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孩子去外地讀書的家長,到底在想什麼

禁止孩子去外地讀書的家長,到底在想什麼

1

之前微博上看到一個女生的評論,“填志願填外省,居然被家裡人說,女生就不該出省”,我真是氣憤莫名。這又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古董歪理?看了一下日曆,沒錯是2018年,是現代社會啊?

後來想想,家長不讓孩子去外地上學,這事兒雖然奇葩,但其實已經聽過很多次了,連我自己都是個例子。

只是我更慘一些,那個女生好歹還有一個省的選擇範圍,我高考後報志願的時候,居然被家長嚴令不準離開本市。

看來這事兒也不是隻針對女孩子的。

當時我真的是莫名其妙,連著幾天問家長這是什麼道理。他們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扯一些都是為我好什麼的,就是不解釋原因。

事實上我也跑不遠,因為高考沒考好,也就只能去本省的隔壁市上個大學,地圖上就一小截的距離。可是就是為了這一小截,我的父母每天在家,或苦口婆心或大發雷霆,誇張得好像這不是去上學,是一個有去無回的死路一樣。

後來我沒理會他們,還是報了隔壁市的學校,於是被父親怒斥“你翅膀硬了就別吃家裡的飯”。

我就跑到一個包三餐的工廠打工,大夏天的做些賣力氣的活兒。導致開學的時候整個人都黑掉了,不知道大一找不到女朋友和這個有沒有關係。

這件事讓我費解了很長時間。

我雖然成績不算好,但也是高三懸樑刺股逼出來的,每一分都是心血,浪費了你不心疼我還心疼呢。我既然考上了更好的大學,為什麼非得逼著我在本地讀更差的學校呢?

說是為我好,可好處在哪呢?他們又答不上來。

2

父母對子女的干涉有很多種,逼婚的,逼生孩子的,還有類似的限制孩子選擇專業的,那些雖然我都反對,但是至少還能有個原因或者說法(哪怕只是歪理)。只有這種不讓孩子去外地讀書的規矩,他們甚至都說不出個理由。

你說是為孩子好吧,外地有更好的大學不去,讓孩子拿本地三流學校的畢業證,難道會比外地好學校更好找工作?

孩子好不容易考了個高分,卻各種威逼各種苦口婆心,費半天勁只為讓子女放棄更好的前程,圖什麼呢?

我想來想去有了個想法,拿出來和大家討論。

這樣的父母並不如他們口中所說,在意子女的前途和人生。比起所謂望子成龍的期盼,他們更恐懼子女的光明前途,會讓子女脫離自己的控制。

而且,他們自己未必能夠意識到這點,他們很可能真的覺得自己在“為你好”——人打起道德大旗的時候,有時候連自己都能麻醉,畢竟誰也不願接受自己是個壞人。

總要騙過自己,才能說服自己這麼做是正確的,才能理直氣壯,苦口婆心。

比如一個年輕人,被按在本地讀了個很一般的本科,那麼他畢業的時候,再到外地或者大城市的求職市場上,就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這時候要把他控制在自己身邊,就會很容易。因為聽從家裡的安排去本地的一個什麼單位或者廠子上班,基本上已經是子女的最優解。他們沒有很多路能選的。

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考上了大城市的名校,那事情可就複雜起來了。

見過的花花世界的繁華,年輕人很容易不想回家,而是留在上學的城市就業。由於學校更好,所以在人才市場上也有了競爭的資本。如果他還找到了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對某些父母來說,這可糟糕。

以後想要逼她結婚,可就鞭長莫及啦。

想要說服子女回家,在鎮上機關當個勞務派遣工,可人家一個月已經賺七千啦,哪還會乖乖聽話。

給她介紹了隔壁鎮的王二,結果人家看也不看,說我大學的前男友都比這人高十五公分,你怕不是在逗我?

於是家長們開始唉聲嘆氣。

哎呀孩子翅膀硬了,不聽話了,這可咋辦啊。

哎呀早知道當時就不讓她出去讀書了,那就沒這麼多麻煩事了——

咦?

茅塞頓開。

嘿嘿,真是高瞻遠矚啊。

不讓子女外出上學,看似毫無邏輯,實則暗藏伏筆。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佩服佩服。

3

是人就有私慾,控制慾是其中一種。

很多父母是不能容忍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的,不能容忍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等孩子經濟獨立了,等孩子見過家庭之外的世界了,再想控制就難了。

於是,限制孩子去外地上學,成了他們的未雨綢繆。他們想要在自己的家鄉,製造一個楚門的世界,製造一條唯一可能的人生路。

畢竟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就不會有走出去的衝動了。

至於犧牲了子女的前程麼……雖然可惜,但比起孩子“翅膀硬了”這件最可怕的事情,前程什麼的也沒那麼重要啦。畢竟,賺一千塊也有一千塊的活法嘛,別出去野就行。

他們就這麼說服了自己。

於是很多家長騙過自己之後,再扛起為你好的大旗,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

例子麼,參考豫章書院外面那些理直氣壯的家長:“我還不是為了孩子!”

我說某些人,想做什麼,大方點承認嘛,以為旗號好看就矇混過關了麼。

騙人總不是什麼好事,不管是騙別人,還是騙自己。

人生不該是個設定劇情的攝影棚。

無論自己喜不喜歡異鄉,無論最後會不會回家,都沒關係,那是以後的選擇嘛。

年輕的時候,還是多出門看看吧,看一眼不同的世界也好啊。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