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第一名將的強勢崛起:我的優秀,你們擋不住!

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貴族之間相互打仗,不對,應該叫做打架。那時候,爵位是世襲的,二代是有理的,省長的兒子將來也會是省長,市長的兒子還是市長,村長的兒子繼續當村長。軍隊裡也是一樣,軍長的兒子長大後肯定是軍長,團長的兒子繼續接班當團長,班長的兒子還是班長。

這群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官二代根本不用靠打仗來升官發財,對他們來說,打仗只是為了獲取所謂的榮譽,通俗點講就是吹牛的資本,其作用就相當於幾個省長、市長或者村長坐在一起時,決定誰該坐在中間位置,誰該坐在旁邊位置。

至於大多數平民老百姓,打仗更多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既不能當官,也發不了財,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更要命的是,在戰場上你不管打傷三個還是砍死五個敵人,結果都是一樣,打完仗繼續回家種田,沒有爵位給你,也沒有獎金給你;若一不小心把自己給弄傷弄殘,不僅沒有任何賠償,搞不好老婆孩子還要跟人跑掉。

在這種背景下,春秋各國之間每次打仗,表面上看那可真是氣勢恢宏,動不動就是車千乘、甲十萬,但一場仗打完,結果往往是俘獲車馬百匹、盔甲若干副,很少看到有斬首多少人。

事實上,大家都在磨洋工,二代們是為刷經驗值而來,加上貴族之間向來都是相互通婚,大家搞不好都是遠方親戚,自然不會下黑手或是往死裡打;平頭老百姓則是被逼過來助威壯聲勢的,通俗點講就是打醬油的,自然也不會閒得沒事充好漢。

所以那時候的打仗,其實就類似於打架,大家點到為止,基本不會下殺手,打輸的一方賠幾座縣城道歉,打贏的一方也不再追究,過幾天大家繼續坐在一起喝酒K歌。總的來說,春秋時期的戰爭還算是比較和諧,到了戰國初期,大家基本還是按照這套規則在玩,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戰國第一名將的強勢崛起:我的優秀,你們擋不住!

公元前440年,名將吳起出生。

關於吳起的家庭,史書上用了這樣四個字來形容:家累萬金。相信不用解釋大家也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豪門的富二代,在他長大後想弄個官來噹噹,於是四處送禮請吃飯,結果被騙了幾百萬,連個村長甚至人大代表都沒當上,還被村裡面的人譏笑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這時候的吳起,第一次展現出他性格中兇狠的一面,他私下找到那些譏笑他的人,一口氣連殺三十多個人。

在戰國這種每天都在死人的年代,對於吳起這種有錢的二代,殺一兩個小老百姓還真不算什麼大事,那怕放在當代,只要你後臺足夠硬,也是能夠擺平的;但一口氣連殺三十多人,這放在任何朝代,那都是天大的事情!

要是這種事情都沒人管,那國家還有王法麼!

自然,吳起沒辦法繼續呆在家鄉了,他騎馬連夜逃離衛國,一口氣跑到隔壁的魯國界內,在逃跑之前,他還特意對母親發誓:不當官不回家!

有了先前買官的教訓,吳起明白當今社會只有兩種人能夠當官:一是有個當官的好爸爸;二是有名師推薦,第一條路吳起顯然走不通,所以他只能選擇走第二條路。

吳起先是去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後來又拜某兵家名師學習兵法,雖然現在已經無法得知這個兵家名師是誰,但可以肯定是,這位兵家名師在當時肯定非常出名,因為隨後不久吳起就結識了魯國重臣季孫氏,還成為了季孫氏的金牌小弟。

戰國第一名將的強勢崛起:我的優秀,你們擋不住!

公元前412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季孫氏趁機向魯穆公推薦吳起,但卻遭到了貴族們的集團反對,他們的理由很充分:魯國又不是沒人,放著好好的二代不用,幹嘛非要用這種屌絲。

魯穆公不好明著拒絕,於是找個藉口說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應當避嫌。當時吳起一聽就炸毛了:“我操你大爺,想拒絕就明說,還說什麼老子的老婆是齊國人,你咋不說齊魯兩國本就是一家,你魯國的王后、太后都是齊國人呢?還有這群王公大臣,你們敢說自己沒有親戚是齊國人?老子的老婆就是齊國一小老百姓,你們的齊國親戚是老百姓嗎?我曹尼瑪的,還讓老子避嫌,你們咋不去吃屎!”

但吳起終究不敢把這番話給說出來,但他做得更狠更絕,他默默回到家裡,二話不說操起刀就把老婆給宰了,然後拿著老婆的腦袋去見魯穆公:你自己看著辦吧!

魯國君臣當場全都傻眼了:我擦,這貨還是正常人麼!看著眼前這不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二逼,恐怕在場的誰都會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寒意。

但事已至此,魯穆公於公於私都已經不能再拒絕,否則這要是傳出去,十之八九要被人罵成一坨翔:言而無信、欺騙下屬,這不就是典型的昏君麼?這不僅會嚴重影響魯穆公自己的臉面和威信,還會造成別國人才再來投靠魯國時不得不慎重考慮,國家信用一旦丟失,再挽回可就難了!

魯穆公被吳起戳中了軟肋,不得不讓吳起帶領大軍迎戰齊國,但他內心肯定也是炸毛了:草泥馬的,你敢做初一,老子就敢做十五!當然這是後話,我們稍後再說。

吳起初次領兵上陣,便露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他一戰而大敗齊軍,很快便在這場齊魯之戰中大獲全勝。但他班師回朝後,不僅沒受到表彰,反而被免了官職,不久他的大哥季孫氏還被人莫名其妙給宰了,種種信號顯示魯國已經待不下去,吳起只好再次開溜到了魏國。

戰國第一名將的強勢崛起:我的優秀,你們擋不住!

逃到魏國的吳起受到了魏文侯的熱情接待,被任命為將軍,接下來他做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改革魏國軍隊。

前面我說過,當時的爵位是世襲的,軍隊幹部都是清一色的貴族二代,平民百姓更本沒有機會,軍隊的戰鬥力自然要大打折扣,吳起決定改革這一現狀,削弱貴族權力。但改革這種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實際行動起來,不論放在任何年代,那都是困難重重。

即便是號稱文明社會的現代,你想改革、想讓那些二代三代主動放棄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利,你捫心自問這成功概率有多大?咱們再往小的說,即便是一家小的私人企業,你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想把那些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創業元老或老闆親戚給裁掉,你覺得會很容易嗎?

吳起所處的時代,爵位世襲二代有理已經持續了整整八百多年,那時候敢喊我爸是李剛的人絕對是真的牛逼哄哄,但要是誰敢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分分鐘有人代表黨代表人民滅了你。即便是國君,那怕知道改革能夠加強中央集權,恐怕也不敢貿然而行,否則分分鐘就會有人告訴他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故事!

外來戶吳起自然沒有改革到底的勇氣,也沒有徹底削弱貴族權力的能力,魏國國君魏文侯也沒有,所以吳起只能採取折中方式,他選擇在軍隊做局部改革,保留貴族二代現有的世襲權利的同時,建立一支五萬人新軍,成員全都由毫無軍功的平民百姓組成,吳起許諾這支新軍三大權利:一是上陣殺敵有獎金;二是因公致殘有補償;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積累軍功後可升遷封爵。

吳起給這支軍隊命名為:魏武卒。

此後三十年,魏武卒南征北戰橫掃天下,四方諸侯莫不談魏色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下一期:吳起的封神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