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學思維,來判斷結束單身的最佳時間

用數學思維,來判斷結束單身的最佳時間

說到該什麼時候結束單身這個話題,一直有一個內在的矛盾,如果太早結束單身,萬一以後遇到更好的人怎麼辦?但如果太挑剔,又有可能錯過那個最合適的人。

網上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好像一個人穿過一片玉米地,只能摘一顆玉米,而且不能走回頭路,怎麼才能保證摘到最大的那個?

數學家們給出了答案:37%

意思是,假設你要穿過距離是100米玉米地,在前37米的時候,只看不摘,但要記住在這期間你見過的最大的玉米有多大,在37米之後,一旦看到更大或者差不多大的玉米的時候,不要猶豫,馬上摘下來,這樣能在最大概率上保證你摘到最大的玉米。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想在一個月之內買到合適的房子,如果看房子時間太長,就會錯過好時機;看得少,又可能買不到好房子,那應該看多少個房子再去買最合適呢?答案是:30天*37%,大約是12天,也就是前12天只看不買,12天之後,一旦遇到比之前最好的還要好、或者差不多的房子,就應該果斷出手了。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擇偶的問題上,如果一個人從20歲開始找對象,並希望在35歲之前結婚,那最佳的脫單時間點就是20 +(35-20)*37%=25.5歲。也就是,25歲半之前可以隨便挑,之後再遇到合適的,就別錯過啦...

用數學思維,來判斷結束單身的最佳時間

當然,與前兩個例子相比,擇偶的情況更復雜,因為它還涉及到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

對此,數學家們也給出了建議,如果你被拒的可能性是50%,那麼觀察期就應該從37%,降到25%;

另外,37%這個數字是以無法回頭為前提的,如果你錯過了某個人,但還想回頭,而對方也有一半的可能性還會接受你,那這個觀察期就可以增加到61%。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算法不是算命,37%這個數字,只是一個概率,是在一種各方面條件都不確定的情況下,所能採取的最優策略,並不排除有其他可能的情況出現。

也許有很多女青年覺得某個高中同學才是最佳伴侶,又或者你踏進玉米地看到的第一顆玉米就是最大的,這並不能說明算法不對,如果樣本足夠大,實驗次數足夠多,你會發現,有策略比沒有策略更靠譜。

數學算法,是對大量真實案例進行抽象後的模型,對現實生活還是很具有指導意義的,就好像歷史上很多有智慧的人,常把自己的人生哲學濃縮為一兩句格言。

總之,如果我們平時能多有點數學精神,也許就不至於總是長吁短嘆地感慨人生無常了。

用數學思維,來判斷結束單身的最佳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