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 科技服務團爲貧困羣衆增收致富送出「漂亮助攻」

【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席偉娜 趙俊博 )8月8日上午,立秋後的天氣依然悶熱,舞鋼市農業科技服務團成員張化閣一大早就來到了他分包的該市尹集鎮姬莊村,因為該村的6戶貧困戶正等著他解決果樹種植中遇到的問題。

舞钢市 科技服务团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送出“漂亮助攻”

今年70歲的王聚才是姬莊村的低保貧困戶,獨自一人生活的他,每月除了靠低保金維持生活,種植的一畝多地梨樹成為了他經濟來源的一部分。但是過去由於不懂技術,每年梨樹的產量低、效益差。可自從張化閣到村裡以後,手把手的傳授技術,面對面的解決的問題,看著今年果園裡碩果累累的梨樹,王聚才高興的合不攏嘴:“老是他給我打電話,有啥情況給我說說,他這服務態度是真不賴,對這個林業技術上,他是頭一個我最相信的人。”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戰略,該市市委組織部、科技局立足產業發展,突出科技扶貧主題,組織19名農業、畜牧、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專家,專門組建了農業科技服務團,科技專家與貧困村“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從而實現貧困村科技扶貧全覆蓋。

在實施幫扶的過程中,19名農業科技服務團成員結合自身的專長、特點,對科技扶貧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和部署,在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入村工作每月不少於5天(次);在做好科技扶貧政策宣傳的同時,科技服務團切實幫貧困戶做好技術培訓工作,優先對有技術需求的貧困戶做好技術指導,以實實在在的科技幫扶成效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送出“漂亮助攻”。

農業科技服務團成員張化閣說:“大家主要諮詢的是果樹生病了,病蟲害防治這一方面的,用啥肥料呀,啥時候施肥呀,果樹咋修剪啊,這些技術方面的東西。基本上是隨時打電話隨時來,有時候是隔一天兩天再過來。”

為把科技扶貧工作做到實處,該市還專門製作“農業科技服務團”公示牌和“農業科技服務團”規範化管理制度牌38塊,在全市33個貧困村和重點農業扶貧企業上牆公示;印製“舞鋼市科技局科技扶貧政策”宣傳清單4萬份,分發到各行業和貧困村。截至目前,這支農業科技服務團共計服務群眾13350餘人次,參與培訓人員1.25萬餘人次,先後解決農業生產疑難技術156項,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65項、致富項目65個,實施免費農林農藥防治面積2300餘畝,接待群眾科技諮詢3.5萬餘人次,開展科技會診186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