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小西湖景觀

“小西湖”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位於荔城區中心區域,北接勝利北街,南鄰梅園東路,西臨興化府城隍廟,東有三清殿,是一個交通便利的集歷史文化的旅遊景點,對主城區更是具有調解氣候、保持生態的功能。然而,由於過去城市的盲目建設,導致小西湖漸漸消失,成為了臭水溝。但現在,那個昔日的“小西湖”景觀又回來了。

盲目建設,小西湖成臭水溝

據史料記載,小西湖為興化知府嶽正所建,共有三堰,以中最大,腹圓成湖,廣可十五丈,取名水鏡湖。功滿之後,荷花盛開,出塵滴露,嫩莖戲麟,風閒翠扇,嬌豔競爭。嶽正太守邀賓泛舟其中曰:“此乃小西湖也”,並自書“小西湖”三字並詩,立石湖濱。經歷代多次疏浚、整治,直至二三十年前小西湖還一直風景如畫,為莆田城區老居民所熟知。

“在我們還是孩提時代,這裡的風景是很漂亮的,湖面很寬,湖水清澈,湖面還有荷花,下游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風景秀麗。”從小在這長大生活的大媽回憶起以前西湖水鏡的景色,神情嚮往。

但後來因為盲目建設,昔日的小西湖慢慢被填埋,之後又建了西湖電影院,使小西湖最終成了一條臭水溝。說起小西湖後來的狀態,大媽又是一陣惋惜。“不過現在好了,政府對此進行了改造,小西湖又可以恢復往日的榮光。”大媽喜悅道。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小西湖景觀

綜合整治,歷史古韻景點重現

位於莆田荔城區東橋頭的“小西湖”在經過綜合整治之後,終於與廣大群眾重新見面,一個頗具歷史古韻的景點開始呈現在大家眼前。

據介紹,荔城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小西湖的改造工作,經過前期的多方籌備,於2016年6月斥資近千萬元啟動了北河綜合整治工程。根據設計方案,工程採用雙層結構形式,下層設箱涵,用於河道排澇需要,箱涵兩側鋪設截汙管道,用於收集小西湖兩岸居民的生活汙水,達到雨汙分離,保證小西湖整體的水質;上層因地制宜佈置欣賞小品、景觀親水平臺及休閒廣場,拆掉小西湖電影院,對被侵佔的小西湖水面進行修復。去年3月,西湖影院等周邊建築先後被拆除。目前,西湖水鏡改造已經基本建設完成。

“建成之後,小西湖總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其中湖體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左右,景觀1萬多平方米。人工湖新建的水泵還會運轉起來,讓湖水形成自循環流動。”荔城區水務局副局長郭奇雄介紹,工程將於今年七月底完成驗收。屆時,西湖水鏡將成為城區的街心公園,是市民休閒納涼的一個好去處。同時,為了讓市民能夠親近溪水,在小溪流景觀中,設有景觀汀步和入水式臺階,市民可以在溪流上漫步、玩耍,受到了城市居民們的一致讚揚。

據瞭解,北河(小西湖)的改造,將進一步提高北河的防洪標準,使其達到30年一遇防洪標準,確保周邊社區防洪安全;通過截汙管道建設,雨汙分流,解決北河黑臭水體問題;通過小西湖水面的整治以及周圍景觀設施的建設,恢復西湖水鏡往日風貌。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大爺大媽搖著蒲扇,納涼聊天

滿心歡喜,村民休閒好去處

日前,東南網記者來到小西湖,在入口處刻有“西湖水鏡”牌匾的仿古涼亭映入眼前,涼亭裡已有大爺大媽搖著蒲扇,納涼聊天。園內由北往南依次設有噴水硯臺、景觀湖、拱橋、曲橋、青蓮閣等景觀。順著大理石鋪就的園路一路行進,只見兩側滿是高矮不一、形態各異的花草樹木。人工湖裡,亭臺樓榭,參差倒影,相映成趣,眼前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跟之前的那條臭水溝相比,改造後的小西湖別提多好了。以前都沒人來這裡,現在一到下午、晚上都有很多人在這裡納涼、跳廣場舞等,又恢復了往日小西湖的風光,真好。”另一位大媽說起改造後的小西湖,滿心歡喜,不僅有了休閒的好去處,更能看到西湖舊景,提升生活質量。

“現在這些椅子是人家不要的,就拿過來給老人坐。”說起小西湖內需要提升的,在座的老人紛紛表示,希望能增設一些石桌石椅,以及一座公廁,更加方便前來休閒的群眾。(東南網記者 吳炳端 實習生 楊超斌)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噴水硯臺

莆田荔城區北河綜合整治完成 “小西湖”重現往日風光

西湖水鏡內曲橋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