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背你去哪裡」

人民網石鼓8月6日電 (李芳森)“八月份,高考過去近兩個月,老王女兒的高考志願已在網上查到,就在當地上大學,專業是商務英語。今天下午,我把結果告訴老王,夫妻倆激動得接近落淚,我相信,他們快熬出來了。”8月4日晚,就著書桌上的檯燈,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龔建民在扶貧日記裡寫道。

翻開龔建民的扶貧日記,從2017年結對幫扶開始,直到現在,老王夫妻成為龔建民日記裡的絕對主人公。這位扶貧幹部的日記本里,流淌出一段夫妻情深的感人故事:丈夫癱瘓七年,妻子揹著丈夫去打工。

早上六點剛過,緊挨衡陽市石鼓區107國道的一家汽車服務公司,傳達室亮起昏暗的燈光。幾平米的小房子裡,住著龔建民筆下的“老王夫妻”,48歲的王運成和49歲的肖啟愛。

昏暗的燈光下,一個瘦小的人影正不斷走動;另一個人影,被定格在床上七年。

打水,先給丈夫洗漱、擦拭身體,把丈夫抱到椅子上進行康復訓練。肖啟愛這才開始收拾自己,準備早餐,食材是昨晚食堂剩下的飯菜。添上熱水,把食材都加進去,肖啟愛準備給丈夫做頓粥。

盛夏的高溫,食物不易保存。在電磁爐的加熱和肖啟愛的攪拌下,傳達室瀰漫著淡淡的酸味。趁著做飯的間隙,肖啟愛拿出一個汽車零件做成的凳子,示意我坐下,講起她和丈夫的故事。

王運成和肖啟愛原住在石鼓區旭東村。王運成在附近工地打零工,肖啟愛在家侍弄著幾畝田地和雞鴨。公婆年事已高,一對兒女在讀書,日子雖不寬裕,但也還過得去。

7年前,一場意外,如噩夢般降臨在這家人身上。王運成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三樓摔下,造成脊髓挫傷並截癱,經鑑定為一級傷殘。

之後的每一天,肖啟愛不僅要承擔起家庭重擔,還要照顧沒有自理能力的丈夫。

事故發生後,法院雖判了26萬元賠償款,但直到現在,包工頭也只是賠了一半左右。親戚朋友給肖啟愛出主意說,背上丈夫去包工頭家裡耗著,看他們給不給。

“出了這種事,誰也不想,別人好心給我家工作,現在要我去逼別人,這種事做不出來。”肖啟愛夫妻果斷拒絕了這番“好意”,此後七年間,包工頭裝修房子、娶媳婦,而肖啟愛只去要過一次錢,那是因女兒要上六年級,家裡實在拿不出錢,最終空手而歸。

“別看他比我重,比我高,但我之前都背得很輕鬆。”肖啟愛笑道,丈夫身高170cm以上,體重130斤,遠高於148cm、80餘斤的肖啟愛。而肖啟愛只要出遠門工作,一定會背上丈夫。

“現在經常會腰疼得厲害,只能拖著走了。”肖啟愛悄聲說道,轉過身子,背對丈夫擦了擦眼淚。“幸好,現在也不用走得很遠。”

工作地不能太遠,一天三餐得回家,需要有時間照顧丈夫和公婆……村裡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外出打工,丈夫卻不被接納。7年間,肖啟愛不記得換了多少份工作。

“老王出事後,社會各界都很關心我家,政府不僅給我家貧困補助,還能享受一些福利待遇。”肖啟愛感恩社會的幫助,但更明白天助自助之人的道理,一直“揹著”丈夫在外打工。

去年10月份,一家汽車服務公司老闆鍾學軍聽說肖啟愛的事情後,便把他們夫妻請到公司上班,住在傳達室,負責守門、保潔、收發郵件等工作,工資1500元,並給傳達室配上空調等日用品。

“公司雖然不大,但還算能賺錢,我願意去幫助這家人,承擔一份社會責任。”鍾學軍說,“而且肖大姐很勤快,雖然要照顧老王,但每天起早貪黑,工作從不馬虎。”

“雖然老王家已經脫貧,但依然困難。等到他家女兒上大學,我也要幫他們想想辦法。”肖啟愛住在旭東村時,龔建民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兩次。如今在市裡工作,下班後看望老王夫妻,成為龔建民的習慣。

夏日的黑夜總是短暫,待離開肖啟愛“家裡”時,天空已滿布朝霞。

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揹你去哪裡”

肖啟愛幫助丈夫吃早餐

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揹你去哪裡”

溫馨的動作後,是肖啟愛擔起丈夫130斤的體重

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揹你去哪裡”

肖啟愛幫助丈夫做康復訓練

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揹你去哪裡”

肖啟愛給丈夫擦拭身體

衡陽好妻子,背上丈夫去打工!“我走到哪裡,就揹你去哪裡”

肖啟愛給丈夫刷牙

【編後】新聞當有溫度

肖啟愛夫妻的故事,早在5月底就已採訪結束,本應在兩個月前發出。但在我們將要離開肖啟愛工作地時,正在做飯的她好像想起了什麼,匆忙追出來,拉住我說,這篇新聞能不能等女兒高考結束,被大學錄取後再發?

接著,這位好妻子說出了自己作為母親的顧慮。由此,我們在新聞之外,又聽到了另一件故事。

五月底,正是肖啟愛女兒高考衝刺的關鍵期,她不希望這篇報道,影響到女兒的考試。

肖啟愛說,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自從家裡出事後,原本活潑的女兒,變得內向。三年前,女兒本已考上衡陽市一中,但面對高昂的學費,肖啟愛沉默了,不得已讓女兒選擇另一所免除學雜費的高中就讀。

“女兒本可以在更好的環境學習,但家裡這樣的情況,我實在是承擔不起。”看著肖啟愛漣漣淚水,也感覺到這位母親對於女兒的虧欠。

為了感謝社會的幫助,肖啟愛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為避免影響女兒,這位母親不得已提出請求。

在得知女兒將在衡陽讀大學時,肖啟愛落淚了,她走進女兒內心,知道女兒不僅沒有怪過自己,沒有抱怨過家庭,還選擇堅守在家庭所在的城市。

肖啟愛學歷不高,雖不知道女兒選擇的商務英語,究竟是個什麼專業,但聽到女兒眉飛色舞地給她解釋什麼商務英語,未來的工作方向時,她決定支持到底。

時效性對於新聞的重要,不言而喻,尤其在媒體高度發達、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但新聞更應有溫度,新聞,傳遞的不應是冷冰冰的文字、數據,而是一份溫情,溫暖大眾前行的道路。

(人民網記者 李芳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