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打防攻堅戰」以爲等來「黃昏戀」,誰知是場「女兒騙」(八)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難道善良有錯麼!

看到這個案子告破,小編的玻璃心再次碎一地!

也許人就是需要感情的,不管我們到什麼年齡,也不願成為孤島,我們都期待和別人鏈接,從而感受關心、牽掛、溫暖和愛,從而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50歲的殷阿姨,先是認了乾女兒,然後在微信上添加了乾女兒給介紹的一個名叫譚琪的“老伴”,這一切想必給殷阿姨退休後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可是相處一年多的時間,大大小小的400多筆微信轉賬,總計金額高達13萬餘元!殷阿姨這才懷疑自己遇到了騙子,乾女兒介紹的這個“老伴”似乎不太靠譜,4月9日,在兒子的陪同下,殷阿姨到派出所報了案。

2018年4月12日,北京路派出所在貴陽市南明區將“譚琪”抓獲,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從未謀面,微信聊天一年多,讓自己轉賬超過13萬元的“老伴”竟是自己認的“乾女兒”假扮的!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真的沒想到!真的沒想到啊!

我的善良和心軟竟是這樣的結果……

當得知“譚琪”竟是自己認的乾女兒假扮的時候,殷阿姨心痛的表情也戳痛了小編的心。

“老人家每個月都有退休金,我們也會額外拿些零花錢給她,她一個人生活,平時偶爾打打小麻將,最近卻入不敷出了,我仔細一問才知道,我懷疑她被騙了”,殷阿姨的兒子對民警說。

殷阿姨說這個叫“譚琪”的人,是一個單身老頭,自稱在黃果樹景區幹後勤,兩人從未見過面,是2017年1月下旬,殷阿姨的乾女兒曹某介紹認識的,一直用微信聯繫。

民警翻看殷阿姨和“譚琪”的聊天記錄後發現,從2017年1月底至今年3月中旬,殷阿姨通過微信轉賬方式,先後向“譚琪”轉款400多筆,少的三五百,多的三四千元不等,累計金額超過13萬元。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譚琪很可憐,無兒無女,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元工資,生病了也無人照顧,我只是想幫幫他”,殷阿姨對民警說。

民警翻看聊天記錄,發現名為“譚琪”的微信好友今天說自己生病了,沒錢去看病,明天說親戚找自己借錢,可是工資還沒發;隔三差五花樣百出向殷阿姨開口借錢,善良的殷阿姨都不忍心拒絕。

“乾女兒,一直以來,都是你在冒充譚琪跟我聊天,向我借錢嗎?是不是根本就沒有譚琪這個人?”當民警通知殷阿姨騙子抓到的時候,殷阿姨來到派出所見到的是自己的乾女兒,她遲遲不願相信。

民警瞭解得知,兩人是在2017年1月初認識的,曹某嘴巴很甜,很快便和麻將館裡的老年人混熟了,閒談之中,殷阿姨得知曹某離了婚,獨自撫養著一個4歲多的孩子,家裡還有老人需要照顧後,非常同情她,經常會給曹某幾十元或者上百元,讓她買菜或者補貼家用。見殷阿姨對自己這麼好,曹某認其當了乾媽。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至於為什麼要騙殷阿姨,曹某告訴民警,去年1月底,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一起生了病,急需要錢,無計可施後,她才決定鋌而走險,騙殷阿姨一把。她用自己的另一個手機號碼申請了微信號,然後假裝給乾媽介紹老伴,她假扮成一個叫“譚琪”的單身老頭,通過微信和殷阿姨連上了線。

一番試探後,善良的殷阿姨並沒有識破,很快相信了她,並且每次她隨便編一個理由向殷阿姨借錢都能成功,這讓她嚐到了甜頭,她決定將“譚琪”這個角色一直演下去,一年多以來,她在微信上頻頻開口借錢,並屢屢得手。直到殷阿姨前來報案,這個一年多以來一直未曾謀面的“老伴”才浮出水面。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人與人之間交往,且不說“投之於桑榆,報之於桃李”,但至少應有最基本的真誠。不知道得到殷阿姨一年多以來這麼多溫暖和幫助的曹某,心中會不會有一絲絲的後悔,但無論她後不後悔,等待她的都是法律的嚴懲。

碎碎念

最後,小編還是想再嘮叨幾句,離退休後的老人可能都會覺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突然之間多了許多空閒的時間會讓他們感覺很孤單吧,所以其實退休後的父母,更需要我們年輕人的關心呢。

不如把你們和朋友燒烤聚會的時間稍微調整下,抽點時間出來陪陪爸媽,或者就帶上他們一起,趁著父母還年輕還能和我們四處走走,就像小時候我們纏著他們去公園一樣,帶他們一起玩吧~

嗯,小編只是希望,為這個薄情的世界,儘可能多的保留些善意,保留些溫情。

—end—

往期精彩薦讀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審核:陳林、付春華 本期編輯:北京所 謝旭薔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小案打防攻坚战」以为等来“黄昏恋”,谁知是场“女儿骗”(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