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里又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諺檎ZgKt6463


很顯然,這種說法不具備科學性。雖然提出了夸克這個粒子,一般認為它是基本粒子,但是還沒有實驗可以直接觀測到它,基本上它的數據都間接來自於對質子、中子的觀測。

所有的強子都是由夸克組成,質子與中子也是強子,由於夸克有一種名為“夸克禁閉”的現象,所以對於夸克,現有實驗無法對其進行直接觀測。

鑑於此,夸克裡面會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顯然不科學,因為還沒有整明白夸克的結構到底是啥呢。

之前看到過諸多此類說法,有人說,原子即為一個宇宙,或者說宇宙只是一個細胞,這些說法都不具備科學性,僅僅是腦洞罷了。

如果說夸克裡面是宇宙,那原子是啥?我們這個世界又是什麼?

許多人都說原子結構像星系結構,其實存在很大的不同,也可以說是完全的不同,沒有相似點。


一枚遊戲科幻迷


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只是一種腦洞而已。夸克,被認為是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目前,還沒有搞清楚夸克的所有物理性質,既然都對夸克的性質有待觀察和研究,又怎麼可以下結論說,夸克就是宇宙呢?對於不瞭解量子力學的人,總喜歡把一個粒子想象成為一個宇宙。這種想法,主要是由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啟發。盧瑟福的原子模型,曾經風靡一時,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盧瑟福把原子構想成為一個微型的太陽系,中子和質子在核心,幾層的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電子軌道上,以接近光速做環繞運動。這樣看,原子不就是一個微型的太陽系嗎?既然微觀世界的原子類似太陽系,為什麼更小的基本粒子不能擁有自己的更復雜的內部結構呢?

其實,現在的原子模型已經取代了盧瑟福的舊原子模型,新模型的電子,不再是以類似衛星環繞的狀態出現,而是一種瀰漫電子雲,以概率的形態出現在某一個位置。在微觀世界,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並不能同時知曉,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固定在某一個位置運行,甚至其尺寸也不是十分確定的。而宇宙是宏觀世界,行星也好,星系也好,它們的運行規律都是確定的,受萬有引力所約束。微觀世界的物理法則,和宏觀世界,並沒有類似之處。


懷疑探索者


夸克裡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在道家關尹子在《八籌》裡曾記載:“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小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論,所以為道。”這裡,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意思很明顯的表達了,宇宙是永遠沒有最小和最大的。所以說,夸克裡有一個宇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這個宇宙可能是一個微型宇宙。



所謂微型宇宙就是建立在人類這個世界視角上來看的,科學發展至今,但是對於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科學家們基本上還是一無所知。如果把我們這個宇宙的深奧深度分為十級,那麼就目前的科技程度而言,我們對宇宙的瞭解還不到1級。這是一個事實,沒有貶低,也沒有誇大。宇宙似乎是無窮無盡的,廣闊無邊的。從近代科學發展至今,哈勃望遠鏡的深空勘測,幾十年來,我們人類對宇宙觀察到的尺度半徑最大是465億光年。這也被稱作為宇宙“可觀測範圍”。



然而事實上,宇宙的尺度遠遠比可觀測到的要大的多,或者我們可以說,宇宙可能並沒有最大尺度。就像剛才上面《八籌》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所以說,很可能宇宙沒有邊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遠都沒有盡頭。這似乎讓人感到可怕,沒有邊界是什麼意思,就如同在伸手不見五指黑夜裡,分不清東南西北,觸摸不到邊際,也沒有任何邊際可感知。地球在宇宙中就像黑夜中一個無助的人一樣,拼命的要探索盡宇宙的盡頭。



一個身處在一個漆黑的大房子裡的螞蟻,在它眼裡,宇宙是如此的大,大到不可思議,而當它漸漸的摸到了房子的邊邊角角的時候,它肯定覺得自己探索到了宇宙的邊界,它以為宇宙只有這麼大。只是一個螞蟻的世界觀,在它眼裡,宇宙就是這個房子,可是它永遠不會知道在這個房子外面會有一個比房子大幾千萬倍的地球,它更不知道的是在地球外面,還有比地球大無數倍的更大的宇宙,無邊無際。或許我們人類跟螞蟻的世界觀並沒有多大差別,我們像盲人摸象一樣探索這個宇宙,哪怕有一天我們測出了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大尺度,難道我們就能認定宇宙真的就那麼大嗎,難道宇宙的外面就沒有宇宙了嗎?同理,夸克為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小的尺度,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就此判定夸克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物質尺度,這顯然無法讓人無法接受。其實最小和最大是一樣的,都沒有邊界,你越是執著邊界,邊界就越沒有邊界,無窮無盡。



或許有一天科學家們千辛萬苦發現了最大的宇宙尺度,當他們放大了一看,發現,那是一粒種子,再放大一點,他們才發現宇宙的盡頭原來是一顆種子,種子長大了成為了一棵地球上的樹。同理,科學家們用盡所有儀器,最後觀察到了宇宙最小物質尺度,當他們放大一看,那裡面滿滿的都是星系與天體,再放大一看,他們居然發現了一個藍色星球,再放大一看,原來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這一切你覺得很奇怪嗎,不,或許這一切終將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好了,就說到這了,宇宙的神奇遠遠不止這些,夸克內部的宇宙也很可能與我們這個宇宙相連。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相信,宇宙有多無限,我們的想象力就有多無限!


科學與歷史愛好者


我說中國人,你們不懂就虛心點不要裝懂行不?有其將這份心思放在宇宙上,不如干點你們追求金錢的夢想上恐怕還更實際一些……就衝你們出的這道題目,就知道出題的90後小學恐怕都沒畢業,狗屁不通!連宇宙物質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概念都弄不清,這難道是中國老師教你們的?夸克下面還有虛粒子,都屬於微觀世界量子領域中的鏈接物質產物形態,今天,我只想問你們一句:“你們知道構成量子最基本的基礎物質是什麼嗎?”你們肯定不會知道!但我知道,於是我就寫出了這部曠世鉅著手寫稿《宇宙起源公式》,而宇宙並不是想你們所想的那樣是裝在所謂微小粒子夸克中的,比夸克更小的終極物質有的是,而宇宙究竟是一個還是多個,都裝在哪兒了?其實,我可以告訴你:“全裝在了我的書中了!想看不?……”


造物主20曹黎明


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有的只是思想上的依據!純粹的一個腦洞問題,原則上任何沒有證實或者不能證實的存在都有可能,但這並不是科學的態度和思維,科學的東西是以我們目前的基本認知為前提形成的理論,遠不是臆想!

這種想法與“我們的宇宙是一個人(或者生命體),而宇宙中每個星球就像是人體的細胞”本質上是一樣的。

這種想法錯了嗎?你沒有辦法證明它是錯的或是對的,而且很可能永遠都證明不了,這就像“神”的概念一樣!

目前科學的理論指出,夸克是物質組成的一種基本粒子,質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組成,這是科學研究發現的成果!或許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那我的只是下一個“夸克”而已!

而深究到最後,我們會得到最小的長度單位,普朗克長度,這種長度沒有辦法再分割下去,或者說是有意義的最小長度單位!

所以說,“夸克裡有一個宇宙”的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在哲學和神學裡面或許能找到它的一席之地!


宇宙探索


認為夸克或某種世界本源粒子包裹著一個宇宙,這種思想代表人類對宇宙終極真相的追求。進一步地,一些人猜想,在那些被包裹著的小小宇宙中就有我們所在的宇宙。

這個猜想是天真的,但也包含即樸素又深邃的遞歸思想。它代表人類對宇宙命運從而也是自身命運的一種訴求,那就是永恆。

在時間上永恆,或者在空間上永恆,一直是古今中外哲人的論題。尼采曾經為其頓悟的時間輪迴感懷不已。而空間層次的某種遞歸,可以是空間永恆的一種答案。

然而這種猜想實際上是無法被實證的。因為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也是有最小單位的。在最小單位也就是普朗克時空的層次之下,不要說宇宙,任何東西都與我們所在時空無關。因為他們太小了,無法與我們發生相互作用。

如果這猜想成立,也即兩個相鄰層次時空能發生相互作用,那麼以我們在粒子加速器中轟擊基本粒子的手法,可以瞬間毀滅一個比我們低一層次的宇宙。同樣,比我們高一層次的宇宙,也可以採用同樣方法瞬間毀滅我們的宇宙。

宇宙滅亡是需要時間的。T=D/c,其中T是宇宙滅亡的時間,D是宇宙直徑,c是光速。所以對於我們而言,宇宙不會瞬間滅亡,起碼是個接近920億年的過程(可見宇宙的半徑為460億光年)。這意味著,比我們高一層次的宇宙的極限速度即光速遠超我們宇宙。

那麼我們能夠驗證這種轟擊的實驗結果嗎?不能。能使你“跳出”本宇宙去觀看實驗結果的能量級別有多大?要做出這種“跳出”,你的設備、你的身體做好準備了嗎?要知道它們所倚賴的物理學參數與其它宇宙是完全不同的,“跳出”的結果就是被完全解構、分崩離析。

鑑於上述原因,這個猜想很大概率上只是個不失為天真的想法,但並沒有科學根據。科學只研究我們宇宙中的現象,超出我們宇宙的一切,哪怕再奇幻、再絢爛,也只是寫科幻小說的材料。


科學人類


沒有依據,夸克有正負,宇宙沒有,所以夸克不可能是一個宇宙。這種嵌套宇宙模型並不新鮮,很多人本能的都有這種想法,以前也有很多人認為一個原子是一個宇宙,一個質子是一個宇宙,遺憾的是隨著科技進步,這些想法變得越來越不可信。

實際上,人類的認知不可能超出宇宙,因為宇宙是一切時間空間的總和,無論發生什麼前所未有的現象,都不是找到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是當前宇宙又獲得了擴展,否則人類無法觀測和認知,因此宇宙是存在且唯一的,其他宇宙即使存在也無法探測無法認知,因此也可以說是根本不存在的。



為艾爾而生


這種說法是“科學”的,至少可證偽,砸開看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起碼不會說你看不到是心不誠道行不夠了。

但是目前而言,不管是理論推導還是實驗都不認為夸克下面是小宇宙。這種說法只能是個不太靠譜的猜想。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夸克裡又有沒有一個宇宙?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宇宙的概念這個問題。

何為宇宙?本人認為,一物一太極,一太極就是一宇宙。本此理念,故宇宙可以大至無垠,小至無限。

那麼宇宙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無極生太極,也就是有生於無。此無就是太極宇宙的座標原點。實有而虛在。所謂的虛在,也就是無形的氣象○,位據於其能量輻射半徑形成的一圓之中⊙,似點而非點,實質是“°”象(所以為無極生太極),。為一小宇宙的中心點,可以小到任一微觀的極點。為其能量輻射半徑的始點1。而半徑掃描一週形成的一圓邊上的一點則自然生成為半徑的終點2。此半徑的長度範圍自然形成為虛空的能量運動範圍。但圓⊙的邊卻由半徑始終兩點1+2自然生成為一個實在的基本量3而載物存在。此3也就是時空中一切事物的基本結構量。同樣夸克也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存在的,以三胞胎構成一箇中子或質子。此中子或質子就理所當然形成為一個小宇宙。同時原子核的中子和質子和核外電子也以1+2=3的方式組成一個原子小宇宙。以此類推,夸克肯定不是一個最小的粒子,所以在它的內部也就自然同樣會形成一個基本量為3的小宇宙!

相應這樣的小宇宙就叫做量子宇宙!

換句話說時空中存在的一切,都是量子的存在方式!

自然這種量子可以大到無垠,小到無限。它的外形就是“○”,折半輪動連接則為“3”數象。3生萬物,宇宙的奧秘盡在3象數之中!同樣量子糾纏的原理也存在於1+2的陰陽結構之中!



易境2


我是民科,也叫科學土匪。當今這種宏觀與微觀物理學的研究傾向正常嗎?研究方法不對了吧?從數學上講,可以提出這樣一個答案。無限大與無限小,都包容在有限的不大不小中。能懂嗎?也就是說。看懂了現在,也就知道了歷史與未來。或者說。我們今天的結果,就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也是導致未來結果的直接原因。 那麼我們今天的科學呢?他是一個有限的系統,也是我們人類走向未來的保貴遺產,今天她仍被完好的保持著,準備著,可供我們再次使用,或利用。就是說,怎樣在科學中發現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