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宣講抗戰史

發揚抗戰精神

黃埔精神、敬業精神

家國情懷

中國遠征軍後人為我們講述

那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日前,南沙區非公黨委舉辦“重溫抗戰記憶,不忘奮鬥初心”為主題的非公企業“三新講習所”第四場活動,參會人員先到欖核鎮湴湄村,參觀星海故里“三新講習所”及星海講堂,學習借鑑講習經驗。隨後,在功夫黨校開展主題講習活動。

此次講習活動的主講人耿嘉陵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中國遠征軍軍官耿蔭龍的兒子。在父親離世後,耿嘉陵整理老人留下的資料,將中華民族的抗戰史、父輩身上的抗戰精神、黃埔精神、敬業精神、家國情懷整理提煉出來,走到學校、社會大眾中去宣傳、演講、傳播,為南沙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現場激勵傳承精神

“我現在67歲了,還沒有退休,我希望可以多做點事,為祖國貢獻力量。”在主題講習課上,耿嘉陵聲音洪亮地介紹自己。隨後,耿嘉陵結合十九大精神及父親耿蔭龍一生,講述了耿蔭龍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求學經歷、參加中國遠征軍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戰鬥歷程以及抗戰勝利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經歷。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駝峰航線,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存亡浴血奮戰,當再提到這些經歷,父親常說‘這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做的,凡是有血性的都應該這麼做’。” 耿嘉陵慷慨激昂地複述其父曾經說的話。

通過講述抗戰精神、黃埔精神、遠征軍精神,現場激勵與會人員勿忘國恥,傳承抗戰精神。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與會人員全神貫注聆聽耿嘉陵的講解,當講習結束時,一名與會黨員表示,“太不容易了,感謝革命先烈、軍人們的努力,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飛越死亡線搶運物資

“這是父親在印度用的吊床,已經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印度天氣潮溼,他們那會都是用吊床睡覺的。”講習活動結束後,小南來到耿嘉陵家中,耿嘉陵將自己珍藏的史料一一展示給小南。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耿嘉陵說,小時候他們兄妹幾人還用過一床毛毯,也是當年父親在緬甸用過的,後來捐贈給了博物館。

耿嘉陵介紹說,他的父親耿蔭龍1915年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戶普通的農家。1938年冬,耿蔭龍與眾多愛國熱血青年學生一樣,投筆從戎報考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1941年秋,身為中尉副隊長的耿蔭龍受命奔赴緬甸搶運國內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耿蔭龍在滇緬公路上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考驗。其後,耿蔭龍又前往印度,三次飛越死亡之線——駝峰航線輾轉印度參與了組建戰車營、訓練坦克及卡車運輸兵、打通中印公路等軍事工作。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1949年他隨部隊在成都起義並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從事汽車整修等方面工作。受到父輩的影響,耿嘉陵也是從事汽車技術方面的工作,他們家族三代人裡,共有十幾位家族成員從事的工作與汽車有關。

為南沙建設建言獻策

2017年,耿嘉陵舉家搬遷定居南沙。在父親離世後,耿嘉陵整理老人留下的資料,積極聯繫遠征軍後人、黃埔後人。耿嘉陵說,他現在經常聯繫的廣佛兩地的黃埔後人有160多人。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方便與珠三角城市及港澳臺聯繫。耿嘉陵告訴小南,“我現在正在聯合內地、臺灣和香港等地的黃埔後人共同申請黃埔歷史文化遺產,希望黃埔精神可以發揚傳承。”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來到南沙後,我經常騎著自行車穿街走巷,希望多瞭解熟悉南沙。但在這個過程,我也發現南沙在城市發展建設中的不足,比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建設的不合理等。”

三次飛越死亡之路!聽遠征軍後人在南沙講述當年抗戰故事……

作為新南沙人,耿嘉陵積極融入南沙的生活同時,也在積極為南沙發展建設建議獻策,為南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把看到的建設發展問題彙總並提出建議通過信訪方式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不久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回覆,並且也有進行相應的改造修建,相信南沙會越來越好。”耿嘉陵拿出數十封政府回覆的信函告訴小南。

來源:南沙新區報;記者 潘曉婷 齊華偉 梁建媚(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