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球报独家专访:辽小虎中场灵魂大将吕刚

其实,不难想象吕刚现在的样子,身材粗犷健壮,一双大眼依旧炯炯有神,性格豪爽、刚直不阿。

在场边观看儿子踢球的时候,他穿一件深色T恤配休闲短裤,走起路来步子既大又快,叮嘱小球员的跑位和协防时又显得认真、细致。和记者聊天时,他擅长调动气氛,极少迟滞停顿,随时可以声情并茂地回忆起自已或整个辽小虎团队在足球生涯中每一段细节,然后会在提起某一个瞬间时眉头紧蹙,又迅速打开心事,似乎已看淡了花开花落,望尽云卷云舒。

他说,足球圈是一个挺重情重义的地方,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辽足,作为球员他有遗憾,99年初冬的那一天的事情至今仍像部默片一样经常在他头脑中浮现;作为教练,他也有遗憾,回到辽足六年时间,他埋头青训,将当初只剩十余人的U17梯队一点一滴拼凑起来并最终构成辽足预备队,当这支预备队将冯伯元、杨帅等新鲜血液填充至一线队时,他却没有机会继续为孱弱的辽足添置新枪炮而竭尽全力。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我的经历和个性,让我在面对辽足给我不情愿的职位转换时做出了自已的选择,我并不担心自已未来的路途,我只是担心辽足的现状和未来,我放心不下预备队里带过的每一个球员。”

2018年年初,辽足俱乐部高层突然通知吕刚,新赛季一线队和预备队将进行整体合并,吕刚将不再担任原预备队教练职务,留给他的新位置只有一个,即重新组建一支年龄更小的梯队继续担任青训教练,对此,直性子的吕刚没有接受辽足方面的职位安排,处于“半脱离”教练员岗位的状态。

也许荣辱不惊是一个人的最后的体面,年过四十的吕刚在面对人生的变故和转折时,已经能做到将自己完全的收纳起来。风过无痕,是幸,抑或不幸,对每个人、每个团体还是个未知数。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

炎炎夏日,第四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位于沈阳南郊的“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举行。由“辽小虎”成员罗彤亮、姚力等人带队的辽小虎足球俱乐部U7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其中的一块场地上比赛,一个披着6号球衣的小球员正是吕刚的孩子。

“必须让我儿子穿6号啊,这也是我在辽足时期的号码,之后不管是在青岛还是在湖南,我穿的都是6号!”吕刚说6号对他的含义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传承精神,“当年我从辽小虎进入一线队时我穿的是25号,后来于老万(于明)退役前非要让我穿他的6号球衣,他说我跟他踢球的位置和风格都像,我就从2000年开始就穿6号球衣了,以后我不管去青岛还是回辽宁就一直穿6号球衣了。”

作为辽小虎的核心成员,司职后腰的吕刚于1998年升上辽足一线队,于1999年中途开始成为球队主力,凭借着突出的抢截组织意识和任意球远射能力,吕刚迅速获得辽沈球迷的认可并于2003年入选过时任国足主帅阿里汉的国字号球队。2003年年底,吕刚以700万转会费从辽足转会青岛,在青岛队成为队长并打了三年主力后,在2007赛季,吕刚拒绝了青岛方面的挽留而执意返回辽足,在被租借回归辽足效力的第一个赛季,吕刚重新成为了辽足的中场核心,并最终帮助球队实现了保级;而在2008年的比赛中,吕刚由于跟腱处的伤病始终没有恢复,从而缺席了联赛中的大部分比赛。当年年底,降级后的辽足没有继续租借吕刚。在返回青岛蛰伏一年后,吕刚于2010赛季远赴湖南,加盟中甲球队湖南湘涛并最终在该队退役。2012年5月,辽足俱乐部进行梯队教练调整,吕刚再次回归辽足并成为U17梯队教练,此后六年,这支梯队逐渐成长并构成了如今的辽足预备队。

“在辽足,我进入一线队踢了六年,去青岛后中途又回来踢了两年,现在又当了梯队教练六年,前前后后在一共在辽足工作了14年,如果再算上以前在张引指导手下踢球的时光,这大半辈子都交给辽足了。”

吕刚说,提到辽足和足球,这种属于精神层面和情感上的触动点,可能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而愈显深刻,这种情感至今在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和他的家庭,“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像我一样踢球 ,一直这样继续踢下去,现在看我孩子的身体身高还可以,体质上还有些单薄,过两年再长高一点准备让儿子改打门将。”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每个星期,吕刚都会陪儿子参加俱乐部的四次足球练习,每次练习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儿子由老队友罗彤亮执教,他感到很安心。

“辽小虎里很多人的孩子都在踢球,而且都踢了很长时间,肇俊哲的两个儿子都在踢球,老大都已经长得很高了。罗彤亮的儿子也在辽小虎俱乐部踢球,还有张永海的儿子,袁哲的儿子都在踢球,刚才我路过还看见了王刚的儿子,就在另一块场地也在打比赛。”

从自身成为辽小虎到培养又一代的“小小虎”,这些辽足的老相识在人过中年之际都正在经历着人生中一段更值得期盼的旅程,而在子承父业的轨迹上,这些小小虎们则先天具备着踢球的基因优势,余下的便是更努力的提高自身能力以及静待岁月的安然流淌。

吕刚还有一个女儿,今年9岁半了,下学期开始就上小学四年级了。由于需要长期带队比赛和冬训,更多的时间里,两个孩子成长都需要由妻子全权负责,而今年王刚从辽足预备队教练岗位退下来后,他也有机会做成一个超级奶爸,开始照顾起子女的日常生活。就这样,平静的日子一过就是大半年。

“我和辽足之间的合同一直到今年年底,我还是辽足的一份子,但是自从俱乐部解除我预备队教练的位置后,我就不去带队训练了,这段时间我还会去俱乐部里看看队员们,队员们也偶尔会给我打电话问问近况,此外,俱乐部有其他情况也还会通知我一声···”

球场边的吕刚,想起这大半年的生活,谈笑间却忽然一阵沉默,几次从裤兜里掏出了一盒烟又默默放回去,第一次欲言又止,怅然若失。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它身旁···”

他说,他放心不下辽足预备队的这批球员,这支球队里的很多人都是他在这六年里从全国各地一个个挑出来的,他不光想把踢球经验传授给这拨球员,培养他们踢好球,承接到辽足一线队中,更要让这些球员做个好人。

时间回到2012年5月,辽足俱乐部举行了梯队教练员竞聘工作,吕刚、马东波、刘斌等99辽小虎成员悉数报名参加竞聘,最终,吕刚当选U17梯队教练。

“2012年5月24日俱乐部通知我竞聘结果,由我担任U17梯队的教练,说实话,这个队在我接手的时候情况并不是太好,从年龄结构上看,这支队伍里95、96和97年的孩子都有,而我们只能报名参加95年的比赛。从成绩上说,更不是很理想,在当年全国U系列联赛中,这支球队在全部24支球队里只排到23名。球队里面的辽宁籍甚至东北地区的球员都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湖北、山东的孩子。”

U17的球队普遍认为是青训体系中最难建设的部分,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球员的踢球动作,踢球习惯等已基本定型,所以带领U17球队,教练员更多需要结合球员的实际情况来灌输足球的整体理念,例如讲求位置感,团队精神,让球员更多的用脑子踢球,这对教练员本身能力要求很高。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孩子基本都是处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自从中国足协出台“梯队捆绑俱乐部注册制度”开始,诸多足坛相关人士就表示,U17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也许是最不好找的。许多孩子到了该年龄段,如果踢球是兴趣爱好,面对高考压力必须做出取舍。如果是职业球员身份,则极可能已经被其他俱乐部纳入。

“本身梯队的人员流动性就大,在球队最难的时候,当时梯队总也就剩下八九个人,后来这些球员都是我从全国各地一个一个淘出来的,俱乐部在青训上筹不到钱没有问题,我可以通过自已的人脉去挖掘球员,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一点点开发他们的潜能,这一带就是六年。”

现能在辽足一线队中占据一个位置的冯伯元和杨帅就是吕刚通过“淘宝”的方式所选出的球员。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已经入选亚运会男足U23名单的高中锋冯伯元无疑是辽足俱乐部现最值得关注的新星。1995年出生的冯伯元来自江苏南京,因身体条件好、表现出众被教练相中,先后转到南京和北京学习训练,15岁进入北京国安青训队。2013年,一次重伤和手术让他错过了参加全运会的机会。在养伤康复期间,吕刚将的冯伯元带进辽足梯队,2016年初,冯伯元进入辽足一线队,又入选了U22国家队的名单,2017年8月底,冯伯元加盟克甲联赛球队鲁达士,成为第一位参加克甲联赛的中国球员。在本赛季初,辽足收回冯伯元并让其担任球队主力前锋。

1997年出生的杨帅来自江苏徐州。从小为了足球梦想,四处漂泊,辗转多处。2013全运前夕,当时杨帅所在的球队被送去了广西备战全运会。那段时间,由于球队缺乏正规训练,杨帅在半年时间里基本处于自我调整的状态。后来,球队宣告解散,杨帅也陷入无球可踢的窘境。正是在足球生涯停滞的阶段,杨帅被吕刚发掘并带入了辽足梯队,其后,这名小将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努力逐渐升入辽足一线队,并入选国青队阵容。

“这支球队融入了我太多心血,我就是想为辽足带出一拨好队员出来,不管队员进队时的能力水平高低,我希望球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训练、比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正是同样这一拨球员,自吕刚接手后从U系列联赛倒数第二名开始稳扎稳打,在当年冬季梧州U系列联赛中成绩已上升到第12名,2013年时在U系列联赛中上升到第5名,此后,在2014年的中超精英梯队联赛中排第五位,2015年排在第四位。

“精英联赛进行到最后一个阶段时已经是冬天了,我们在训练场地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能拼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拨97年的孩子真的踢得很不错,跟上港队、绿城队这几家青训基础特别好的球队交手时我们都是互有胜负。”

吕刚感觉到这支球队曾经最缺少的不是在技战术方面的能力,而是球场上的气势,虽然球队里的辽宁籍球员特别少,但吕刚还是把老辽足的战斗精神传递给他们“我告诉队员在对抗中摔倒在地应该马上就站起来,就这一件事我就纠正了他们一年,我要求我的队员踢球要有一种战斗精神和气势,要拿出点霸气。”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六年的教练经历已经让吕刚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他能够从容处理球队中诸多棘手的问题,但眼前他所要面对的情况却超出了之前全部的预想。“这些球员都是二十二、三岁左右,本来都应该是到了出成绩的年龄,但现在预备队和一线队合并,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把预备队这支完整建制的队伍解散了,现在人员基本都堆积在一起,想要得到机会就很难了。”

吕刚瞪圆了眼睛,情绪有些激动。

“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

如果说不能带队是吕刚今年以来最遗憾的事情,那么还有一件憾事可能萦绕了他的过往人生。

“如果能回到从前的某个阶段,我还是想回到99年,如果固定在某个时刻,我想还是对北京的那场比赛,那场比赛我们真的应该赢下来。”吕刚清楚的记得在那场最关键的比赛中他在第25分钟就被红牌罚下,他说那是职业生涯中拿的最不值的一张红牌,后来,那天在北京工体的那份吵闹和喧嚣,那个夜晚里一个个悲怆而敏感的镜头就从此长期的停留在了他的脑子里。

后根据在足坛反赌扫黑行动中落马的前足协裁判委员会秘书长张建强的供述,在获得1999赛季甲A联赛和足协杯冠军后,山东鲁能为感谢其在裁判安排方面的关照,向张建强行贿40万元。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往事,并不如烟······

“那年有三场该赢的球没赢下来,其实主场对重庆没赢下来是最致命的,然后主场直接面对山东也没拿下来,还有一场是客场对延边1比2输了,这三场球拿下一场,我们就都是冠军了。”

在99赛季痛失联赛冠军后,除了在隔年的超霸杯比赛中捧杯之外,那支曾吸引无数关注目光的辽小虎却再没有染指过冠军,吕刚回忆起当年的某些情节也是一阵唏嘘。“2002年的足协杯决赛其实也很遗憾,我们跟青岛打主客场比赛争冠军,我们主场本来能打对方五个球的,但只把握住了其中三个机会,终场前还被对手偷了一分打了个3比1,但青岛队这个客场进球后来太关键了,等我们客场去青岛时,正好被青岛队打了一个2比0,他们凭借一个客场进球就把冠军拿走了。”

从2000赛季到2003赛季,吕刚在仔细的搜索着其中每场关键比赛的回忆,讲述着辽足屡屡被幸运女神抛弃时的偶然和必然,记忆一直延伸到2003年底,他和李金羽一起蜷缩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里,两个从小长大的人对坐了几天,然后相互道别江湖再见。背起行囊的李金羽去了山东鲁能,吕刚则踏上了去远赴青岛的行程,那一年,辽小虎这支团队已经分崩离析。

事隔经年,一代辽小虎们的青春神话随着肇俊哲的退役而最终画上了句号,一些被尘封多年的往事也静静的躺在记忆的盒子里,不需要再被打扰。

“现在辽小虎几乎都不在沈阳了,大羽在江苏,李铁在武汉,曲圣卿和张玉宁在上海,肖占波在美国,肇俊哲在北京,王亮在沈阳······但只要有时间大家都还是会抽空在一起聚会,大概一年能聚一次就算不错了。”

和吕刚一样,很多辽小虎在退役后都在从事教练或青训方面的工作,其中,肇俊哲已前往中国足协任东北区的青训总监,李铁任武汉卓尔俱乐部主教练,李金羽任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竞技中心副总、中方教练组组长,李尧在北控俱乐部负责青训,张永海、朱楷都在中乙沈阳城市建设队但任教练,曲圣卿现在上海同济大学担任教练,曲东等人也有意在近期返回足球圈从事相关工作。

“现在大家再聚在一起时,除了聊几句各自的家庭情况之外,最多聊得就都是当教练,带队员的话题了,我们会彼此交流一些带队的心得和建议,有时候也会打电话沟通,比如我有时会跟肇俊哲就青训问题通电话,肇俊哲目前在足协负责地区青训工作,他等于是更上了一个层次,他看待青训问题的格局和方式都会也有一个提升,这对中国足球发展有重要的益处,我希望他能这条路能越走越好。”

专访吕刚——说放弃真的不容易

偶尔,吕刚也会重新披上球衣奔跑在球场上,在去年的老甲A联赛里,辽足第一次组队参加了这项在退役足球圈中颇具影响力的赛事,吕刚在比赛中把习惯的6号球衣让给了李铮,自已则穿上了初次进入一线队时的25号,在对陕西老甲A队的比赛中,吕刚被唐尧东安排首发出场,唐尧东布置给吕刚的任务是咬碎了牙也要坚持上半场30分钟(老甲A比赛上下半场各30分钟)。

后来吕刚说,他真的感觉快把牙咬碎了,中场休息时两条腿都要抽筋了,想回沈阳后立即就拉体能减掉十斤肉,但是说到能重新蹬上球场踢比赛,这位曾经的辽小虎钢铁后腰还是感慨万千:“很多辽小虎的球员都去了,像李尧、王亮、朱楷、曲东和姚力,老朋友又聚能在一起踢比赛的心情特别不一样,而且球队里还有赵发庆、高升、董礼强这些老辽足的球员,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的偶像,跟偶像一起踢球有一种时空错误的感觉,这种感觉我用语言说不出来,总之是特别开心······”

说到这里,吕刚高兴的笑出声来,似乎美好的回忆真的会消除郁闷的情绪,这时,吕刚儿子的比赛也刚刚结束,在教练做完简单的比赛总结后,孩子们一头扑进了场边父母的怀里,夕阳里,绿地旁,父子嬉闹的场面显得既温馨又快乐,人们看见,那张曾经记载了“辽小虎”青春无敌的脸上,早已填满了时光的厚重感,英雄迟暮,但梦想不会落幕。

《球报》特约记者金桥

球报独家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