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數學嗎?你覺得哪部分最有意思?

mmsage


我個人是很喜歡數學的,而且數學成績還不錯,很多人都問過我,你是怎麼走進那麼枯燥無味的數學王國呢?其實我告訴你對此不一樣的看法。數學是一門理論思維縝密的學科, 只要你與求學掛上鉤,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無論哪個階段它都與你形影不離,

只要找到它的趣點,你會慢慢地喜歡上它

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我覺得它最有意思了,首先,我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老師教的直線、線段、點、角。因為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我不單單是看著枯燥的課本,而是在生活中去尋找實例,然後一個一個對號入座,比如直線的性質:直線可以無限延伸。我會聯想到家裡晾衣服的繩子,如果長度不夠用,隨時可以向兩邊在接上去。這種方法雖然笨拙,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還有角,我喜歡去觀察生活中我能夠接觸到的東西,比如桌子角,我會拿出量角器去測一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是90度,對於老師說的桌角肯定是90度,我會保留疑問然後自己實地測量,這樣不僅僅加深記憶,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的興趣。

進入中學以後,幾何成為了數學課本上的常客,很多人一看見幾何就感覺頭疼,我卻沒有,剛開始認識三視圖,我的立體空間能力不夠,我就自己在家做了十幾個展開圖不一樣立方體,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這些立方體被我組成不同的形狀然後去畫出它的三視圖。而立體幾何部分是中學階段一個大難題,很多學生都抱怨做不出來,我卻從未失過分,關鍵就在於我比較喜歡看課本例題,一方面例題大都比較簡單,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另一方面例題都是用最簡單的思路概括最重要的知識點,用最簡單的題目複習最重要的知識點,何樂不為。而且立體幾何部分大都要求建立空間直角座標系,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個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因為它的空間感很強,建成座標系找出各個點座標,然後根據法向量計算或者證明問題。這是立體幾何部分的通用方法。

我的思維並沒有那麼縝密,但是我有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小的時候我並沒有那麼大的興趣,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大家都活蹦亂跳跑著玩的年紀,逼一個孩子坐在那裡做計算題,這是很殘酷的,所以我建議各位對數學興趣還不夠濃厚的同學,從幾何下手,培養動手能力,然後找出其中的趣點,在趣點中慢慢愛上數學。


家長語屋


如果非要說數學哪部分最有意思,個人認為還是“函數”。很多同學覺得函數太難,的確,高中數學的函數大大小小有7大類,包括初中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也含有較難的三角函數等。然而,函數雖多,但是多做習題,掌握其性質,熟悉圖像的變化規律,照樣能得到好的分數。

以我自己為例,初中的數學底子還算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1)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會有數學學科,既然我們避免不了,就學著慢慢接受它。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態度,如果對某們學科出現了排斥,要調整心態,不然很難考高分。

(2)多問。我初中的數學老師人挺不錯,每次我不懂得地方都會耐心解答,同時增加了我學數學的興趣。多和同學交流,畢竟一個人的思路有時會短缺,沒準同學的一句話就能打開思路。

(3)筆記。初中數學知識點不多也不少,學會整理知識點。先得掌握基本的知識點了,才能做好筆記,相同的一種題型歸為一類。後期經常拿出來看看,溫故知新。

(4)練習。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孰能生巧不是沒有道理的!

個人覺得眼界很重要,如果在高中,肯定覺得初中的題目簡單。放正自己的態度,數學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加油!


楓葉風玲


我很喜歡數學,數學表達的結果具體,不像政治、歷史、語言學等具有個人感情色彩。

我覺的數學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一條定理或一個公式的推導部分。

我自己對圓周率π的推導過程如下:

圓周率π定義為:圓的周長與圓直徑的比值。實際生活中直線距離容易測量,而圓弧不能準確測量,那麼從古到今,許多數學家或科學家都在想一些辦法即圓周長的推導公式來計算圓周長,而不同的辦法算的圓周長精確度不一樣,計算結果的有效小數位數也不一樣多,那麼計算出π的有效小數位數也不一樣,從而產生一個"無理數"的定義。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用圓周分割法和圓內接正多邊形方法求出π=3.1415926,這個結果一直保持著世界先進幾千年,直到計算機出現,這個結果被西方操越。



下面我用半徑為R圓外切正n邊形邊長L方法計算π=nL/2R=n*0.5L/R=n*tg(360°/2n)=n*tg(180°/n),該公式即:π=n*tg(180°/n),n≥3;配合計算機計算一個角度正切值的精確度,可以精確計算出π。如下:

當n=720時,即把圓看成720等分的正多邊形,那麼π=720tg0.25=3.141612591;隨著n越大,圓越圓,π越精確。 n=184320,π=3.141592654; n=1474560,π=3.141592654; n=5898240,π=3.141592654; 用日本製造"SHARP,EL-5812"計算器計算。

用電腦自帶計算器算π,當n=98765432109876543210時,π=n*tg(180°/n)=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贊]有31位有效小數了。32位電腦算的。


輝歌49


分享一下個人經歷,我本人數學一般,但是挺喜歡數學,對數學這門課程充滿敬意。從小學開始到研究生結束,學習過的數學課程有很多。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由於專業的關係,學習的數學課程比較多。不同階段會覺得不同數學課程很有趣:

小學階段覺得九九乘法表很有趣,直接明瞭簡單上口,當時以能快速背誦為驕傲。

初中階段覺得解代數和幾何很有意思,代數中解方程組二元一次,三元一次覺得很高大上。幾何中的尺規作圖方法,能畫畫出很好看的五角星,六角星。

高中階段覺得立體幾何很厲害,很考驗人的空間思維能力。還有排列組合問題,頓時覺得以前覺得再多的組合問題都有方法了。還有導數,明白了代數和幾何結合的是很緊密。

本科階段高等數學中微積分從不定積分到定積分,從一重積分到三重積分,終於明白了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和體積是怎麼計算的了。概率論,學完才知道高中學的概率太弱了,才知道概率為100%並不代表事件一定會發生。複變函數中傅立葉變換,與專業課信號與系統正好關聯,學了後才明白時域和頻域中信號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還有矩陣論,原來方程組能不能有解,要看矩陣的秩。

研究生階段的模糊數學,一點都不模糊,反而將模糊的描述進行了量化。離散數學,以前怕怕的推理問題,心裡有底了。

以上就是我在學生階段對數學的感覺,除了上述我還學過隨機過程,優化與決策,泛函數分析,由於我確實沒學好,所以還不能體會到它們的可愛之處。總的來說,我是覺得數學簡潔而準確的描述了世界。有一些自詡為科學打假的人對很多科研方面指指點點,但是從沒對數學指指點點,個人覺得就是因為數學是經過嚴密推論的,沒有很深厚的專業能力,門都入不了更不要說指指點點。

個人感觸就這些,有些數學課程或許理解的很片面,歡迎補充和糾正。


一笑不樂


任何事情,喜歡才能做好.數學更是如此,最基本的是喜歡,喜歡才有持續的動力去學習.喜歡才能學好數學.從小到大,我最喜歡的還是初中幾何部分,特別是數形結合思想非常喜歡.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數學中比較通俗易懂的而且有意思的部分,主要在幾何部分,本人非常喜歡.

1.一線三角模型,從全等到相似

2.趙爽弦圖,勾股定理背景下的好題

3.證明的好夥伴圓

4.數與形的結合:函數最值問題

當然還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數學問題,今天就分享這麼多,後續將繼續分享,我是學霸數學,歡迎關注!


學霸數學


數學的分支很多。

說實話,我在高考之前,都是非常的厭學的,由於班主任一直都是數學老師,數學成績是一直被盯著,所以還不錯,數學成績慢慢形成了良性循環。大學陰差陽錯的選擇了數學示範專業,直到大二上學期,我自己才感覺到了數學迷人的東西。

我讀完了圖書館書架上所有的數學史的書籍,覺得數學是多麼神奇而偉大的東西,那一年,我覺得數學史是最有意思的東西。

大二下學期,開始參加數學建模大賽,自學編程,算法,跟小夥伴們一起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後來又學習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常微分方程。我那時覺得數學建模就是科學研究的核武器。

直到大四去高中實習之前,我都認定了數學應用非常的有意思。

走上了講臺,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更多的高中學子,原來還有那麼多門道,聽特級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從那時開始我覺得怎麼樣把複雜的問題講得讓別人能懂,真是挺有趣的。

三尺講臺,站了十年。站穩講臺了, 今後要想著怎麼站出風采來了。


1jiaoyu


謝謝提問! 首先要說明一下,小編不是主修數學的,但小編不討厭數學,還有點喜歡數學。

在讀書的時候,可能我有一個理工男父親作引導,所以數學從來都不是我的盲點,也因此我喜歡推理、邏輯分析;每上一個新課題,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去解剖這些數學課題的機理,所以應付起來都不是問題。

我覺得數學最有意思的部份,就是可以把學到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生活的理解有較深入的認知。統計學可以算是比較有意思的!當我理解了統計學的機理結構後;在生活上,我們會常聽到一些數字,像股市指數,什麼加權指數,失業率/就業率、什麼民望指數,什麼滿意度調查,產品的市場調查等等,我都

會有自己的解讀,從而可以做出一些比較合理的決定。

這些數字都涵蓋在統計學的範疇,我認為如果我們對這些數字背後的數據收集方法,數據處理方法,問卷設定(可以會有刻意誤導成分),取樣方法/範圍,都不瞭解的情況下,我都不會相信這些數字(指數),只能作為參考(這就成了我的生活智慧)。

其他還有很多數學課題(如:幾何、貢幹原理等)都很有意思,可以應用到生活上的,這裡未能一一舉例,見諒!


雙子座視角


數學是一門工具,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打開未知世界的窗口,是探知世界本源和拓展思維的重要學科。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萬事萬物離不開數學。現代物理化學的基礎也是數學。可以這樣說:數學關乎國運民生,前途發展。

喜歡數學的人一般比較聰明,思維靈活,有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和求知慾。作為老師,我覺得培養孩子的數感和興趣尤為重要。不能過分強調分數高低,而應該重視操作、實驗,和推理。要努力培養孩子的應用和創新能力。要把知識學習和數學技能結合起來。

我覺得數學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通過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後產生的愉悅感。這是一種成功的體驗,結果重要,過程更加精彩。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華羅庚研究優選和統籌學,蘇步青研究微分幾何學。這些數學家們畢生精力獻給了數學,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和世人的尊敬。


宣扇公主


喜歡數學,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數學科目來說,無論你是否有興趣,一定會愛上這一科目的,因為生活中你是離不開數學的。當我們還是懵懂幼兒階段,父母會教我們辨識物體的個數,稍微大一點我們就學會了購物,進入學校我們更要接觸數學課。

數學課堂不僅訓練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要增強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數學的實用能力,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不但國外的數學大師歐幾里得、費馬、畢達哥拉斯、高斯等,而且國內的數學家劉徽、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這些數學大師都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數學知識。這些數學家更是把數學知識進一步擴展延伸,給後人指明數學發展的方向,引起大家在數學領域積極探索。

如果你喜歡數學,你能感受它整體的魅力,無所謂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高中數學以及大學數學,因為每一部分所學知識都會讓你興趣高漲。當然,在做工程中用到的數學知識時,也許會讓你體會更具體一點,比如說:勾股定理、平均數、斜率、概率與數理統計等知識。

總之,數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目,同時也是晦澀難懂的科目,也是令人無線嚮往的科目,也是充滿挑戰的科目。不管你從那個角度來認識數學,它隨時在你身邊,時刻也不分離。讓我們在自己的領域更多的關注數學知識吧!!!


LM1465906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