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播、賣文創、辦展覽……這還是記憶中的書店嗎?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也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溫暖所在。

據開卷發佈的《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去年,實體書店走出了負增長,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長。另有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約80家書店開業。從數據來看,實體書店在經歷寒冬之後,呈現出回暖勢頭。

做直播、卖文创、办展览……这还是记忆中的书店吗?

著名出版人、北京回龍觀“回+三聯書店”老闆周青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商業地產希望藉助實體書店為商圈引流,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為商業地產以及政府的扶持,所以很多實體書店的經營者房租的成本下去了,成本不止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下降,很可能下降有百分之五十的幅度。

做直播、卖文创、办展览……这还是记忆中的书店吗?

早在2016年6月,中宣部、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提出5項政策措施鼓勵實體書店改革創新。隨後,各地陸續出臺各種扶持政策,為實體書店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政策扶持助力了實體書店的發展,但是,實體書店自身的盈利能力,始終是一個難題。周青豐說,雖然這兩年行業出現了回暖態勢,但如果未來政府的扶持力度減小,很可能又將迎來一波實體書店的倒閉潮。

我們實話實說,從純零售角度來講,幾乎所有的書店是無法生存的。我們現在假設房租非常低的情況下,在現在的人力成本情況下,也幾乎是很難盈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扶持力度還需要再加強一些。比如真的可以做到免房租或者再有相應的支持,可能相對來說更好一些。目前來講的優惠政策,包括地產商的支持消失的話,那肯定是一大波的倒閉潮。

做直播、卖文创、办展览……这还是记忆中的书店吗?

如今,許多實體書店也在嘗試創新,搞直播、賣文創、辦展覽......例如,今年夏天在北京798藝術區剛剛開業的“紅橋書店”,便集合了直播、閱讀、展覽等於一體,以“砥礪前行,共享紅色時光”為宗旨,向讀者多維度傳播紅色文化。

做直播、卖文创、办展览……这还是记忆中的书店吗?

周青豐說,“書店+”的模式也是現在許多實體書店大力探索的發展模式。但是他認為,不管書店與其他業態怎樣融合,究其根本是要打造一個“公共文化空間”。從商業上講,這是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情懷上講,這是為老百姓打造一個美好生活的方式。

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就是用各種創新的方式,最終的目的是,讓它成為一個公共文化空間。我相信在一定時間內,沉澱之後,大家就會沉澱下來、安靜下來,回到閱讀,這個公共空間就會完成它最理想的使命。

記者:李羚瑞

編審:劉志軍、李 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