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要有行“举手之劳”的热忱,也要有言“实在不便”的勇气。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敏感的人一旦陷进社交里,就很难对别人的请求说“不”。

“我可能有讨好型人格”。

小绿就是一个典型的便利贴女孩。她对周围人的事,小到带饭拿快递,大到搬家看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她真的以此为乐吗?很多时候,她想拒绝,却难以开口。久而久之,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嘴巴就条件反射般地蹦出“好的”“可以”“没问题”。

诚然,“乐于助人”是美德,但不能跟“有求必应”划等号。而学会拒绝,也不是指要做个不近人情的孤岛之人,拒绝一切他人的求助。

但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对他们来说,拒绝别人比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还难。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为什么说“不”这么难!

1.照顾对方情绪的需要,认为“拒绝”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被拒绝之后他会不会难为情甚至不开心?”

2.维系“泡沫姐妹情”的需要:“拒绝他,会不会使我们的关系变糟?”“以前他帮过我,现在不帮忙好像说不过去吧?”。

3.期望以付出获得他人的好感。人类在社交过程中渴望被给予肯定的评价:“我要是拒绝他,他是否会觉得我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小气鬼?”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如果你一直不说“不”,无非有两种情况:

1. 吃力但讨好。对方很感激你。

2.吃力不讨好。有一种怪异的现象,有一类怪异的人,他们会把你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时不时地麻烦你,更有甚者还会在你没做好的时候表达自己的不满。

说“不”真有这么难吗?

三毛说过,不要害怕拒绝,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而我们不光要有行“举手之劳”的热忱,也要有言“实在不便”的勇气。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首先,要想说“不”说得有底气,就要在学会拒绝前学会独立。寻求帮助前先考虑自己是否能独立完成,是否非得拜托别人。一是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总是被麻烦,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拒绝更有底气。

其次,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学会说“不”不是对一切说“不”。我们应先明确什么忙我愿意帮我能帮,什么忙我不愿意帮我帮不了。

最后,明确自己不能给予帮助后要坚定拒绝的决心,给对方回复时切忌含糊其辞。

如何机智优雅地说“不!”

1. 立刻拒绝。

开门见山地向对方表明不能给予帮助并简单说明理由。需要注意,即便是直接拒绝,也要保持态度的礼貌,语气的柔和,千万不要把“情商低”当作“直率”(敲黑板划重点)。

以下是错误示范: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正确的做法是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我知道你现在需要帮忙”、“我很想帮忙,但是……”接着简单说明不能帮忙的理由,最后再明确清晰地向对方表明自己不能给予帮助:“抱歉,我不能帮你”。

2. 一个字,“拖”。

该拖延战术专为“真·拒绝无能者”设计。“我现在手头上还有事,稍后再给你答复”“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可以吗?”这样做会让对方认为你有帮助他的意愿,只不过还在考虑之中而已,因此更容易接受你的拒绝,也比立刻拒绝更显人情味。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3. 为对方提供其他解决途径或方案。

别人求助于你,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非你不可”。为对方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帮助:“我这几天要忙……的事,不能帮你,但我知道/但你可以……”

4. 把“我不能帮你”转化为“我不帮你是在为你着想”。

譬如读书的时候,同桌要抄你的试卷,比起“我不能配合你作弊”,换一种拒绝方式:“我觉得这对你的学习没有帮助,况且要是被老师发现了,你又要挨一顿批”,后者明显让人更舒服点。

拒绝的方法还有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也因人而异,不要让双方觉得难为情就好。

在“拒绝”这条路上,你不能怂

当你的碎片化时间被过分占用的时候,当你的生活节奏不断被大忙小忙所打乱的时候,不要让自己为难,试着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请求,学会说“不”,会让生活变得轻松许多。

毕竟,拒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

—END—

图片源于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