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東西橋子,知道在哪嗎?

泰安東西橋子,知道在哪嗎?

在泰山中路登山盤道上, 有一座石橋,橫跨東西,遠遠望去,就像是盤道突然拐了個彎,過橋後又拐了回來。這座橋名為登仙橋,民間又稱之為東西橋子,關於這東西橋子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傳說故事。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來泰山封禪,走到“東西橋子”附近,見一個白髮老翁挎著籃子,在路旁拾柏籽松枝,便對他產生了興趣。

一個草民百姓,何以能引起皇帝的興趣?

泰安東西橋子,知道在哪嗎?

泰安東西橋子,知道在哪嗎?

原來,乾隆在京裡,時常聽到文武官員稱山東人叫“山東垮子”、“齊魯棒子”,他不解其意,有心問個明白,又怕丟了皇帝的架子。後來,他和皇后談起此事,才知“垮子”、“棒子”是對山東人的戲稱,說他們笨頭笨腦的,傻里傻氣的。想到這裡,乾隆皇帝也想來戲弄戲弄這個“棒子”。

乾隆令轎伕停住轎子,從窗口伸出半個腦袋,對老翁說道:“老頭,你來回答我的問話。”

老翁身居山裡,哪裡見過這千萬人馬,前呼後擁的陣勢?他見皇帝親自問話,雙唇都嚇得發顫了。只見老翁趕忙下跪,五體投地:“萬歲在上,小人實在不敢妄為。”

“赦你無罪,起來。你聽著:‘你手裡拿的什麼?’”

“籃子。”“幹什麼用?”

“盛東西。”

“哈哈哈……盛東西?我看還能盛南北呢!”

“萬歲在上,籃子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老翁一本正經地說。

“怎麼,我偏要盛南北。”

“萬歲,按天干、地支、五行來說,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古語道,紙裡包不住火,竹籃打水一場空。紙乃木之造,籃乃條之編;籃子盛北水漏淨,盛南燃成灰,拾籃碎木能燒飯,挎籃金子買衣穿。因此,籃子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

乾隆皇帝本想捉弄這位老頭,不想老頭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說了這一大通,而且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連乾隆也不得不點頭稱是,不禁脫口而出:“垮子滿山東,棒子遍齊魯,聽此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