔任,職責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錦衣衛實際上分為兩個職能不同的部門,一個部門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隨同皇帝出巡,與傳統禁衛軍職責一樣。另一個負責巡查緝捕的部門,則是錦衣衛與其他各朝禁衛軍真正不同所在。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認為傳統的司法機構和大理寺等不實用,於是決定提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使其變成皇帝的專屬私人警察,並且擁有獨立的監獄,可以自行逮捕,行刑,處決等,無須再通過一般的司法機構。

錦衣衛還有一個比較知名的職能就是“執掌廷杖”。廷杖制度是專供皇帝教訓不聽話的士大夫的一種酷刑,由錦衣衛和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起行刑。

二、 東廠

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由於不時出現建文帝未死的謠言,以及朝中大臣不支持新政,朱棣為了鞏固政權,建立了東廠這樣一個專制機構。為什麼選宦官呢?因為在朱棣起兵時,和尚和宦官都出了很大一份力,所以朱棣內心認為宦官們是很可靠的。

東廠的職責“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在東廠剛建立時,東廠只有偵緝、抓人的權力,審訊犯人還是由錦衣衛負責審理,但到了明朝後期,東廠勢力日益強大,也有了自己的監獄,偵緝範圍甚至擴大到全國,但東廠的人經常為了謀一己私利誣賴良民,敲詐勒索,導致當時全國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東廠在鼎盛時期,連錦衣衛指揮使見到東廠廠長都要下跪叩頭。

三、 西廠和內行廠

西廠只存在很短一段時間,是由憲宗設立的一個內廷機構,首領汪直。西廠的軍官都是從禁衛軍中選拔出的優秀人才,這些人再自行選擇部下,短時間內西廠迅速擴張,勢力直逼東廠。西廠起初的職責是為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為了私利,拼命置辦大案,一旦發現有嫌疑的京內外官員,就立刻抓獲,也不加以請示就嚴刑逼供,致力於將案件鬧大,導致辦案數量和速度大大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此舉搞的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導致朝中輔臣集體上書要求撤銷西廠,憲宗無奈只得遣散西廠。一個月後,在一個奸臣戴縉的慫恿下,憲宗又恢復了西廠。

汪直去世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劉瑾共同掌管東廠和西廠,但兩單位間經常互相拆臺,互不合作,於是劉瑾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內行廠,職能與東廠西廠一樣,一時間天下騷動。五年後劉瑾倒臺,武宗才下令撤銷內行廠和西廠。


老照片



東廠:官署名。據《明史》中記載:“東廠之設,始於成祖。……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宮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為耳目。故即位後專倚宦官,立東廠於東安門北,令嬖暱者提督之,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除此以外,東廠中設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領班、司房若干;具體負責偵緝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

東廠自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立後, 一直與錦衣衛並存, 存在時間前後長達200 餘年。

西廠:官署名。成化年間,宮中出現“妖人”李子龍用符術與太監勾結私入大內,明憲宗藉此加強特務統治,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又分別設西廠刺事,以汪直督之,所領緹騎倍東廠。



西廠的軍官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東廠。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廠事,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於成化十七年(1482年)隨之解散。到了憲宗的孫子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西廠於正德元年(1505年)復開,其權勢超過東廠。


錦衣衛:《明史·職官五》載:“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盜賊奸宄,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8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至於“緝捕密緝”,則是錦衣衛區別於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傳統的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即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內行廠都是特務部門,專門從事保衛皇帝的偵緝活動,廠衛都可以不通過司法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集保衛、偵查、控訴、審判、執行職權於一身。因此可以說二者的性質和任務是一樣的。而二者同時也是存在差異的:其一,錦衣衛是軍隊,東廠、西廠、內行廠則不是軍隊性質的組織,可以說是純粹的特務組織。其二,錦衣衛的長官一般都由外戚或功臣擔任;而東廠、西廠則由太監統領的。其三,廠、衛不是並行的,衛在廠的監督之下。



衛與廠結合在一起,保衛職能、警察職能、行政職能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政警合一的特務系統,適應了維護集權專制統治的需要。廠與衛的職權基本無差別,他們之間相互勾結、相互倚重,都是皇權專制集權金字塔下的一塊塊磚石。但由於錦衣衛屬於外官,奏事需用奏疏,還有勳戚及其子弟參加,不如東廠太監親近,故廠的勢力總要大於衛:錦衣衛偵伺一切官民;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有時還監視東廠,內行廠則監視官民和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


Voyager1v



太祖朱元璋,因幻想大明續華夏千秋,皇位傳朱姓萬代。自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後,廢中書省(剝奪相權)、置內閣(皇帝秘書辦)、設司禮監批紅權。從行政架構來說,相權被一分為三。決策權

被皇權吸收,議政權(票擬)歸內閣,行政權下放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將原本由皇權與相權制衡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制衡的獨裁製),推上了一個唯皇權獨裁製為快的新高度。

為了維護皇權獨大的獨裁統冶。不僅在政府序列內,設立可風聞奏事的六科給事中、御史來制衡百官,還對皇家衛隊(如金吾衛 、羽林衛 、府軍衛、虎賁衛 、錦衣衛 、旂手衛等)之一的錦衣衛實行部份轉型,變為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私人特務執法機構,以求皇權輾壓性地鉗制政府權力。


錦衣衛

錦衣衛全稱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脫胎於拱衛司,拱衛司統率中、左、右、前、後五衛;洪武六年,造金牌,以仁、義、禮、智、信為號,二面俱篆文:一曰“守衛”,一曰“隨駕”;洪武十五年,改名錦衣衛。從金牌刻字來看,錦衣衛不過就是歷朝皆有的禁衛軍,保駕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而已。

但是,為了確保相權永遠匍匐在皇權腳下。太祖賦予了錦衣衛在“直駕侍衛”常規職權之外,一個關鍵性的權力——“巡查緝捕”職權。這實際上是用皇宮衛隊,越權架空了俗稱“六扇門”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司法權。在現代政府架構中,這是絕不會被容許的,即便是在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社會中,也是比較出格的做法。



錦衣衛設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只節制錦衣衛的犯法案件和裝備督造。是對內的,相當於錦衣衛內部的紀律、裝備部門;北鎮撫司轄詔獄,對六部和地方政府,執行無需證據的偵緝、監控、逮捕、審判、處罰的行動,且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還無權過問。換句話說,這就是皇帝的私家警察兼私家法官兼私家特務。而且它的私權力比政府序列下的警察、特務、法官的公權力大很多。



由於錦衣衛的本職工作,還是皇家儀仗和侍衛部隊。為體現皇家儀仗的壯觀雄偉,錦衣衛的工裝是特別的華美壯麗,並由織造局提供精作的蟒服、飛魚服、鬥牛服。其中蟒服是皇帝賜服,屬一品官服。其配刀——繡春刀也是皇家賜刀,輕便狹長,秀雅陰柔,且不許一般軍人配帶。金牌、飛魚服、繡春刀,即為錦衣衛的標配。錦衣衛在執行任務時叫“緹騎”。看見了這三樣東西臨面,基本上這個官員也就玩完了。



後來,太祖也覺得錦衣衛濫用職權、動用私刑太過,引起朝庭百官的人人自危和極度恐慌。下詔廢除了綿衣衛的“巡查緝捕”職權,一切未決案件、人犯轉交由“三法司”依明律處理。




東廠

東廠即東緝事廠,永樂皇帝以“靖難之役”上臺,恢復了錦衣衛的“巡查緝捕”的職權。不過錦衣衛畢竟是支衛隊,雖有特務情報屬性,但仍屬於軍隊序列。顯然不夠私密,加之上臺後對百官的極度不信任,就任用宦官,再置一個純宦官的私密特務機構——東廠。於是,永樂皇帝比他爹,在皇權獨大的中央集權制之路上走的更遠了。

為求監督、鉗制錦衣衛的職權。東廠的權力外延更大,不僅可對百官進行法外的監督制裁、還可對錦衣衛和百姓實施法外的監督制裁。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權力外延達到連百姓的油鹽醬醋、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也要偵知的惡劣程度。這種權力的擴展,直接將特務恐怖力量延伸至民間和屬國。


東廠還對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及地方各衙門實行坐班的當面監督。在私密和當面的雙重監控之下,令六部、二法司及地方衙門官員陷入如履薄冰、進退失據的驚恐之中。公務活動毫無創造性可言,人人唯恐白天做錯事,夢裡說錯話。根本無心辦公,唯有費盡心機地與東廠、錦衣衛拉關係保命。

東廠的職權,當初由永樂皇帝定的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這個槓槓。實際上,這只是東廠的前期狀況。在中後期,因東廠的廠督是宦官,與皇帝關係更為緊密,且不似錦衣衛臨事需奏呈皇帝之故,東廠行事,僅口頭向皇帝彙報即可。顯然,東廠的辦事效率要更高些。對於特務、情報等強力部門來說,效率就是權力、速度就是恐怖、恐怖又是權力。東廠權力經此循環和自我強化,錦衣衛終將勢弱於東廠,實在是一目瞭然。


西廠

西廠全稱西緝事廠。成化皇帝為紺制東廠的漸漸坐大,又設置了西廠。由宦官汪直任廠督。西廠的人員由錦衣衛中選撥,短短几個月,人員極度擴充,一時之勢,竟能壓制住東廠。可憐的百官、百姓在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三座大山來回反覆的恐怖輾軋下,無數人在詔獄中粉身碎骨,化為一縷冤魂。見到了“廠衛”,並被其拘審,才知道,死神原來是多麼的仁慈和可愛。

經大學士商輅為首的內閣輔臣集體上書(夠膽量,不怕特務,不怕死),痛陳西廠之戕害。成化皇帝方撤銷西廠。月餘,西廠復開,汪直對曾威脅過自已的商輅等大臣,經羅織罪名後予以處死。


內廠

到正德皇帝御極之時,由宦官劉瑾間接節制東、西兩廠,劉瑾因對東、西廠互相爭權、奪利、拆臺之情狀極為不滿。又開了個廠子,叫內廠,全稱大內行廠,由劉瑾直轄。內廠的偵緝查處範圍更大,竟將錦衣衛、東廠、西廠也納入偵辦對象之中。

在大明各位皇帝“明星企業家”的艱苦努力之下,為了保持皇權對相權的絕對壓制,也為了防止某廠的坐大,廠子是越辦越多。終了,就有了四個特務機構並存窺查朝野、百獸齊出樊籠的熱鬧局面。於是,大明天下,緹騎四出,不論國內國外,不論高官百姓,不論東廠西廠,不論鬧市偏壤,一時天下崩塌震動、人人自危、懼不欲生。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鑑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謝絕盜載。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從大明的政治體系說起。大明的政治架構看似是內廷和外庭鬥,皇權居中調停,打壓強勢一方,保持三角穩定態勢,其實不然。

實際上,大明保持和宋朝一樣的理念——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內閣為首的文臣集團是士大夫的代表,他們的權力實際來自全天下讀書人,有時候連皇權也不能左右。而內廷的權力則全部來自皇帝,一旦皇帝翻臉,即便權傾天下的九千歲(魏忠賢),瞬間也會被一個16歲的娃娃皇帝(崇禎)給拿下。

搞清楚這些問題以後,咱們再來談廠衛——為什麼東廠往往可以壓錦衣衛一頭?

原因很簡單,這兩個機構的權力都不是來自士大夫,而是來自皇帝,誰離皇帝近,誰就更得寵一些,自然也就可以壓制另一方。

東廠離皇帝比錦衣衛近得多,為啥?東廠太監多。因此,東廠往往能壓制錦衣衛。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嘉靖朝,錦衣衛的指揮使是陸炳,他和嘉靖皇帝乃發小,一起長大的,嘉靖對他的信任幾乎超過所有人。因此,陸炳在位期間,東廠被錦衣衛壓制得死死的。

總之一句話,與其說東廠壓制錦衣衛,不如說太監離皇帝更近一些。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前提:他們構成了廠衛制度

首先介紹一下他們

錦衣衛,明朝的特務機構,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


東廠,即東緝事廠,明朝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西廠,是明朝的部門名稱,全稱"西緝事廠"

錦衣衛最先設立,隨後東廠設立,之後西廠設立。他們都是特務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

錦衣衛

所以在這三個特務機構中西廠的勢力最大!


現在給大家科普一下:

通過這張圖片大家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勢力大小
了。在這些特務機構中最晚設立的內行廠是權力最大的。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_^


青山文楂


西廠僅存在一段時間,錦衣衛和東廠的歷史是最悠久的,都是皇帝直屬的偵緝機構。

錦衣衛是由皇帝的親軍衛士轉變來的,歷史最長,一般由皇帝最親新的臣子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下設南北兩鎮撫司,南鎮撫司負責普通的刑事案件,北鎮撫司則專事偵聽和稽查官員及其家屬,也稱詔獄,裡面關的基本都是政治犯。錦衣衛在明朝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歷次戰爭中都能看見他在獲取情報中的貢獻。

東廠由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提調,專門從事輿情偵查和監視活動,但東廠一般沒有執法權,常常聯合錦衣衛一起行動,由錦衣衛出面執法。


漯河生活


說到兩廠一衛,大家就會想到那明朝高度集中的皇權。沒錯,兩廠一衛的確是明朝皇權高度集中的象徵。但大家貌似都對兩廠一衛不大熟悉,那麼小編今天就來說一下小編個人的拙見,不喜勿噴不喜勿噴(*ノωノ)



按照時間順序,最先成立的機構是錦衣衛,錦衣衛的前身是“拱衛司”,是朱元璋組織起來專門收集軍政機密情報的組織。公元1382年,朱元璋才將這個組織改為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主要職責“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一個頓號就將錦衣衛分成了兩大塊,掌直駕侍衛其實跟禁衛軍沒什麼大區別。而巡查緝捕才是錦衣衛有如此巨大的名氣的原因。錦衣衛的首領叫錦衣衛指揮使,是這個組織裡面最大的官。直接聽命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且不公開進行審問。但在明末,指揮使見了東廠的首領竟然要行跪拜之禮,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



東廠是明永樂年間,公元1402年建立的,叫東緝事廠(簡稱東廠)。內部由皇帝親信的宦官擔任頭領。東廠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創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因為東廠直接受命於皇帝,可以繞過司法部門,所以東廠的權力較之錦衣衛還是要大上許多的。



在公元1477年,明憲宗時期為了加強特務統治,在東廠之外設立的特別機構,人員都是從錦衣衛中抽調出來的。剛開始是幫助明憲宗,刺探民間情報。但是其首領汪直為了功利和權力,拼命地製造無數的冤假錯案,並且大部分案子都非常大。西廠也崇尚嚴刑峻法來逼迫“嫌疑人”屈打成招,因此西廠的辦事效率遠遠超過東廠和錦衣衛。在無數次立了“大功”之後,西廠的勢力也漸漸大了起來。其權力達到頂峰時可以想殺誰就殺誰(僅僅立一個案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向錦衣衛和東廠伸出毒手,因此也弄的朝野人心惶惶。但是最終西廠還是盛極而衰,僅僅在歷史的舞臺上逗留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經過剛剛一番分析,相信大家都知道哪個機構的勢力更大了,西廠大於東廠大於錦衣衛。值得一提的是,皇帝如此重用宦官還是有原因的,因為宦官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提的建議都是以皇帝為中心的,而且宦官總是在皇帝身邊,非常瞭解皇帝,因此深得皇帝歡喜。可一些有志之士則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弄得皇帝不開心,因此得不到重用。雖然宦官偶爾會跳一跳,到對於皇帝來說,不得不承認是一個非常趁手的好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