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爲上市,你認爲市值能超過阿里或者騰訊嗎?

永不言棄


準確來說華為並沒有超越AT的可能,除非華為雲取得AWS式的成功,因為亞馬遜兩年來的股價增幅基本來自於其利潤十倍的增長,而亞馬遜利潤增長率超過1100%的來源在於AWS的持續高盈利。

1.我們先用市盈率估算法

從數據上比較,營收:華為>阿里>騰訊,利潤:騰訊>阿里>華為,資產:阿里>騰訊>華為。但真正與股票直接掛鉤的只有利潤,蘋果作為半個互聯網公司(Q2單季度 APP STORE等互聯網服務營收接近百億美元)其市盈率也只有18.86倍,如果給華為25倍的市盈率,其市值應該是70.2×25=1755億美元。




再看一下華為的業務結構

2.分業務估算價值

對比一下愛立信,要知道華為的市佔率只比愛立信高1%而已,但華為是通訊行業裡唯一一家處於盈利的企業,所以我們按照營收進行比較,華為的運營商BG的營收為2978億人民幣,也就是432.65億美元,愛立信為235.56億美元,大概為不到兩倍,基於華為處於優勢地位,算作2.5倍,那麼運營商業務市值應該為,2.5×264=660億美元

華為的手機業務其實不太能比較,因為三星蘋果利潤都遠高於華為,小米是個年輕的公司,未曾盈利但增速遠高於其他企業,雖然消費者BG營收大概等於兩個小米,但最多也只會給1.5個小米,也就是3838億港幣=488.8億美元×1.5=733.2億美元,不要覺得消費者業務比運營商業務還高,行業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再看華為雲,阿里雲現在的估值是670億美元,華為雲應該是阿里雲1/3左右比較合適,也就是230億美元,

那麼華為的總市值=660+733+230=1623億美元。





兩種結果大差不差,華為市值應該不會超過2000億美元,目前騰訊市值不到4300億美元,阿里4647億美元,所以華為最多也就在AT的1/3到1/2之間。


 


明確地說,華為上市估值短期內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越騰訊與阿里。但是華為的優勢也同樣巨大,讓我們一起具體分析一下:

華為應該不會上市,其創始人任正非曾明確表態,華為肯定不會上市。說句實話,以資本市場的貪婪來看,一旦上市或許會徹底毀了華為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因為沒有上市反而成就了華為。

如果,華為要上市的話,選擇赴美上市還是國內A股區別極大,明確來說若選擇A股,其市值一定會遠高於美股。甚至創下新紀錄也不是不可能。但按照當前的國際經濟情勢來看,美國人肯定不會讓它去了,至少暫時條件還不太成熟。

可以肯定,即使是華為上市,也不可能超越騰訊與阿狸的市值,這是由於其所在的行業,並不是巨大的上升階段,至於華為消費終端雖說業績不錯,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但此領域強者眾多,比如說蘋果和三星電子。因此,華為的估值並不會太高。

但是,華為本身屬於核心技術企業,不僅投巨資在研發上,且已擁有世界領先的專利技術和通信領域的龍頭地位。不過,華為的體量太大了,即使上市也應該是分拆業務進行,那麼到底是其核心部分上市還是其他部分進行上市。這雖說也會引發不同的估值,但說到底華為目前仍然缺乏革命性的產品,如果未來有一天,華為創新技術並打造出一款顛覆性的市場產品,那其市值就是飆升到1萬億美元都有可能吧!

那麼,按照當前的華為經營情況來說,估值到底能有多少呢?

我個人覺得,作為全球通信設備領域的翹楚,華為一直都是非常注重研發,進入智能手機行業很短但潛力無窮。華為公司2017年的營收為6000億元左右,利潤接近500億元,這確實是國內民企中的“戰鬥機”。

根據華為去年的利潤情況來看,結合華為的綜合優勢分析,其市盈率應該在25-30倍之間,也就是說,華為的股票市值或將最高達到15000億元人民幣。

另外,考慮到華為的全球通信龍頭地位,及目前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飛速發展,無論是成長性還是升值空間都很大,因此,也很有可能會突破15000億元。至於A股的非理性因素不在考慮之列,但我們也同樣要考慮到上市之後的華為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長期來說,潛力及不可預測性的因素都很大。

總得來說,華為如果上市,股票市值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排在騰訊與阿里之後。目前第一和第二都已經是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之一。


東震木


不會超過。淘寶已經是中國一個無法撼動的最大的購物平臺,只要老百姓有購物,他就可以提成。騰訊也是一箇中國的壟斷企業。而華為是一個硬件企業,規模再大利潤率也不會高,而其他兩家只會越來越暴利,資本是逐利的


既然來了


想都別想,小米為什麼上市後跌破發行價?因為實體行業是一個容易看得到邊的行業,舉例,目前你的技術、你的人、你的設備等等能達到什麼產能這個很容易算出來,蘋果又不一樣,蘋果算是標杆了,不應該單獨看成手機而是一個系統鏈條,阿里巴巴、騰訊主要是網絡,網絡這個東西看不到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