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中最小氣的人,一定是她了!

婉如清揚

紅樓十二釵,各有各特色。論比慘,各有各的苦處,論比美,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好比,而論比錢,也不好比,有的東西有價無市,怎麼算都行,但是,論到小氣,這個就簡單一些了。我覺得賈府裡最小氣的人,是李紈。

她怎麼小氣了?

李紈其實挺有錢的,她雖然是個寡婦,是號稱寡婦失業的大軍一員,可是,賈府給她的供給等級很高。鳳姐曾經說過:“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王熙鳳作為當家奶奶,雖然不太會作詩作詞的,但是銀錢上,她絕對比別人要敏銳很多,尤其是在月錢和收入這塊,她的賬絕對是精到的。李紈的月錢比同輩人多兩倍,賈蘭的月錢也定得高,要知道十兩銀子可不是小數,同輩份的沒有什麼可參照的,就看看賈寶玉賈環和眾位小姐的月例就知道了,他們每個人也都是二兩銀子,和姨娘一個例。當然了,賬面上是這麼算,隱性的收入那不好說。娘倆一個月二十兩,一年下來就是二百四十兩。李紈母子住在稻香村,稻香村裡有許多田地,每年可以收不少租。榮國府在外面也有不少農莊(續書上說一年有三五十萬銀,也不知道真假),一年下來的收益,是按房按等級分紅的,李紈的被定為上等。除了這些,娘倆和下人們吃穿全部都有官中的領,姑娘們的胭脂水粉,李紈不需要,她也不出門,首飾衣服之類的不用額外添制,分發的就可以了。賈蘭在學堂裡讀書,筆墨等物品都是可以領的,一年下來還另有八兩點心錢——包吃包用包住還白給錢,所以金榮的娘才會忍辱讓金榮繼續唸書,不為別的,這點個到就可以領錢的事,誰不幹呢?

李紈母子和下人,吃穿住行,全部是官中包了,如果不是花銷很大,基本上就不用愁了。李紈到手的錢,基本可以只進不出,她孃家不需要她支援,娘倆省得很,她也不會撒漫使錢,她完全控制著支出。

金陵十二钗中最小气的人,一定是她了!

別的姑娘奶奶們,多少會有一些支出,人情往來的,總會有一些使錢的地方。比如說鳳姐生日,賈母下令湊份子,上至賈母,下至丫頭,人人有份,但是李紈就沒出(被鳳姐認了一份,雖然鳳姐也沒出,但李紈也沒給),比如到廚房加個餐,給柳家的一點菜錢,比如林妹妹,打賞起來也是幾百錢幾百錢的隨手抓一把,不拘多少;比如探春喜歡買各種新鮮小玩意,拿著錢就讓寶玉替她買來;比如寶釵,做人情做得多,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就是迎春惜春,在銀錢上也並不是很在意;就連史湘雲,靠著叔嬸過日子,月錢什麼的,很少,但她仍然腦子一熱,就要做東道,這一做就是二十兩銀子,當然要不是寶釵幫忙,她也做不成;就連邢岫煙,這個窮人家的姑娘,捉襟見肘的,不說平時請迎春的丫頭婆子吃請,就是在豐兒拿了大包衣服給她時,她也是打賞個荷包給她……這些支出,都和李紈無關喲。

大觀園最熱鬧的無非就是開詩社了,李紈的工作是帶著女孩子們讀讀書做做針線,用王熙鳳的話說就是一年拿出一二百銀來陪她們頑,也沒有幾年的時間,出了閣,根本不會讓她賠。這個東道李紈還是做得起的,可是李紈裝傻,帶著姑娘們去鬧王熙鳳,要她拿錢出來。

李紈怎麼回話的呢?她一反平時安靜地原則,把鳳姐罵了個狗啃泥,什麼無賴泥腿市俗,什麼下作貧嘴惡舌,什麼黃湯灌狗肚子,什麼該給平兒換一個過子,大大地替平兒出氣。鳳姐抖了她的老底,她就拿出大嫂子的身份狠損鳳姐一回,鳳姐雖然口齒伶俐,但是李紈是賈府的道德標兵,她可不敢惹,老老實實地拿了五十兩銀子做為經費。

至於這五十兩銀子怎麼用的,用了多少,沒個賬,以後也開了幾社,但每一次,小姐們也都會出錢,基本不用李紈出,雖然說監社御史還有迎春和惜春,但她們兩位小姐基本不理事,詩社的事情也就是李紈說了算,即如此,錢多錢少,姑娘們只是圖個樂,也就無所謂了。

就這樣,李紈在金錢上很謹慎,保持只進不出,不該出的自然不會出,該出的,也往往是想辦法省錢。論到賺錢,賈府裡王熙鳳排前面,論省錢,李紈應該是排在第一的。

她為什麼會這麼小氣?

在那個年代,沒有丈夫的女人,就沒有了經濟來源。做為寡婦,李紈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的,沒有了愛情,那就得把錢攏住。所以,賈府給她的再多,她也不會往外撒一分,因為除了這筆錢,她沒有別的門路了。她接受的教育決定了她的這種性格。她對金錢有執念,所以,只要能用官中的錢,那就必須用,哪怕是被鳳姐當眾算了個門清,那也得控住錢,不鬆手。儘量攢,死命攢,為了將來,必須得存下一筆錢,她存下的,只能給兒子用,至於別人,對不起,辦不到。

李紈是一個很安靜的女人。作為賈珠的未亡人,內宅聚會上,她必須出席,比如說在婆婆面前立規矩,比如說在太婆婆面前侍候,請安問好的,必不可少,但是她總是可以讓人忽略她的存在,一方面是有明豔的王熙鳳在場,別人很難奪走光芒,另一方面,是她的性格比較謹慎。謹慎的李紈,守寡的李紈,在錢財方面,比較有危機意識,這也是為什麼賈府被抄沒落後,她們母子仍然能過著富裕的生活的原因。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紈的好日子,也並沒有過多久,最終做了人家的談資。攢一輩子錢,她少年喪夫,中年喪子,最後的她仍悲劇,可憐可嘆。(婉如清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