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十四)

有这般汉,言苦乐皆幻、贪痴皆幻、生死皆幻,妄论无苦乐、贪痴、生死,执幻为幻、拨无因果,痴之大痴矣。幻,非幻,有诸苦乐、贪痴、生死。名言空谈之辈,执无苦乐而转诸苦乐,执无贪痴而沉诸贪痴,执无生死而流诸生死,执无执而执诸实执,痴之大痴矣。

有这样一些人,宣称苦和乐都是虚幻不实的,贪和痴也是虚幻不实的,生与死都是虚幻不实的。虚妄地认为没有苦乐、贪痴、生死,他们执迷于虚幻而不能脱离虚幻,否定因果之理,是痴迷之中最痴迷的人。虚幻本来就不是纯粹的虚幻,有各种的苦乐、贪痴和生死。有名的空谈的人,执着地追求没有苦乐,而在各种苦乐之中挣扎打转;执着地追求没有贪痴,而在种种贪痴之中挣扎打转。执着地追求超越生死,而在生死之中挣扎打转。执着地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而作为追求的目标,是痴迷之中最大的痴迷。

苦乐、贪痴、生死者,毕竟空也,固有诸苦乐、贪痴、生死;若苦乐、贪痴、生死者,非毕竟空,则无诸苦乐、贪痴、生死也。苦乐、贪痴、生死者,不出而出、不入而入、不离而离、不转而转也。世间邪见,莫大于执幻为幻、拨无因果。此辈永沉生死苦海,邪见不消,岂有出离之日哉!

苦乐、贪痴、生死这些东西,毕竟不可得到,所以有这些苦乐、贪痴、生死这些东西的存在。如果苦乐、贪痴、生死这些东西,可以得到,就没有苦乐、贪痴、生死这些东西存在了。苦乐、贪痴、生死这些东西是你不想超脱,而自行超脱;不想进入,而自行进入;不想离开,而自行离开,不想转动,而自行转动。人世间错误的见解,没有大过执迷于错误的思想当作正确的思想,无视善慧之因,这辈子永远沉沦于生死的苦海。错误的见解不改变,哪里会有离开错误的行为之时呀。

执幻为幻,执空为空之辈,实不知何之为幻、何之为空也。幻即真、空即有,非幻外显真、空外存有也;真即幻、有即空,非真外显幻、有外存空也。无苦乐者,苦乐也;无贪痴者,贪痴也;无生死者,生死也。离苦乐、贪痴、生死而欲了苦乐、贪痴、生死,无有是处。

把虚幻当作真实生活的人,把顽空当作真实生活的人,实际上都是不知道什么是虚幻,什么是放下。(执幻为幻有点像网络空间,把网络空间当成现实空间,把网络游戏当成现实生活一样。空本身就是放下,不刻意,而不是空无,空无是顽空。就像呼吸一样,就是不刻意地去呼吸,而不是不呼吸。)

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十四)

虚幻也有真实的成分,空无也有真实的成分。不是虚幻之外所对立的真实,也不是空无之外,所对立的实有。

是真实之中包含着虚幻,实有之中包容着空无。不是真实之外所对立的虚幻,也不是实有之外对立的空无。

不想有苦乐的人,才会在苦乐中挣扎;不想有贪痴的人,才会在贪痴中挣扎;不想生死的人,才会在生死中挣扎。

想离开苦乐、贪痴、生死,反而更加挣扎在苦乐、贪痴、生死之中,没有正确的地方。

目无一人、胸无一法,犹是大误;光涵万象、心涵万法,犹是生死岸头事。世间愚人虚构所谓造物主、上帝、真主、大梵、大道、无极、天、一、理、原理、规律、存在,诸如此类,欲依之而出生死,皆不出意识测度,贪嗔痴疑慢业识所显,相续相缠,徒添妄业而流转也。

眼中空无一人,胸中没有一法,更是大的错误。光线包含着万种景象,心中藏有万种办法,尤其是生死方面的大事。人世间一些愚昧的人虚构出所谓的造物之主,什么上帝、真主、大梵天、无极、天、一、理、原理、规律、存在,诸如此类,想凭借这些东西而出入生死,都逃脱不出意识的猜测,贪、嗔、痴、疑、慢是行为产生的现象,相互延续,相互缠绕,白白增添虚妄不实之行为,而生死相续不断,辗转于三界、六道之轮回。

诗曰:

五蕴元空有,百年终一尸。可怜红尘客,处处作蚕丝。

作首诗来表述一下:

色受想行识原本是不异空相,

百年之后终留下一具臭皮囊。

红尘中这些可怜人呀,

到处都在作茧自缚忙。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拨无因果】

‘拨无’意谓否定。否定三世因果之理,谓之拨无因果。据《俱舍论》卷十七所述,拨无因果是邪见,亦即无视善慧之因,亦否定依彼因而招致之异熟果,因此,能断除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