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談「無欲則剛」

無欲則剛不是孔子說的,但的確出自《論語》,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後人引申出無欲則剛。

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一旦沒有慾望,就變得剛義了。斯密若瞭解無欲則剛的意思,指定在另外一個空間開卷:“你妹的無欲則剛啊,老子在《國富論》就講了理性經濟人嘛,人是理性的,是逐利的啊,你丫一個無欲則剛,人不再逐利了,經濟學的大廈就尼瑪倒塌了!”不出意外的話,首善標哥肯定要蹦出來的:“標哥做好事,從不逐利,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斯密頓時無語。關鍵時刻,還是要看老馬哥的:“利,即與願望相符合。何為願望,就是孔爺說的’欲’啊,咱們玩經濟學的管這個叫需求。哥當年寫了本《人的動機理論》,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孔爺說的’欲’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啊,阿標玩的是後三種呀。“斯密擦了擦汗:”我勒個去,我就說嘛,人是理性的。“孔子捋了捋鬍子:” 孺子可教矣。“司馬遷在一旁悄悄的說了句”你妹的!“

最近老高身體不好,迷迷糊糊穿越了幾個朝代,跨越了亞美歐。有人為了世俗的慾望,沒有了底限與尊嚴,指鹿為馬,阿諛奉承,一句“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便了事了。可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一定是有生的慾望;有欲而剛,更是英雄。人不可無慾,人無慾,如行屍,但有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的人,才會剛義。

老高敬佩各位剛義的人,來來來,我先乾為敬,乾了這杯咖啡,還有三杯小青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