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吃屎不代表拼多多也可以吃|李成東

導語: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英國、德國和美國等都曾嚴重汙染過環境。現如今的中國也在同樣的路上,但面對的輿論指責遠超歷史以往。也就是別人吃屎,不代表你也能吃。此一時彼一時!

拼多多雖然成立時間僅3年,存在管理漏洞和業務bug也是必然的,但這並不代表大眾必須容忍。

文| 李成東

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

一月前寫了篇《拼多多該如何講好300億美金的故事?|李成東》,26日上市當天收盤,剛好接近300億美金。繼而就被媒體群眾群毆了!

山寨是山寨,假貨是假貨。而假貨是任何平臺都必須杜絕和嚴厲打擊的。而拼多多目前被群毆的主要問題是山寨問題。

拼多多在小範圍舉行了媒體溝通會,開誠佈公的逐一回答了所有媒體的質問。拼多多承認平臺在治理山寨假貨問題上,還不到位,尚需提升。黃崢也提到了,山寨不是假貨。群眾是不服的,因為解釋就是掩飾。

►阿里:假貨是假貨,山寨是山寨

私下也以為拼多多的解釋是不到位的,應該直接引用阿里的打假報告中對假貨和山寨的準確定義。

電商關於假貨和山寨的定義,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發佈的《2015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報》,首次提出“假貨”的明確概念。那一年的1月的央視《每週質量報告》聯合工商總局抽檢情況顯示,淘寶/天貓抽檢商品62%非正品。接下來爆發了知名的阿里怒懟工商總局的公關大戰,讓我真正認識到了什麼是天團公關。懟天懟地懟中樣。

在阿里白皮書中,假貨是指商品在製造時,逼真地模仿別人的產品外形,或未經授權,對已受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進行復制和銷售,藉以冒充別人的產品。在當前市場上主要表現為冒用、偽造他人商標、標誌,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廠名廠址,冒用優質產品質量認證標誌和生產許可證標識的產品。

“非正品”首次被官方提及,將非中國大陸地區官方正品、非授權正規渠道產品、含量與宣傳不符產品、無3C認證產品、不符合《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籤》要求產品、翻新產品與假冒偽劣產品,統稱為“非正品”。

阿里是在打假但並不打擊山寨,除非工商總局判定商標模仿,否則只要有了獨立的——哪怕與被模仿者十分接近的品牌商標,阿里在範圍內會將其當作獨立品牌看待。

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上有的山寨品牌,諸如電器、奶粉基本在淘寶上也都有,因為阿里也不會把這些品牌當成假貨處理。除非品牌投訴,並且工商訴訟認定侵權必須下架。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英國、德國和美國等都曾嚴重汙染過環境。現如今的中國也在同樣的路上,但面對的輿論指責遠超歷史以往。也就是別人吃屎,不代表你也能吃。此一時彼一時!

拼多多雖然成立時間僅3年,存在管理漏洞和業務bug也是必然的,但這並不代表大眾必須容忍。那麼淘寶依然嚴重存在的山寨問題,顯然就更不能以成立時間短為藉口了。

有人問我說誰能救得了拼多多?我說只有阿里能夠救拼多多,拖淘寶下水,阿里的公關水平高,才能解釋清楚假貨和山寨的區別。所以淘寶都能長期無事,拼多多也會沒事。有淘寶在前面頂缸,拼多多就無大礙。另外拼多多之前走的太順了,這一次栽個大跟頭,生個大病,也不是什麼壞事。改好了,對中國製造業和普通消費者是一件好事,對品牌商也算是好事,多平臺競爭遠好於一家獨大。

►山寨如何解決,向亞馬遜學習

關於如何解決山寨問題,當然從根源上還是看中國的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因為山寨品牌也是正兒八經工商註冊的品牌,也就是可以合法銷售的商品。線下也是合法允許銷售的,不存在說不支持電商銷售。

但我自己並不是這樣看的,就如淘寶吃屎不等於拼多多可以吃屎,線下吃屎不等於電商可以吃屎一樣,政府衙門不作為,電商平臺就可以不作為少作為一樣。對於任何平臺加強內部合規運營,非常重要。只是想靠危機公關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關於知識產權保護,我是比較讚賞亞馬遜的管理方式,不只是名字相似不行,甚至連產品相似都得徹底封殺。而且不只是封殺一個產品,而是封殺整個店鋪。中國對於知識產權的規則,還是太弱了。導致大量企業,並不重視品牌和原創研發,抄來的是最快的。名字相似,說白了就是想蹭流量。

之前亞馬遜中國的一位高管朋友和我講了一個故事,他的一個同事離職創業了,主要就是做亞馬遜開放平臺,本來一直都賣的不錯,一年幾百萬美金,由於沒有惡性競爭,利潤也還不錯。但不久前就被封店了,原因是他們的一款產品疑似抄襲了某知名產品設計。所以找他幫忙,能否通融。他說,這種事情,業務部門是無法插手的,這是亞馬遜的紅線。朋友只能從頭來!很多人都在說亞馬遜中國如何如何不行,玩不過阿里京東,但亞馬遜中國最核心的業務是開放平臺業務,由於亞馬遜對於平臺商家管理嚴格,生態也相對健康很多,海量商家湧入,不至於劣幣驅逐良幣。

前幾天發了一條減持阿里觀點的朋友圈內容,評論很多爭議很多。從用戶,GMV、收入、利潤等所有指標來看阿里發展是不錯的,尤其用戶增長似乎今年大有迴光返照的趨勢。只是看商家端,隨著阿里提高流量成本後,免費流量越來越少,商家不只是外溢到了京東平臺,更多外溢到了拼多多和亞馬遜。這裡面拼多多對淘寶對阿里的影響最大。

►拼多多讓阿里睡不著覺

去年9月份的時候和拼多多的高管見過面,當面提過現在不宜高調,而應該加強業務合規管理的事情,在11月份又單獨寫了一篇文章《不做公關沒人知道,但做不好公關是找死》。文中早已有預見,尤其對拼多多,阿里最多隻會給拼多多半年時間。時間預判,可以說是精確。公關應該定位公司消防員的角色,不應該等到火燒眉毛的時候才去做危機公關,而是應該協助業務部門提前發現業務隱患,合規經營,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年前拼多多的廣告還是1億人在拼的APP,現在已經變成了3億人,再過半年就變成了5億人在拼的APP。你們知道淘寶有多少年活躍用戶嗎?5.52億。誰讓阿里睡不著?

淘寶吃屎不代表拼多多也可以吃|李成東

還是一個月前《阿里為什麼不會放過拼多多?》,在知乎獲得了5000個贊,1200多條評論。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你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正面的,是公司主動傳播的。負面的,十有八九是競爭對手在推動。正面和反面,都是被刻意放大過的,並且暗藏很多假消息。吃瓜群眾,永遠遠離真相!

►阿里和拼多多的公關戰

在我看來拼多多的公關危機本質上是一場公關戰。自身是有問題,但不等於會爆發成一場社會輿論風暴,尤其是時間節點集中在IPO的時候,負面真假素材鋪天蓋地,顯然是有備而來。

阿里什麼都可以學,尤其如何用人,推動創新業務,企業管理上的經驗非常寶貴,唯獨公關不能學!阿里採用任何商業競爭手段都可以理解,包括二選一,商業競爭就從來沒有仁義。對競爭對手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但反感的是指鹿為馬,落井下石。肆意抹黑競爭對手,自己的屁股擦乾淨了嗎?難道自己洗白了,就能心安理得了嗎?何況自己依然還沒有洗白,一堆問題。小心有一天,引火燒身,玩火自焚。

輿論加強,倒逼政府加強電商知識產權的監管,絕對不可能只針對拼多多,最終肯定也會包括淘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淘寶本身就是山寨的最大的利益受益者,淘寶現在還在美國白宮惡名市場(存在侵權、盜版、偽造作假等狀況的行業或市場),被美國指責為全球最大的侵犯只是此前的假貨山寨的網購平臺。還多次被開雲集團,美國鞋服協會的知識產權訴訟,只是國內競爭對手比較有底線。山寨,假貨相關的負面材料,俯拾皆是。淘寶,真的是非常認真打假嗎?山寨的,該下架的都下架了嗎?知識產權官司都結束了嗎?

淘寶吃屎不代表拼多多也可以吃|李成東

當然阿里比較聰明的策略是主動釋放風險,自己主動打假並披露,給人一種印象淘寶洗白了,但真正懂行業的很清楚。大家都見過阿里打假報告,從未見過阿里打山寨報告,阿里很清楚,這是兩碼事。

電商就是一盤貨,拼多多的山寨商家基本都來自淘寶,本質上是一盤貨。拼多多上存在的山寨商品,淘寶基本都有。只是大家在情緒上,沒人去顧及淘寶而已,也沒有幾個人會較真去“搜索”驗證一下。因為淘寶吃屎,並不是拼多多也能吃屎的理由。

套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做人做公司都要有底線,做好公司業務合規經營管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其它的都是浮雲!人民群眾的記憶只有三分鐘,基本都是不動腦子人云亦云,被人帶節奏,情緒化動物。拼多多的解釋,是不會管用的。

拼多多不重要,更重要的事情是,昨天川普打算把第二批2000億美元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或有可能嚴重衝擊中國傳統制造業,可以說是非常兇險。接下來如何刺激內需,穩定就業是政策的關鍵。

淘寶吃屎不代表拼多多也可以吃|李成東

建議兩家別打了,再打下去,兩家都吃不了兜著走,畢竟淘寶在美國惡名市場名單裡面,拼多多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