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兒子和孫子錯位的互動是社會的尷尬還是適應的缺失

社會在進步,觀念在改變,思維也變的時尚……經濟在發達,消息更靈活,人的選擇和活動空間日益拓展,但人與人的互動卻變的簡單迅捷,人的壓力也變的錯位朦朧。

應該頤養天年的老人成了兒女們的經濟支柱,為後代攢錢積累消耗著自己的殘年,真可謂臉朝黃土背朝天。因為兒子的一套新房就要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哎……天文數字,因此就衍生了“啃老族” 。而有的應該奮鬥的青春年齡卻頻頻傳出兩個極端:一是無所是事,躺在父母的呵護中不能長大,手機成了戀人,父母成了僱員。新聞中常常 傳出過度痴迷一夢黃梁的,還有旁若無物跌入水溏的,,,二是年輕的過勞猝死被常常顯於報端和電視新聞,我們為他們惋惜悲傷和無奈的同時也想為孩子們說金錢誠可貴,健康更重要。

  • 看看我們孩提時代的孩子又是怎麼過的?應該是以玩為主,通過觀察來認識世界,就是西方所說的素質教育。鍛鍊意志增強思維,從而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興趣和身體的好底子。但我們的孩子,現在在幼年時期都在幹什麼?小小年紀就在玩命地學習。一句極具煽動性的口號,家長的座右銘那就是: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你家孩子兩歲學唐詩,我家必然一歲就學,你家孩子一歲學外語,甚至胎教也成了時尚,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又是畫畫,又是彈鋼琴,凡是天下的知識,恨不得三歲前全部灌到孩子的肚子裡。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鍊的機會和天性被生生剝奪,太多的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戴上了眼鏡。

誰都知道這不對,但誰都不會帶頭糾正。因為競爭必然帶來被動適應,人人覺得要搶先,便人人不能自拔。

可青春期有的孩子們是用來學習的最好時光,可今天的年輕人,有的為了生活打通人脈不得不適應黑色競爭,有的在拼命的玩手機、玩遊戲消耗自己,有的……。玩垮了意志,玩毀了青春,也玩壞了體質。這裡也有一句迷惑人的口號,叫“我的青春我做主”。可你真的做得了主嗎,

我們冷靜地看看,無論是啃老族,還是青春期的玩物喪志和童年的快樂被剝奪,是人們全把日子過錯了,過反了?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適應缺失,這不僅是每個社會成員的思維問題,更是個社會問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每個人帶來了機遇,就看你是否能夠睿智的適應,讓自己騰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