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5G技術與市場前瞻

摘要: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雖說目前還沒有任何國際組織對5G有明確的定義,但5G的概念已經被業界炒的沸沸揚揚了。那麼5G究竟是什麼?是誰在熱炒5G概念?未來5G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當下5G進展到什麼程度?本文將撥雲見日,為您深入淺出地揭開這一系列些謎團。

移動5G技術與市場前瞻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在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基礎上的延伸,目前全球範圍正處於研究試驗階段。雖說現在還沒有任何國際組織對5G有明確定義,但5G的概念已經被炒的沸沸揚揚了。

5G移動通信發展現狀

對於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目前業界尚無清晰而明確的定義。2015年2月11日,IMT-2020(5G)推進組在北京召開的5G概念白皮書發佈會中,宣佈迫切需要儘快制定全球統一的5G標準以及確定統一的5G概念。根據5G關鍵能力與核心技術,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概念由標誌性能指標和一組核心關鍵技術來共同定義。其中Gbps用戶體驗速率為標誌性能指標,一組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全頻譜接入和新型網絡架構。

從專業角度講,除了要滿足超高速的傳輸需求外,5G還需滿足超大帶寬、超高容量、超密站點、超可靠性、隨時隨地可接入性等要求。因此,通信界普遍認為,5G是一個廣帶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綠色節能的新型網絡。

從用戶角度講,5G時代,手機用戶對移動網絡和WIFI網絡感知差異必然將消失。用戶從室外到室內,從移動網絡轉換到WIFI,可以無縫、平滑過渡,省去了人工切換網絡等繁瑣步驟,幾乎感覺不到WIFI存在,包括語音通話也可以在WIFI網絡上傳輸。此時人們會感知到網絡服務更加隨心所欲,服務價格更加便宜親民,移動應用更加豐富多彩。

移動5G,誰的最愛?

在通信領域,每隔數年,人們會把原先的移動網絡升級至下一代,2G升3G,3G升4G。移動網絡每次升級,消費者總會感受到網絡更加便捷,更加暢通,這是確定無疑的。每一代移動通訊技術都解決了上一代網絡中存在的缺憾,例如:2G的GSM技術修復了模擬電話的網絡容量和安全問題,3G 網絡解決了GSM不能進行移動數據傳輸交換的問題,4G 則提供了更快的數據傳輸帶寬。

然而,誰是通信產業鏈中網絡概念的關鍵推動力量呢?那無疑是通信網絡設備商,對於通信設備商,賣設備是硬道理。網絡每升級一次,就意味著運營商必須展開新一輪設備採購。因此,網絡設備商必須不斷創造新概念、新故事,這就如同章回小說一樣。試想如果運營商停止網絡升級,網絡設備商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這如同生死時速。

5G關鍵性能指標標準

我們可用以下幾個主要的性能指標來描述未來的5G。

第一,數據傳輸帶寬更高。未來5G的傳輸速率將不低於1Gbps,而目前4G/LTE的傳輸速率僅達到100Mbps。

第二,網絡響應速度更快。無線延遲時間要求小於一毫秒,兩部手機連接的時間在3G網絡下為500ms,而4G網絡則需要50ms,然而多數瞬時無線應用的時間延遲不能多於一毫秒,比如5G的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行駛中時,當向無人駕駛發送緊急指令時,延遲時間如果多一毫秒,可能就意味著巨大的危險。因此未來的網路延遲時間應小於一毫秒,這同時也意味著其應用範圍將更加寬廣。

第三,網絡容量更大。5G的通信容量在每平方公里的地理範圍內,無線移動寬帶系統的容量比目前4G/LTE大幅躍升1000倍,平均每平方公里地理範圍內的連接數將不小於一百萬個。

第四,通信可移動性更強。可支持的最大移動速度為500km/h,而4G支持的最大移動速率僅為350km/h,當以每小時500公里速度移動時,5G服務可保證信號切換不中斷。

可以說,以上這些硬指標為各研發機構確立了技術方向。

5G時代商業模式的拷問

如前所述,通信網絡設備商一直是移動通信網絡升級的主要推手。最近數年,隨著移動通信網絡向數據網升級,通信產業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

曾幾何時,網絡運營商一直是產業鏈中的主導者。然而,隨著移動網絡從2G跨入3G,數據網逐步取代了通信網,原先的生存邏輯不復存在。在後3G時代,網絡運營商淪為管道工,因為消費者此時消費的對象已經不光是網絡通道服務,消費重心轉向了互聯網應用和數字內容了,網絡運營商發現自個兒一夜間變成跑龍套的。此時應用開發商、內容提供商和終端製造商逐步掌控了產業主導權,當然消費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於網絡運營商在後3G時代盈利能力日益枯竭,他們逐漸把這一頹勢向設備商轉嫁,設備商無奈地發現,技術每升級一次,網絡設施的報價下降一個臺階,運營商利潤下降,就必然壓迫上游降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移動5G時代,運營商的危機將進一步加深,因為迄今沒有跡象顯示運營商未來會有新商業模式問世。

世界主要組織5G研發最新觀察

當前,全球5G研發以各國的相關組織為核心。例如,歐盟的METIS、5GPPP、中國的IMT2020推進組、韓國的5G Forum、日本的ARIB AdHoc以及北美高校等。5G的研發將是一場全球科技大國的技術大較量,研究成果將決定未來各國商業收益。

包括愛立信、華為、諾基亞、中興等網絡設備巨頭正成為研發組織的骨幹,並推動相關組織從不同的側面定義5G。歐洲更傾向於在3GPP蜂窩網的基礎上發展5G,IEEE主要傾向於基於Wi-Fi的下一代發展5G,而IMT-2020(5G)推進組與歐洲類似,傾向於從蜂窩網以及新的應用場景定義5G。由於不同團體的技術觀點差異顯著,5G技術框架的成熟需要一個磨合包容的過程。

在全球範圍內,5G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關注的焦點以未來5G用戶需求、場景分析和可能的技術發展方向為主,例如大容量(1000倍容量)、低時延以及多業務支持(MTC/V2V/D2D)等,其中尤其是1000倍容量提升最受業界關注,這將是5G成敗的關鍵。為了提早佈局5G競爭力,包括愛立信、華為、中興、貝爾實驗室、諾基亞等在內的眾多設備巨頭和技術創新組織,已經在5G研發上投入了重兵,並不斷公佈自身在5G技術研發中的新成果。縱觀各設備製造商的研發重點,提升頻譜利用效率、開發更多有效空口通道,實現超密集組網等成為5G研發的核心。其中,超密集的微小集中覆蓋是大勢所趨,按照有關設備商技術人士的解釋,未來超密站可能每個站只覆蓋幾米距離,無線backhaul實現自組織組網,超智能的SON功能實現微微站即插即用和網絡自規劃,宏微、微微站自協同來提升網絡性能。隨著微微站的密度越來越高,單獨為微微站分配獨立高頻點、宏站採取單獨的控制信道瘦載波方式及超級虛擬virtual cell等會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到那時,我們可愛的家園或將變為一個超級微波爐。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 超天才網

旗下擁有天財評論、天才創業、天才AI等垂直板塊,主要以超天才思想和視角,為企業家、創業者、職業經理人等解讀全球財經事件,培育企業萌芽與發現併購商機,並以顧雛軍團隊的商業智慧,培養具有遠見卓識、能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