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废弃学校建戏班,藏着50张老面具,拒绝韩国人2万高价


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有60的老人,贵阳蓝楼镇蓝楼村人,每个周末,他们都要在贵阳青岩古镇给游客表演一个名叫地戏的地方戏曲。老人们手里拿的面具是34年前他们举全村之力找面具匠人雕刻的,曾经有韩国人出价2万一面收购他们的面具,老人们拒绝了。

以前,地戏是贵阳民众的生活日常。但在某个特殊历史时期,认为这种是封建娱乐,于是流传了六百年的老戏班解散了。传了无数代,数以百计的面具被烧毁,手抄的几百本戏文被撕掉,仅有2面面具和少部分戏本留存了下来。

后来为了恢复地戏,蓝楼村的村民集体出资,在1983年时,以21块每面的价格从安顺地戏雕刻匠人那请回了48面面具加上保留下来的2面面具组成了50面面具。

有了这些装备,每到逢年过节村里都有无数场地戏表演,唱地戏的人也从年轻人慢慢变成老人,但不知从何时起,看地戏的人越来越少,表演地戏的人也只剩10来个老人。

在地戏班子快要维持不下去时,村里有个喜欢地戏的煤老板出资资助了他们,还拿下了村里一处废宅给地戏班子作为大本营。

戏班子把50面面具一字摊开,正好有村里小孩过来围观,老人很自信地指着孩子说:“娃儿,你过来,把罗通指出来,跟爷爷唱一出罗通扫北给这叔叔看!”孩子一看到这情景,拔腿就跑,边跑边哭边叫:“妈妈,救我,僵尸……”这下轮到大爷蒙了:“这不是僵尸,这是李世民,是真命天子!”

后来青岩古镇开发旅游,找到老人们请他们去表演地戏給游客看,每月给1500元的工资,老人们很高兴,又有人喜欢地戏了,但发现游客只是图个新奇,没人在乎他们唱的是什么,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看不了两分钟就走了。但老人们还是如同几十年前一样卖力唱卖力跳,这是他们的行规,不可敷衍。


地戏班子曾经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戏班子都是一群老人,不会弄,最终作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