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旅遊爲何屢禁不止?

梁祥仕


這是個好問題,儘管很多人都知道低價團服務質量普遍都很差,還經常發生導遊辱罵遊客的惡性事件發生,但還是有遊客參加,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只要是外出旅行,不管是國內遊還是國外遊,都會有諸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從住宿的酒店到景區如果沒有很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時你又沒有自駕,如果是家庭出遊,這個時候你自然會考慮到底是打車還是租車還是報低價團的問題。像我們一家去麗江玩玉龍雪山和虎跳峽時,都是報的低價一日遊團;另外一種情況是,遊客一般對當地旅遊服務市場缺乏瞭解,問路人又很難了解旅遊目的地的全部情況,這時你肯定也會想是否報個旅行團,省得麻煩和到處找攻略了。出境遊時這種情況最常見,語言溝通障礙是一大問題,加上對不確定性的不安全感,所以還是覺得應該報團出行而不是自由行。這就跟任何一個大城市的城郊地區黑車現象普遍一樣,如果沒有乘客的不方便,再便宜也不會有黑車市場。

其次,覺得旅途中有不方便的遊客,就會考慮報什麼樣的旅行團,是旅行社有合理利潤的正常團,還是以購物為主的低價團。對於大部分本來就有打算在旅途當中買東西的遊客來說,與其多花錢在團費上,不如將省出來的團費用來買東西,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當然也有一部分遊客覺得反正國家規定禁止旅行社強迫遊客進店購物,所以心存僥倖,認為報了低價團甚至零團費的團也可以不用買東西。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媒體上經常報道的,導遊辱罵甚至動手打遊客的惡性事件出現。但那些沒吃過苦頭的一部分遊客,心理始終有貪小便宜心理,這也給低價團的存在提供了市場空間。


旅行紀實攝影黃華


行走人小編為你解答。低價旅遊為何屢禁不止?大概是因為以下幾點。

1,顧客貪便宜心理。

儘管很多報道出低價團問題,可是為什麼還是有人選擇,因為不管是什麼東西,總有些人認為便宜的就是最好的,這麼便宜不去就是虧大了,這時候人都產生著貪小便宜的心理,比如500元幾日遊,想想就覺得很划算,可是,當你在計算車費,門票,吃的,住的,500元夠嗎?那麼多的費用會在哪裡產生呢?那麼就是購物。


2,旅行社籠絡顧客。

隨著旅遊行業的發展,旅行社也是越來越多,所以這樣的行業就會有很多競爭,相同的路線,品質,比的那就你就只有價格了,所以很多旅行社會進行價格大戰,這樣才能有有很大的對比,這樣一來,在顧客看到就會進行對比,相同路線,相同的服務,肯定會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

3,淡季降價處理。

對於旅行社來說,每一天路線都會有淡季,也就是生意不太好的時候,所以為了增加遊客量,只能將其路線降價處理,也不說在這個時間出去旅遊不好,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旅遊人說少一些也有少的好處,畢竟我們是看景點旅遊的而不是去看人海的。

其實不管怎麼禁止低價,可是對於低價是有時候旅行社生存的根本。如果價格比較低的話,建議最好不要跟團出行,可能就是一個購物團,所以不要去貪小便宜喲。瞭解更多旅遊資訊關注行走人小編。


行走人


所謂存在即合理,低價團屢禁不止,說明是有市場需求的。(這裡的低價團不指降價促銷的那些,而是通過加點購物獲利的低價團)

第一,從人群來看,低價團出遊的大部分人都是老人。相對來說,他們經濟水平較低,自然選擇價格低的旅遊團。

第二,僥倖心理。現在的《旅遊法》允許旅遊團是可以有自費加點項目以及購物點的,但要求要在合同列明,並自願消費。這樣一來,消費者即使知道有購物,但還是僥倖地認為這是自願,旅遊團並不能從身上搜刮到什麼好處。但事實上,導遊總有各種辦法讓你“自願”購物。

第三,市場。旅遊線路沒有專利,複製性太強,而且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價格不透明,各旅行社惡性競爭,打價格戰。哪怕是正規旅行社也會經常有“跳水”線路。

第四,監管問題。很多人說旅遊局為什麼不管管,但實話說,旅遊局真的很難管。旅遊局沒有處罰權,只能約談。而且,旅遊團除了組團社還涉及地接社,而本地旅遊局只能對當地旅行社進行監管。比方說,我在廣東報了東北旅遊團,我能投訴的只有到廣東本地旅遊局,但本地旅遊局只能讓本地旅行社加強採購監管而無法監管東北旅行社。

以上為個人看法,你覺得呢?歡迎關注我,我是“文藝旅記”。


文藝旅記


先說說低價旅遊這事兒,得分種情況來看。

其實並不是低價旅遊就意味著會體驗到最差的旅遊服務。當一個旅遊地面臨著旅遊淡季的時候,就會採用低價旅遊的方式來吸引遊客。畢竟旅遊這事兒,對大家來說都是充滿著嚮往和吸引力的,所以淡季的低價旅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很划算的事情。曾經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參加過低價團,去九寨溝四日遊,價格好像是三百塊左右。因為是低價團,所以餐飲和住宿方面都很普通,跟品質遊肯定是有一些差別,但是也沒有遇到傳說中導遊惡語相向、硬性要求等等不好的事情。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供應,比如囊中羞澀的學生、才進入職場的菜鳥、或者是捨不得花錢但是想旅遊的中老年,這些都是低價旅遊的主要客源,所以再怎麼禁止,也還是會有低價團推出的。

從低價旅遊的負面來分析。每個人都知道掙錢不容易,所以省錢是大家的習慣。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會形成不同的消費理念,因此,很多人就會經常為了省錢而絞盡腦汁,低價團旅遊只是冰山一角。商家方面,就是抓住消費者這種節約的心態,利用低價誘惑的方式吸引遊客參與,然後設置各種陷阱,比如增加購物店、途中增加自費項目、強迫消費等等手段。其實很多人心裡清楚,這種低價旅遊肯定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有一部分人存在僥倖心理,所以給了奸商可乘之機。

現在很多遊客都越來越傾向於自由行,自由行可以隨意安排時間,當你遇到喜歡的景點時,可以多停留一點時間,駐足觀賞,沒有導遊在旁邊催啊催。自由行不會很累,跟團旅遊的時候,每天都安排滿滿的,早上很早就得起床。從旅遊的品質來講,自由行是最好的選擇。


與爾同行萬里路


很簡單啊 1.旅遊住宿,用車,門票 真實價格其實都很高 就算旅行社有優惠也低不到哪去,而且大家拿的價格都差不多 同樣的行程,成本也不會差距太大。那怎麼吸引客人生存自己,降價,降價了怎麼保證利潤,添加購物。

2.人都是愛圖便宜的,就認為價格低又可以玩,就選擇了,吃虧了還不是自己。真想問一句,你自己查一查機票,酒店,景區門票這些比較透明的價格,刨除這些 你覺得幾百塊錢可以在一個地方包吃包住包車的玩個6天以上嗎 貪便宜總不會有好事的

3.地方上提供旅遊服務的人也是要生存的,旅遊一次接待,管你吃管你住還要包您開心,誰願意賠錢賺吆喝,不帶您買點東西,拿點回扣,還活的下去嗎 物價就那樣,你還想花白菜錢吃燉肉嗎

想旅遊的人提醒一句 您們出行前可以上網搜一下那些比較透明的價格 機票 車費 酒店住宿 一些景區門票 想想扣出這些您還剩些什麼 差不多的就很少會有購物 差的多的勸您還是別去 讓自己貪便宜還說自己委屈了 那您別貪啊


Leory2


一些人認為低價旅遊是因為有市場需求,果真如此嗎?作為一個經常外出旅遊的雲行雨見聞來說,似乎這個觀點站不住腳。

旅遊

是一件花錢的事情。越是陌生的地方,越能激發旅遊者的興趣,但越是陌生的地方,生活的成本越高,因為你往往沒有貨比三家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那樣熟知那些價廉物美的店。

然而,每個人的錢都不是水推來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賺來的,所以外出旅遊時,能少花一個子就少花一個子,旅行社的報價低一點,旅遊者何樂而不為?


至於明顯的低價遊,不是每一個旅遊者不能清楚地分辨出來,景點的門票200元,旅行社可以分成上百元;酒店、餐館、大巴,這些剛性消費,旅行社都可以享受優惠,所以這個報價的高低,只不過是旅行社的利潤多寡的問題。

低價遊屢禁不止,關鍵是監管不到位,違法成本低。不管是旅行社,還是導遊,真正做到嚴格監管的話,低價遊是很容易遏制的。就是因為有漏洞有疏忽,才使旅行社和導遊在激烈的競爭中,使出了低價遊的撒手鐧。

以上是雲行雨見聞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雲行雨見聞


歸根到底還是大家貪圖便宜,市場有需求的原因;同時相關部門監管存在漏洞所致。\r

不合理低價遊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這類旅遊首先通常較低的價格吸引遊客參與旅遊,在旅遊過程中強制要求遊客消費。雖然監管部門多次查處、處理,但是由於市場仍在,人們樂於或輕易相信此類旅遊宣傳,還是屢禁不止。\r

此外,不合理低價遊監管困難還在於執法覆蓋面不夠廣泛,違法成本太低,懲罰措施較輕。有的黑社、黑導被監管部門查處後,往往會換個名字重新註冊,故伎重施。\r

如果想要徹底的根除低價遊問題,還需要遊客轉變觀念、理性消費、增長消費智慧;同時相關部門加強查處力度和提高處罰程度。\r

當然,如果應一時不小心,身陷低價遊。請首先保持理性,不要和對方起衝突,然後盡最大可能保留證據,通過合法途徑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