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信託:順應監管導向 深耕多策有爲

“主動順應監管導向,化壓力為動力,強化風險管理,積極改善資產質量,優化產品設計,升級產品模式,繼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4月27日,“一行兩會一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一經發布,山西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就積極分析資管新規對信託行業的影響,提出以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為抓手的思路舉措。

資管新規

走規範化發展之路

做好“受人之託,代人理財”,資管新規的調整方向是正本清源,對改善信託發展的環境特別有利,對信託公司構成長期政策利好。新規核心主題詞是“規範”,將風險防範放在突出地位,勢必會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打破剛性兌付和對合格投資者標準的提高,對信託行業資金來源造成兩大沖擊。

山西信託這樣理解市場衝擊:打破剛性兌付,有利於信託行業健康發展;更為嚴格的限制雖然可能會導致信託行業的潛在客戶有所減少,但有利於信託公司甄別出具有較高抗風險能力的投資人。

山西信託

主動順應監管導向

資管新規下,作為山西金控集團旗下、經中國銀監會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保留的山西惟一一家金融信託機構,山西信託公司如何調整發展思路、捋順業務?

相關《指導意見》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年底,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山西信託表示:將運用好過渡期的安排,主動順應監管導向,化壓力為動力,強化風險管理,儘快改善資產質量,優化產品設計,升級產品模式。特別要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體來講:一是要做實項目風險排查,強化項目日常管理,依法合規防範化解風險;二是要加強資金統籌安排,強化流動性管控;三是要徹底轉變經營理念,堅定不移做強主業,調整經營發展模式,規範開展各項業務。

改革創新

力促山西轉型發展

數據顯示,山西信託公司自開展信託業務以來,累計發行的信託計劃、支持本省經濟建設的資金規模超1500億元,緩解了山西省內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促進了全省各地產業調整和各級財政收入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該公司累計為中小企業發放信託貸款23億元。項目涵蓋製造業、生物製藥、食品加工、蔬菜配送、養殖業、批發零售業、商貿、生態旅遊等行業,絕大多數為山西扶貧辦名錄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為推進科技進步、拓寬就業再就業渠道提供了社會保障。該公司通過農業基金、信託計劃等形式,累計向全省農業企業投放了近3億元資金,吸引社會資金1億餘元,幫助企業和地方政府構建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支持了一批農業企業的發展;設立5000萬元的“山西信託·金融扶貧資金信託”,覆蓋臨縣13個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困難群眾帶來直接收益660萬元,探出了“金融扶貧”的成功路徑。

山西信託的實踐證明,其發展思路和資管新規強調的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要求相吻合。

據介紹,下一步,山西信託將更加註重推動業務迴歸本源,在完善風控機制的前提下,專注履職盡責,提升管理能力,積極創新融資新模式,繼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扶持中小微企業成長,多角度、全方位服務“三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