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兩千多年前,三國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琉球,首次開啟了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兩千多年後,一項民族體育項目——腳鬥士運動成為大陸與臺灣交流的紐帶。走過十三年,腳鬥士這個發源於武夷山的運動早已成為中國原創體育的代表,更是武夷山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2018年7月12日—15日第七屆“武夷山·阿里山”海峽兩岸腳鬥士比賽暨第十屆全國腳鬥士精英賽,在武夷山市拉開戰幕。14支腳鬥士隊伍、8支腳鬥娃的隊伍為觀眾上演100多場比賽。應國際腳鬥士協會邀請,臺灣的腳鬥士代表隊不懼颱風“瑪莉亞”的肆虐,依然按時前來參加比賽。兩岸選手再度攜手合作,共同為觀眾奉獻精彩的比賽。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兩岸腳鬥士七年攜手並進

腳鬥士為媒海峽兩岸同場競技,武夷山搭臺體育旅遊共贏發展。回顧武夷山與阿里山的這場美麗邂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原創體育的發展之路。

2012年9月,首屆“武夷山·阿里山”海峽兩岸腳鬥士大賽在武夷山開幕,開創了兩岸腳鬥士項目體育文化交流的先河。首屆賽事共吸引了兩岸15支代表隊共110人參賽, 2013年第二屆比賽彙集了大陸與臺灣相關體育人士,並達成了海峽兩岸同宗同源,攜手發展民族體育,是炎黃子孫的責任和榮耀的共識。2014年第三屆比賽,臺灣腳鬥士協會獲得國際腳鬥士協會的授權後,通過積極推進,獲得臺灣內政部的批覆成立,並由中華臺北奧委會副主席蔡賜爵先生擔任首任理事長,創造了大陸民間體育項目授權臺灣成立官方認可體育組織的歷史。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武夷山市文體新局局長林建江表示武夷山非常重視民族體育的發展,從2012年開始打造了武夷山和阿里山兩個名山之間的腳鬥士運動。通過這項運動促進民間文化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2017年,臺灣腳鬥士運動協會常務理事黃成志,在“2017腳鬥士運動青少年推廣研討會”上,彙報了臺灣腳鬥士運動的推廣情況、最新研發的課程和遊戲,並帶來了在臺灣出版的腳鬥士教材。今年,“武夷山-阿里山”海峽兩岸腳鬥士大賽迎來了七歲生日,短短几年間參賽選手累計達到1千人以上。腳鬥士大賽的舉辦,不僅提升了舉辦城市武夷山的全國影響力和美譽度,更帶動了民族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腳鬥士在促進兩岸交流方面正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步步成為溝通兩岸同胞情誼的橋樑和紐帶。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品牌賽事增強民族凝聚力

一年一度的“武夷山.阿里山”海峽兩岸腳鬥士比賽,為兩岸青年的互動提供了更多可能,象徵著兩岸青年交流不斷向前邁進。這一過程中腳鬥士隊員相互切磋技術、交流經驗、共同成長,這些寶貴的積累是無價的。

在談及為何引進這項運動時,臺灣腳鬥士運動協會秘書長陳竟明風趣地說,“腳鬥士”把腳拿起來就好,三代都可以玩。”而在臺灣腳鬥士運動協會常務理事黃成志看來,腳鬥士運動不受場地限制,不受器材影響,且不受年齡、性別的侷限,集競技、休閒、健身於一體。“腳鬥士運動有著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有利於推動兩岸民間交流。”隨著臺灣腳鬥士協會的成立,腳鬥士在臺灣遵循“在學校樂趣化紮根、在全民娛樂化普及、在競技專業化提升”的思路進行推廣,目前已經有30餘所大中小學開展這項運動。

兩岸腳鬥士健兒通過互動交流,互相學習、互惠互利、共創雙贏,不僅能在運動場上互相較量一決高低,更能強強合作、揚威國際。組織好舉辦好這樣的比賽,讓兩岸群眾有充分感受和參與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對中華傳統民俗的記憶、認同和審美享受,對於增強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促進交流提升城市形象

通過舉辦大型賽事的傳播方式,體育憑藉它堅韌、勇氣、奮鬥等獨特魅力,對提升城市對外交流形象有著重要作用,城市“名片”就此產生。腳鬥士創始人吳彥達告訴記者,“在我看來腳鬥士作為民族原創體育,在中國強調民族自信的環境下,沒有什麼能比民族體育更能提升民族自信,也沒有什麼能比民族體育更能彰顯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海峽兩岸腳鬥士”比賽的成功舉辦,促進了武夷山市與臺灣腳鬥士協會的交流,提升了武夷山的城市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腳鬥士運動愛好者來武夷山參加活動和觀光旅遊,打造了體育加旅遊的全新城市發展之路。同時也讓腳鬥士運動員通過參加比賽,有機會親身感受武夷山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氣息。體育加旅遊的雙重引擎帶動,腳鬥士正在助推武夷山乃至整個福建新的騰飛。

腳鬥士賽事每年的提升顯而易見,“海峽兩岸腳鬥士”比賽帶來的經濟效應已經陸續顯現。未來,腳鬥士品牌的相關項目將陸續開展,如“中華腳鬥娃”、“城市腳鬥王”等等。這些國際級賽事的舉辦,必將為武夷山打造出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

增強民族凝聚力 腳鬥士攜手兩岸共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