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星初升-哈勒欣河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哈勒欣河戰役又被稱作諾門坎戰役。哈勒欣河戰役與張鼓峰戰役齊名,都起因於日本關東軍對遠東蘇聯紅軍的試探性進攻。太平洋戰爭前,日本軍閥在對外侵略擴張、稱霸亞洲問題上雖然高度一致,但圍繞對外侵略的戰略方向,其內部卻有“南進派”和“北進派”之分。“南進派”以海軍為主,主張佔領中國後,向南轉攻東南亞,奪取東南亞的資源,對英美作戰。“北進派”以陸軍為主,主張向北進攻蘇聯,奪取蘇聯遠東地區和蒙古,對蘇聯開戰。哈勒欣河戰役是代表“北進派”的日本陸軍對蘇聯的一次戰略偵察,其戰略意義遠遠超出這一戰役本身。如日軍在哈勒欣河得手,“北進派”可能佔上風,日本可能會加速北進。斯大林洞察此戰意義,調朱可夫當此重任,也算是知人善用。朱可夫不負所托,在哈勒欣河大敗日本陸軍,不僅消滅了大量日本兵,而且在戰略上粉碎了日軍的北進企圖。此後,日本“南進派”開始佔上風,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對英美開戰的太平洋戰爭之路,蘇聯的遠東側翼得到了保障。對蘇聯而言,哈勒欣河戰役的戰略意義正在於此。如果不從這種戰略高度看哈勒欣河戰役,朱可夫在哈勒欣河之戰的表現就只是一個將軍的表演,而不是一位帥才的表現。

將星初升-哈勒欣河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1896年,朱可夫將軍出生於俄國卡盧加省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裡。父親原是一個棄兒,在孤兒院長大,後來以皮匠手藝為生。因為家境貧寒,朱可夫七歲開始,就隨姐姐下地幹活,割草、曬草、垛草以及放牧、割麥。小學畢業後,朱可夫進了一家毛皮作坊學徒,每天勞作十幾個小時,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1915年,19歲的朱可夫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了一名沙俄騎兵。十月革命爆發後,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參加了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轉戰各個戰場,屢立戰功。內戰結束後,朱可夫繼續在紅軍服役,歷任騎兵連長、團長、旅長、師長和騎兵軍軍長。1939年6月,朱可夫升任蘇聯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員,正組織部隊演習,忽然接到命令,立即前往莫斯科領受國防人民委員的新命令。

根據情報,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陸軍第6軍調動5萬大軍,向中蒙邊境哈勒欣河一帶進兵,企圖向西渡過哈勒欣河,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把蘇聯紅軍趕出蒙古。日本飛機每天越界飛行,掃射蘇聯紅軍的車輛、人員。小股騎兵也經常越界偷襲紅軍小股部隊,惡戰一觸即發。蘇軍統帥斯大林親下命令,調朱可夫到遠東地區,擔任新成立的第57特別軍軍長,負責指揮哈勒欣河地區對日軍作戰。

將星初升-哈勒欣河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朱可夫領命後,當天乘飛機趕往駐遠東蒙古境內的第57特別軍赴任。6月5日,到達軍部的第二天,他便親帶參謀人員趕赴前線,瞭解地形地貌,觀察日軍工事和火力配置,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相應調整作戰部署。

1939年7月3日,日軍第23師團1萬多人,偷渡哈勒欣河,分路向哈勒欣河西岸蘇軍駐守的巴英查崗山進攻。進攻日軍兇焰十足,以為蘇聯紅軍的訓練、裝備不比日俄戰爭時期的沙俄軍隊更優越,消滅蘇聯紅軍是舉手之勞。日軍甚至邀請外國武官、記者,到他們的前方戰壕和掩蔽部,觀摩日軍如何消滅蘇軍。

駐守巴英查崗山的蘇軍只有1000多人50門火炮,很難擋住日軍進攻。朱可夫嚴令蘇軍部隊堅守巴英查崗山制高點,拖住日軍主力,等待援兵。自己親率主力趕往救援。

將星初升-哈勒欣河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7月3日凌晨,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巴英查崗山蘇軍陣地發動猛烈進攻。蘇聯守軍寡不敵眾,陣地接連失陷。正在危急時刻,朱可夫指揮兩個坦克旅的蘇聯援軍開到。300輛紅軍坦克排成橫陣,綿延幾公里,排山倒海般壓向日軍。日軍官兵驟見幾百輛紅軍坦克隆隆開過來,頓時驚慌失措。日軍汽車在坦克追擊下,奪路竄逃;戰馬受到鋼鐵龐然大物驚嚇,拖著火炮亂衝亂撞。萬餘日軍被蘇軍坦克衝散,潰不成軍。日軍本以為可輕取巴英查崗山,炫耀皇軍軍威,不料卻在外國武官和新聞記者面前大出其醜。

巴英查崗山戰鬥受挫後,日軍第6軍司令官獲州立兵中將立即調遣第6軍主力5萬人,全部集中於哈勒欣河前線一隅之地,與朱可夫部隊決戰,報巴英查崗山受挫之仇。朱可夫及時總結經驗,認為蘇軍能在巴英查崗山獲勝,主要因為擁有強大的裝甲兵和可靠的後勤保障。他向斯大林要求增派幾千輛汽車和新銳裝甲部隊。哈勒欣河前線的蘇聯紅軍增至十多個旅10餘萬人,擁有上千輛坦克和幾百架飛機。朱可夫還設法從千餘公里外向前線運送了幾萬噸作戰物資。蘇軍第57特別軍升格為第1集團軍,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將星初升-哈勒欣河戰役中的朱可夫將軍

1939年8月20日,朱可夫利用星期天假日,命令蘇軍先發制人,向日軍進攻,與日軍決戰。蘇軍飛機隆隆撲向日軍陣地,投彈轟炸。幾百門大炮一齊發射,摧毀了大部分日軍工事。一些模擬噪音發生器模仿坦克馬達聲,在佯攻方向裝神弄鬼,吸引日軍殘餘火力。大隊蘇軍真坦克卻突然出擊,插進敵軍各部隊接合部。步兵、騎兵潮水般跟進。日軍官兵先被炸彈炮彈炸得昏頭昏腦,又見大群蘇聯坦克蝗蟲一樣衝過來,膽戰心驚,鬥志全無。先還節節阻擊,抵抗蘇軍進攻,後來便拼命逃竄。5萬日軍很快被蘇軍各部隊分割包圍在幾個孤立陣地上。日軍第6軍司令官荻州立兵擔心全軍覆沒,急令各部隊設法突圍,與朱可夫部隊脫離接觸。

8月30日,日軍殘部離開蒙古人民共和國疆域,退回哈勒欣河東岸。日軍洶洶而來,鎩羽而歸,損失了1.9萬餘人,真正認識了遠東蘇聯紅軍的威力。蘇軍大獲全勝,朱可夫打出了威風,贏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

哈勒欣河戰役勝利後,斯大林親自召見朱可夫,表彰他在哈勒欣河作戰中的功績,下令任他為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指揮蘇軍最大的重兵集團。這以後,朱可夫如一顆璀璨的軍界名星,在戰爭大舞臺上冉冉上升,成為譽滿全球的大軍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