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我國數學大師華羅庚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我國數學大師華羅庚逝世

1974年,數學家華羅庚(左3)在農村推廣優選法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時,名聞遐邇的數學巨星華羅庚教授精神矍鑠地出現在東京大學講臺上。他是 應日本數學界的邀請作《在中國普及數學方法的若干個人體會》的學術演講。75歲高齡的華老開始 用漢語講,由一位譯員翻譯成日語。後來華老徵得與會者同意,改用英語講,會議氣氛一下子活躍 融洽起來,聽眾反應強烈。華老的腿不好,平時走路都用柺杖,日本朋友為他準備了輪椅,然而他 興高意濃幾乎一直站著在那裡講,甚至奇蹟般地邁上黑板前約一尺高的平臺,在黑板上寫寫劃劃。 華老越講情緒越高,竟然脫下了上裝,解下了領帶,滔滔不絕。他講得生動,言簡意賅,詼諧風 趣,不時贏得日本同仁的歡笑和掌聲。原定的報告時間45分鐘很快過去了,華老言猶未盡,又一口 氣講了20分鐘。華老演講完畢,正欲從輪椅上站起表示謝意時,突然倒在地上--急性心肌保塞,在 場醫生立即進行搶救,然而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 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 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 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 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 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 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 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 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 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 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裡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 錄。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 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 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 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 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 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複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 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 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 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1950年回 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主任、副院 長,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等職。在代數、幾何、多複變函數、數論等領域都做出過卓 越貢獻。他還與王元合作進行了近代數論方法在近似分析上應用的研究,其成果被稱為“華--王方 法”。在研究和教學工作中,他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為推廣 統籌法和優選法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學術著作有:《堆壘素數論》、《數學引論》、《典型群》、 《高等數學引論》(第1卷)、《數論導引》、《優選法》、《統籌方法平話》、《數學歸納法》 等。 華羅庚一生共發表學術論文約200篇,專著10本,其中有8本被國外翻譯出版,有些被列入本 世紀經典著作之列。華羅庚是美國科學院歷史上第一個當選為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他的名字被列為 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88個數學偉人之一,國際數學界公認他是“絕對第一流的數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