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爲你解讀「品牌化」

發現圈子中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都開始想要跳出狹義範圍的設計師 Title,去嘗試拓展邊界做更前或者更廣的事情,比如全鏈路設計、品牌設計、UxD(User experience design)、UGD(User Growth Design)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品牌」的一些思考。

品牌這個話題可大可小,可能大多數人會說品牌不就是一個 LOGO,一句 Slogan 嘛?但仔細想想,似乎不止……

品牌很難用一個具體的物體來表達它是什麼,但是人們為何會因看到 Apple、LV、Nike 而瘋狂不止的想要買買買,又或者是當需要買辣椒醬時自然的去找老乾媽、想買飲料時自然的去拿可口可樂?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一些品牌帶來這樣的效應,而另一大波品牌卻在默默無聞中逐漸消逝?

這要從人本身講起。人類從單獨的個體來看,力量非常弱,分分鐘就能被摧毀,為何人類能夠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漸成為這個星球的統治物種?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給出了答案。早期的智人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必須要聚集大量的人到一起,比如建成大型建築、抵禦更強大的敵人等等,所以需要一些統一的行為規範來保證大家能各司其職,最終使得事情順利進行。他們靠講故事和想象虛構了一個世界,從而將產生了較大規模的群體,即便群體內並不是每個人都互相認識,也能讓所有人都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合力去達成最終目標。

慢慢的人類在食物、樹木……這樣的現實世界之外構建了一個越來越龐大的虛構世界,這個世界由一些共同的想象和觀念構成——國家、金錢、宗教、道德禮儀、好與壞、對與錯……這些觀念雖看不到實體,卻蘊含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從人一出生就開始指導人的思想和行為。

品牌也是同樣工作原理,它是一股埋入你的認知和潛意識裡的一種固化觀念。

一旦把品牌想要傳達的觀念成功植入認知,當你有某種需求的時候,這種觀念會左右你的抉擇,並且你仍然認為這是你自己的主動選擇。

然而,問題來了,在過往物質匱乏的時代,品類即品牌,比如自行車即鳳凰,人們根本就不需要怎麼考慮就能輕而易舉的做出選擇。而現在,進入任何一家商店,映入眼簾的都是琳琅滿目的貨架,幾乎任何一個細分品類都有數不盡的品牌可選,僅僅只是被記住都很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你的品牌被選中呢?

品牌化就是把「某種觀念」賦予到「某個物品/服務/組織/個人」的過程。

品牌化的2大步驟:

  • Step1:找到那個會影響人的選擇的觀念;
  • Step2:把這個觀念廣泛且深刻的植入人的認知。

下面以京東的品牌化(只是概念想法,用於方便理解思路)為例來講講具體如何操作。

Step1. 找到那個觀念

1. 你是誰?你希望品牌化為你帶來什麼?

這是品牌化開始時最早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得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可以參考這些維度去思考:

  • 你是什麼,自身的定位?(「你」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企業、商品、組織、人)
  • 你在戰略層的主要策略和願景;
  • 你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
  • 你的優勢能力和劣勢能力。

以京東為例,目前品牌其中一個問題是很大一批用戶對京東認知並不清晰: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2. 你面向的市場環境是怎麼樣的?你的競爭者和潛在替代者?

  • 行業發展階段是朝陽?成熟?沒落?→ 判斷大層面的策略方向,開闢市場or完善服務or轉移方向;
  • 行業中目前的普遍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 判斷可能的機會方向;
  • 直接競爭者情況,每個環節的競爭程度 → 判斷需要差異化的方向;
  • 潛在的替代者,從價值鏈上下游來看,是否存在「跨界搶劫」的可能性 → 判斷是否有搶佔先機的可能性,比如後來出現的網易電商。

以京東為例,國內電商發展的已經比較成熟,可以通過與直接競爭對手對比尋找差異化的方向: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 優勢:商品品質高 / 線下渠道更全 / 物流等服務更優 / 微信手Q外部渠道好。
  • 劣勢:商品品類不豐富 /產品生態圈不足。
  • 機會點:無界零售打通線下 / 品質滲透 / 微信手Q渠道打通。如同近年央視區別於芒果臺的娛樂節目,國家寶藏、詩詞大會等。

3. 你想要打動的對象是誰?觸動他的點在哪?

  • 誰會為你付費?從海量人群中找出具價值又契合產品定位的用戶,可以從消費能力、頻次、意願來看;
  • 他們的行為、動機和態度是怎樣的?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上面示例中,可以初步判斷目標用戶的觸動點在於品質、效率、服務體驗。

4. 找到觀念——品牌內核

通過把以上3部分取交集,契合市場發展趨勢和目標用戶訴求,並且是你能提供的獨特價值,這個就是你的品牌內核。它讓你擁有別於其他品牌的特質,說服用戶在眾多品牌中選擇你。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Step2. 傳播&植入觀念

人們對品牌產生認知不是一個理性分析的過程,能被記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的感性的片段,它可能是一段故事、一段音樂、感知到的某種情緒、亦或是某種味道。比如,COCO CHANEL女士的故事/FamilyMart進店的聲音/Zara home的香味/Vans海報動感的感覺等等。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從品牌本身的來看,理性層面的產品功能、價格等等都很容易同質化,一家做得好另外一家可能很快就會學過去,但若能讓品牌與用戶產生感情連接,比如小米的米粉圈子,又或者讓品牌能成為用戶個性與態度的發聲者,比如 Supreme 代表的潮酷文化,這樣的品牌價值是不可複製的。

所以我們可以把品牌外化的過程理解成,把品牌內核翻譯成一種直接的感性記憶。而感性記憶來自於兩個層面,一層是具有情感記憶點,一層是堅持不斷反覆的洗腦灌輸。

1. 把品牌觀念表達得具有情感記憶點

感情通常最容易發生在人與人之間,所以我們可以嘗試把品牌人格化,賦予它人的特質、情感和態度,然後與用戶進行互動,從而建立情感記憶點。

假設你的品牌是一個人,TA 應該是怎樣的?外貌、社會關係、性格、內涵、形象角色、故事經歷?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有了這樣的形象,我們可以去建立具體的品牌系統,後面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LOGO、Slogan、品牌基本形、色彩、字體、視覺/動效/文案風格等等,案例一大把,篇幅有限就不詳述了。

2. 「洗腦灌輸」

洗腦灌輸的方式有非常多種,關鍵在於具有一定的識別度和反覆出現的頻次足夠多。

識別度可以從內容+五感角度來想:

內容識別:通過內容層的某些特徵來體現,如京東的「多·快·好·省」。

感官識別:從各個維度留下一些與品牌氣質相符的記憶點,能讓用戶快速識別出是這個品牌。例如,用京東品牌來做考慮就可以往以下方向來想。

  • 視覺,京東紅、JOY狗的形狀。
  • 聽覺,視頻廣告後的「京東~~」,咚咚客服的提示音(做得還不夠,比較好案例的是拼多多和抖音音樂)。
  • 觸覺,快遞盒撕膠帶的觸感優化。
  • 嗅覺,快遞盒內的小香包,京東線下門店用統一味道的香氛。
  • 味覺,暫時可能只適合實體店的體驗,比如店內特別提供的茶水小吃等。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頻次可以從時間+空間的全鏈路維度來想:

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接觸點都貫穿進去相關的品牌元素,反覆加強認知,截取京東用戶部分流程舉例如下圖。

用京東的概念案例,深入淺出為你解讀「品牌化」

最後

總的來說就兩點,一是理解品牌不限於具體的實物,它是一種可以影響人抉擇的觀念,定義品牌的核心在於找到這個「觀念」;二是好的品牌一定是全方位的堅持不懈的灌輸和傳播的。

以上就是個人這段時間內的一些思考,主要是總結的一些可以去思考的方向,避免在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實踐得還不夠多,歡迎也在想做這方面的小夥伴一起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