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門道提醒:農曆二月初七

昨天有朋友問門道君知道二王八司馬事件嗎?門道君楞了一下,如果沒有錯的話,應該是永貞革新,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門道君特意去查看了一下,發現改革中有位詩人,門道君想各位看官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柳宗元的一身

柳宗元生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裡,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見聞和感受。(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公元785年(貞元元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遊,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並受到人們的重視。不久,他回到了長安。父親柳鎮長期任職於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瞭解,並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能詩善文的父親和信佛的母親為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柳宗元少年成才,21歲進士及第,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裡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永貞革新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柳宗元在819年,十一月初八,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

柳宗元的佳作

柳宗元是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思想家,一生留下600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

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

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不羈的一生,獻給了大唐,一生所作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

柳宗元現在的紀念館位於廣西柳州市柳侯公園內,柳侯祠正門門額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題,門柱上的對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可以看出柳州人對柳宗元的思念之情;柳宗元的仕途不說,而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