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齣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今天我們再來說說中國歷史上最老謀深算,最虛偽的皇帝——趙匡胤。

公元九六零年,在一個叫做陳橋的地方,位於現河南開封以北,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大事,更是震驚了各方百姓。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才猜到了吧,這件被載入史冊的大事情就是——陳橋兵變。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在陳橋兵變發生之前,大唐由盛到衰,各路軍閥拿著武器,守候在中原這隻肥羊身邊,為了坐上霸主的位置,他們不斷的發動戰爭。期間,先後經歷了五個朝代,同時,南方割據政權發展壯大,建立了十個國家政權,俗稱五代十國。這邊中原內戰不斷,那邊契丹人也適時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插足十國戰爭,其場面一度失去控制,混亂不堪。

這一動盪不安的時期,如果從安史之亂算起來,大概有兩百多年的光景。長時間的戰爭讓百姓叫苦不迭,甚至,到了厭惡至極的地步。好不容易遇上郭威和他的繼子柴榮過了一段安生日子,眼看著國力不斷強盛,國家強大,割據的局面正在慢慢結束。沒成想,柴榮是個短命鬼,才當皇帝六年,就重病身亡了。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之後,年幼的太子柴宗訓登上帝位,剛剛明朗的政治局勢驟然緊張,國內上下議論紛紛。畢竟,當今聖上才七歲,說白了就是個奶娃娃,能為百姓謀得生路才怪。就在大家以為要回到以前那種混亂生活之時,掌握軍政大權的趙匡胤登場了。一場政變,改變了自大唐結束統治之後,皇帝不斷易主,戰火紛飛的境況,最終,使得中原再度統一。

趙匡胤,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和兵法,練就了不凡的膽識和政治遠見。成年後,投靠至郭威的麾下,當郭威通過發動政變大權在握建立後周之後,他也一路高升。到柴榮上臺執政之時,戰功赫赫的他已經官至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是皇帝極其看重戰鬥力最強的禁軍統帥,簡單來說,此人掌握了朝廷的最高兵權。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皇帝的寵信加上不凡的戰績,使得他輕而易舉的就籠絡了朝中的重要將領。最終,將他們網羅在身邊,變為心腹,野心勃勃的趙匡胤一步一步的謀劃著,勢力範圍也一點一點的變大,羽翼更是日漸豐滿。

公元958年,柴榮為了鼓舞士氣,御駕親征,準備與契丹軍隊大幹了一場。才剛剛拿下瓦橋、益津、淤口,就身染重病,只得班師回朝,回到皇宮沒多久,就因為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一命嗚呼。年幼的太子即位,人心不穩,政治局勢開始偏離正軌,趙匡胤見狀,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開始為自己奪權謀劃。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顯德七年,朝廷接到急報,主要是說:契丹和北漢聯合在一起,準備攻打後周。其實,這是趙匡胤安排的,讓鎮定二州謊報軍情。此報一經傳出,人們便慌了神,皇帝召集宰相範質和次宰相王溥進宮商量應對之策。範質不知道王溥在這之前已經暗中投靠了趙匡胤,分不清好賴的他急急忙忙的讓小皇帝下了一封詔書,派遣趙匡胤帶兵攻打前方來犯。

後來,京都興起了一則流言,那就是:“皇上下詔,把皇位禪讓給點檢大人。”

前些年的政權變換,朝代更迭都是由掌握大權的將領發動的,流言不脛而走之後,人心浮動。令人奇怪的是,如此荒誕重要的流言卻沒有傳到宮中,只是在民間大肆流傳。緊接著,趙匡胤再添一把新柴,讓自己的結拜兄弟,也就是駐守帝都的最高指揮官石守信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奪取政權。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顯德七年正月,慕容延釗帶領的軍隊過了黃河,趙匡胤知道時機到了,可以實施計劃了。午夜時分,幾個禁軍將領鳴鼓,公開和趙普、趙光義表示,要擁護點檢大人為皇帝。擁護趙匡胤的理由很簡單:“當今天子年幼,尚無治國之才,擁護點檢大人為帝,尚有獲得榮華富貴的機會。”

趙普順勢答曰:改朝換代是天意,只要幾位將領能夠安撫士兵,不讓都城人心浮動,什麼都好說。趙匡胤深知不能貿然行動的道理,便佯裝喝酒醉去,呼呼大睡。暗地裡卻派人回帝都和石守信通氣,方便控制局面。第二天一早,趙匡胤剛剛醒來,就聽到了營帳外面的將士高呼,出去一看,大家都在搖旗吶喊,擁護太尉大人為天子。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隨後,就有將士拿出了一件所謂龍袍,披在他身上,趙匡胤見此情景,立即假模假樣的說到:“你們這樣讓我十分惶恐,倘若,你們能夠聽從我的號令,我便同意稱帝。”將士們異口同聲的答道:“願聽從大人調遣,誓死跟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後,趙匡胤帶著人們返回京中,與石守信等人裡應外合。可以說,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這個人在奪位前演了一出好戲,結果,一個國家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之後,他順利奪取政權,成為天子,建立了新王朝。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取新國號為宋。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真是真的嗎?說出來估計怕是沒有幾個人能相信的吧。

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劃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續資治通鑑長篇》、《宋史》、《老謀深算的趙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