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不知道這些「入學前所需的技能」擋住自閉症孩子的上學路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恩啟社區APP

特教老師最多的平臺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寫在前面

面對入學年齡的自閉症孩子,家長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我的孩子能上學嗎?”

相信您在看到這裡的時候,也在問同樣的問題。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答案卻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能”或“不能”,它所涉及的是無數個“能不能”的具體問題:孩子能不能安靜地坐下來聽課?孩子能不能聽老師的話?孩子能不能參加集體活動?孩子能不能遵守學校的規則?孩子的行為能不能符合社交的規範?……當你的孩子可以做到越多的“能”,那你的孩子也就越接近於“能上學”了。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朱璟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新西蘭註冊心理學家。擁有多年從事自閉症早期干預以及行為干預工作的經驗。

01

安 坐

對於ABA的行為干預與訓練方法,很多人對回合制教學DTT最大的批判在於它要求孩子刻板地坐在桌面上進行學習。我不止一次地通過各種渠道向大家解釋,DTT並不等同於桌面訓練,它可以在任何環境下訓練,地面、活動、運動中都可以使用DTT的訓練方法。只要是符合了“指令—輔助—反應—強化—反應間停頓”這五個元素的程序設計,並且訓練目標為一個小的行為或反應,那麼它就是DTT訓練。

對於小年齡剛介入訓練,特別是在認知上較大程度落後於正常發育水平的孩子,我個人是非常推薦DTT的訓練方法的。在眾多的訓練方法中,DTT訓練能最快最有效地幫助孩子積累認識的能力。在建立認知能力之外,在桌面進行的DTT訓練也幫助孩子建立“安坐”和“持續的一對一注意力”這兩個重要的學習技能。

所以,當大家一邊倒地去批判DTT訓練要求孩子坐下來學習時,想一想在孩子入學後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有不需要坐桌面的嗎?如果坐桌面是必須的,那麼為什麼桌面的DTT訓練卻不讓大家接受呢?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紹孩子入學的基本技能要求,所以讓我們暫時把DTT訓練放到一邊,僅來看安坐這個基本技能。在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之後,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能夠在每一堂課上保持坐在椅子上,也就是家長們常說的“不下位”。這裡所要求的,並不僅是一節課40分鐘的安坐,而是一天6、7節課(每節課之間可能只有10分鐘的休息走動機會)、一個星期五天的要求。

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一個孩子不被學校接受或接納,其最大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跟不上,而是孩子的行為跟不上。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在教室裡,時不時地會站起來、跳一跳、或四處走動一下、甚至於會走出教室去,我們如何要求一個要管理40-50個學生的老師來接納和包容呢?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在班級中的存在,極大程度地影響到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學習,我們又如何要求其他家長的接納與包容呢?所以,安坐,將是你為孩子入學要做的第一個技能準備。

安坐的要求與標準是什麼呢?

在小學中,每一節課從響鈴開始到老師說下課為止,孩子可以坐在座位上(保持屁股與椅子的接觸)。要請大家注意的是,安坐技能本身並不包括坐姿、注意力與服從指令這些要求。每一個具體的技能,我們都需要具體地來評估,然後決定孩子是不是需要特定的訓練。你的目標定得越細越具體,你就越有可能幫助你的孩子一項一項地來建立這些技能。

安坐的技能當然不是從小學才開始要求的,我們往前追溯一點,當你的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安坐就已經是參與一些集體活動的必備要求之一了,只不過它的標準相比於小學會低一些:比如要求安坐的時間短一些、安坐時的活動豐富有趣一些、對坐姿的要求低一些等。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也還達不到安坐的要求,那麼我們就需要再往前追溯一些,一對一的個訓課上,孩子是不是可以做到呢?一對一的個訓課可以說是對孩子安坐技能的要求是最低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 孩子始終獲得老師的注意力: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動上,孩子相對會比較坐得住;

  • 指令簡單而清楚:當孩子有事可做的時候,比較不會想起來要離座;

  • 直接且及時的輔助:當孩子試圖離座時,老師可以第一時間阻止,並且輔助孩子持續地坐在桌面前;

  • 直接的強化:孩子獲得頻繁的強化,這個強化可以是直接強化孩子安坐的行為;的(如果安坐是訓練目標的話),也可以是強化其它好的行為的(其它認知的訓練目標);強化越多,孩子對於一對一的訓練越感興趣,想離開的慾望越小,那麼離座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建立好安坐的技能,你可以評估一下孩子目前安坐的能力怎麼樣,然後選擇適當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這個技能。你的最終目標,是孩子在集體的環境中,可以保持整節課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任何離開的動作或試圖離開的慾望。

在這裡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孩子在DTT訓練中能安坐,也並不意味著孩子在教室環境中也可以做得到,這中間還有很大的鴻溝要跨越;但如果孩子在DTT訓練中都無法做到安坐,那麼在學校中獨立安坐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02

跟從指令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學校,指令可以說是貫穿始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孩子會有一定的指令服從的要求,但這個要求相比於學校,可以說是低很多:

1)家長不會要求孩子服從全部的指令;

2)家長不會要求孩子馬上服從指令;

3)家長有機會給予孩子手把手的幫助。

在學校時,孩子是不是能服從指令,不僅影響到孩子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能影響到整個班級的活動進展情況,特別是一些孩子在被“強迫”要求服從指令時會出現問題行為、甚至攻擊行為的情況下,會讓孩子在學生的生活變得極為困難。

在學校,在指令服從的方面,孩子需要能做到:在老師給出指令的時候馬上去執行。

比如:

  •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坐好,眼睛看老師;

  •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把書翻到第幾頁;

  •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齊聲朗讀;

  •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停止當前的活動;

  •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在教室外排隊,等等,學生要能夠立即去執行。

孩子還需要能做到:當老師給出孩子不喜歡的任務時,孩子仍然能夠去執行。

比如:

  • 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會有任務間轉換的困難,必須完成當前的任務才可能開始去執行下一項任務;

  • 又比如,有些自閉症孩子有感覺系統敏感的問題,對於一些任務會拒絕去執行;

而在學校,孩子要能參加每一個學習和社交活動,孩子就必須要克服這些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建立好的聽指令的習慣,並不是等孩子到了學校之後才去考慮的問題,而應該是在孩子入學之前,家長就要幫孩子來改善聽指令的行為。

同樣的,即使孩子能在家中聽家長的指令,也並不代表孩子到了學校能聽不同老師的指令;但至少,對於一個在家能聽指令的孩子來說,在學校建立和強化這個能力的可能性增加了、而困難則減少了。

03

舉手發言

舉手發言對於普通孩子來講,無非是老師給出規則、學生遵守就是建立的行為。小年齡的孩子都會出現不舉手就直接把答案喊出來的問題,但通常這個問題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得到解決。然而,對於自閉症的孩子來講,卻有可能需要一個系統的訓練。為什麼說是系統的訓練,因為在這裡需要解決的不止一個方面的問題,而是多個方面:

  • 孩子聽到問題直接喊出答案;

  • 孩子聽到問題不做出任何反應,除非老師先叫孩子的名字;

  • 孩子不管是不是知道答案都舉手,從而出現叫到名字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情況;

  • 孩子在舉手之後就必須要老師叫他回答,如果沒有被叫到,就直接喊出答案、甚至發脾氣;

  • 孩子在舉手之後必須第一個被叫到回答問題,否則就會發脾氣;

  • 孩子在別的孩子回答錯問題之後,直接去糾正別的孩子。

不管孩子所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以上列舉出的都是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常見的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任何的問題,或者有其它未列舉出的問題,都需要事先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預。而每一個問題都需要一個特定的干預程序來幫助解決。所以要建立舉手回答問題這個技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訓練可以解決的。

04

翻 書

另一個在課堂上常常被用到的技能是翻書。看似簡單的一個技能,分析之後會發現,孩子要掌握多個技能,才能夠完全自如且快速地按老師的要求來翻書。這其中包括最基本的:

  • 對數字的認知

  • 知道數的大小

  • 學習從中間開始翻書(有的孩子刻板地從前往後翻)

  • 一次翻多頁

  • 往前翻或前後翻

另外,有的自閉症孩子在從事任務的時候會比較容易被其它事件所吸引,從而忘了去完成正在執行的指令。

比如,有的孩子在聽到翻到第幾頁的時候,是可以馬上去執行的;如果不走神的話,也可以成功地找到要求的頁碼。但往往在孩子翻找的過程中,看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停了下來,從而忘了老師的要求。

孩子要參與上課所需要的技能當然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四個方面,但這幾個方面可以說是最基礎的技能,並且每一個技能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家長就需要評估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有能力不達的地方,就需要開始訓練,以減少孩子在入校之後的困難。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你 可 能 想 了 解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點擊關鍵字即可獲取)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别因不知道这些“入学前所需的技能”挡住自闭症孩子的上学路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恩啟社區APP”-孤獨症行業資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