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教皇的陰莖

它深懸於他的長袍之中,位於吊鐘核心的

一枚精緻的鐘錘。

他動,它則動,一尾幽靈似的魚

遊動在一片銀白色海藻的光亮之中,體毛

搖曳在黑暗與灼熱裡--而當夜臨

他的雙眼睡了,它便立起

讚美上帝。

——莎朗·奧茲(美國)

為什麼要有丁丁?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這是個奇怪的問題,但其實深究起來蠻有意思。體內受精可以保證雄性繁衍後代的機會,這就要求有一個能夠插入雌性生殖道的器官,於是神奇的大自然便為動物演化出了陰莖。魚的這一結構是由鰭演化而成,成對的盆鰭組成軟骨魚的交合突或白鰭腳,骨性魚的肛鰭則演變形成軀體中線上的交配器官副生殖器。兩棲類普遍為體外受精,但有一種所謂的尾蛙具有外翻的洩殖腔,可作為插入器官使雌性受精。爬行類的陰莖有兩種類型:蛇和蜥蜴具有成對的可外翻的囊,即自洩殖腔後壁開口的半陰莖。當它們外翻並聚合在一起時,形成一個向下的供精液通過的溝槽;然而,海龜和鱷魚具有單一的陰莖,仍由洩殖腔後壁組成的一對較大的含血管的脊,即陰莖海綿體,射精時精液將從其中通過。鴨、鵝、鴕鳥等具有結構相似的陰莖,不過大多數鳥類的受精是通過兩性洩殖腔的並列貼合而完成的,即發生在交配季節所特有的飛翔中的“洩殖腔吻”。

爬行類和原始哺乳類動物的陰莖從起源處就指向後方,排精也是向後方的。然而,在某些齧齒類和有袋類動物中,雖然陰莖仍指向後方,但它的中段具有向前彎曲的弧度。有袋類的陰莖指向後方,猴具有使陰莖與腹壁保持平行的“陰莖並列器”(陰莖鞘),人的陰莖則從陰部懸垂向下。

在大多數四肢行走的動物和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動物,陰莖指向頭部,而且與腹壁平行貼靠,形成皮囊狀陰莖並列器(陰莖鞘)使陰莖固定於這一位置。當動物以兩腿站立時,陰莖和腹壁之間的這種聯繫再次消失,陰莖便像人類那樣呈懸垂狀。

基本的哺乳類陰莖也來自後腸,它們具有兩條組織索,即與爬行類相對的陰莖海綿體;而中線結構尿道海綿體將不再象爬行類僅僅是一個溝槽,而逐漸進化達到完全閉合形成尿道。尿道海綿體的遠端向前延伸形成龜頭,上面覆蓋著來自表皮的包皮,在大鼠胚胎中,上皮的存在對於將分化為陰莖海綿體和其他陰莖結構的原本細胞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人類丁丁為什麼沒骨頭?

獸陰莖骨或骨性陰莖是由陰莖海綿體遠端之間區域骨化的條帶形成的骨骼。蝙蝠、有些袋鼠、食肉動物、食蟲動物、駱駝、齧齒類和低等靈長類等等都有骨性陰莖,然而有袋類、蛛猴和人卻不存在陰莖骨。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為什麼人類沒有陰莖骨呢?《聖經·創世紀》裡似乎給出瞭解釋。書中詳細介紹了夏娃的來歷,說上帝耶和華害怕亞當孤單,因而將他催眠,取走了他一根骨,並用該骨創造了夏娃。有人聯想到,上帝取走的是男人的哪根骨呢?古希伯來語中沒有“陰莖骨”這個詞,所以後人一直無法理解先哲手稿裡提到的這根骨,於是訛傳成了“肋骨”。但從解剖學可以看到,男女均有十二對肋骨,男人並沒有少一條肋骨。再來關注上帝的“操作”細節,他取骨之後又將肉縫合起來——我們的胸膛沒有類似的痕跡,縫合線究竟在哪裡?說到這裡,幾乎所有男性朋友都想到了——現代男性的陰莖上就有一條明顯的縫合線——原來上帝是取走了男人的陰莖骨去製造了女人?

那麼到底為什麼人類沒有陰莖骨呢?《Nature》雜誌曾登過幾位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家的文章,稱找到了一段哺乳動物共有、但是人類丟失了的DNA,可以解釋人為何沒有陰莖骨。文中稱,這段人類丟失的DNA片段是一段調控元件,不編碼蛋白,但離它最近的基因編碼是雄性激素受體。我們知道性激素與性徵的發育有緊密的關係,其他研究也已經證實陰莖骨的生長依賴於雄性激素。於是科學家利用小鼠胚胎研究這段DNA在黑猩猩和小鼠的發育中起了什麼作用,他們發現,這些片段指揮基因主要表達在生殖結節和麵部觸鬚。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人類因為失去了這段調控元件,改變了對觸鬚和陰莖骨的發育,最終導致我們沒有感覺觸鬚,也沒有陰莖骨。原文作者追根究底地猜測,陰莖骨的丟失降低了人性交過程中雄性的觸覺敏感度,從而延長了性交時間,穩固了兩性關係。其他的證據,比如人類男性犬齒的女性化、中等大小的睪丸(估計是跟其他靈長類比較)、降低的精子活力、增大的雌性乳腺等,都與一夫一妻、增強的兩性關係和共同養育後代等行為有關。

人類丁丁曾經是帶刺的?

大家都聽過鬧貓時母貓撕心裂肺的嚎叫吧,它為什麼那麼痛苦呢?看看公貓的丁丁你就明白了↓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心疼母喵……

其實,很多哺乳動物都有陰莖刺,陰莖刺可以延長OOXX的時間,促成生殖器嵌合(鎖定),有利於動物的繁衍。

研究發現,人類曾經也有陰莖刺,但是它為什麼消失了呢?

加利福尼亞斯坦福大學發育生物學家吉爾·貝耶拉諾(Gill Bejerano)說,在我們共同的祖先在大約70萬年前分裂成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之前,“陰莖刺”的代碼從人類基因中消失了。

我們失去的還不止是陰莖刺,還包括臉上的毛。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描述了一種負責面部毛髮以及陰莖刺的DNA片段,人類失去了這段DNA。陰莖刺會使陰莖更加敏感,快速射精。這樣有利於動物贏得激烈的交配競爭,雌性動物可能會快速與多名雄性交配。而失去這種結構使我們的祖先有了更為親密的兩性關係,可能也導致了一夫一妻制以及更為複雜的社會結構

為什麼那麼大?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對比人類、大猩猩以及黑猩猩生殖器的大小,科學家發現人類睪丸的尺寸中等但陰莖長度最長,大猩猩的陰莖和睪丸都較小,黑猩猩的陰莖中等但睪丸較大。

進化生物學家Darren Curnoe認為,生殖器官、尤其是睪丸的大小反應了猩猩的社會組織形式。

母黑猩猩在每個繁殖期可與多隻公黑猩猩交配,以提升後代的基因質量,因此,公黑猩猩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也就進化出了每次射精量更大的大號睪丸。

大猩猩的情況則與之不同,其族群中存在等級制度,成熟的雄性銀背大猩猩能夠專享繁殖的權利,精子間的戰爭不會發生,大猩猩的睪丸也就更小。

但Curnoe還沒能明確給出人類與類人猿之間陰莖尺寸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他說:“可能的原因是,人類使用雙腳直立行走,這使陰莖在吸引異性時的作用更為明顯。陰莖還可能起到散熱器的作用,幫助人體保持涼爽。

過去的研究表明婦女的偏好可能刺激和決定了進化過程中人類陰莖的增長,所以人類陰莖是所有靈長類動物中最長最粗的。在動物世界裡雄性生殖器進化得很快,它的變化比任何其他體徵都發生的早,無論大小還是形態真的是變化多端,它揭示出一個種屬的進化壓力有多大。然而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男人的陰莖會變得如此之大。

不過,《自然》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後來經允許又重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大陰莖對女性的吸引力逐漸消退。研究人員今天告訴讀者,陰莖大小對婦女而言算不了什麼事情----雖然其大小還是有一定範圍的。

婦女在判斷男人的性吸引力時會把陰莖的大小和身高同等看待的,但是這兩個指標都在逐漸下降,認為它們都比不上男性化體型的重要性。這又引發有關1966年馬斯特斯和約翰遜聲稱的絕大多數婦女認為陰莖大小並不重要的觀點的新一輪爭論。因為隨後的各種調查結果並不一致,總是相互矛盾的。

由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生成男性的圖像,可以分別改變他們的身高、肩與臀比例、陰莖長度這三個指標,然後讓105名澳大利亞異性戀婦女分別觀看了53幅映射到銀幕上的相當於真人大小的男性圖像,並給他們的性吸引力打分。最近開展的這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個特徵都得到一個倒U形的曲線。

婦女們認為個子較高、更具男性化特徵(意味著肩與臀比例較大)、陰莖較長的男子最有性吸引力,但是也不是沒有限制的----對超大的興趣已經下降,實質上比平均值更大的男子的性吸引力並不比僅僅稍稍高於平均值的男子高。實際上每個體徵都具有天花板效應,那就是說性吸引力有一個理論上的峰值,過了那個點,婦女的打分自然要下降。

這支隊伍調查到的模式表明:最具有性吸引力的疲軟狀態下的陰莖長度是12.8–14.2釐米,這個理想化的數字相對地更接近於整個人群的平均數字(9釐米),而不是接近於過去那種調查預測的婦女更偏好於更加極端的肩與臀比例和身高,但是並不那麼傾向於極端的陰莖大小。

有的科學家則認為,在生物學範疇內,任何不涉及進化的解釋都不是完整的解釋,這個問題也不例外:雄性動物的性器官尺寸在進化的性競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總的來說,同性競爭越強烈,睪丸尺寸越大,以便產生更多的精子提高受孕率;兩性競爭越強烈,或者說強姦率越高,陰莖尺寸越大,以便在更復雜的姿勢下完成交配。所以對雄性人科動物性器官的比較,就與他們不同的繁殖策略密切相關了。

猩猩實行“有社交的獨居”生活,即成年雄性和雌性在同一片叢林中各行其是,只在繁殖季節短暫邂逅,同一片棲息地內只有少數雄性能長到足夠強大,贏得絕大多數的交配權,但強姦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足夠強健的雄性猩猩會在面部長出宣示性的大肉盤,同時具有較大的陰莖,睪丸比較小。

大猩猩的社會由一頭強壯的成年雄性絕對統治,雌性大猩猩生活在它的後宮之中,除了罕見情況邂逅外來雄性以外,在交配上完全沒有選擇的機會。所以雄性大猩猩的繁殖策略就是以極端強健的肌肉和犬齒保衛自己的領地和後宮,而在性器官上無需過多投入:它們睪丸只有人類的一半大,陰莖短小到絕不可能強姦,它們要想交配必須仰倒在地,由雌性懸掛上位。

黑猩猩的社會則包含了很多雄性和雌性,各自都沒有固定的配偶,雄性被迫參與到繁殖競爭中去,這既包括個體之間的打鬥,也包括強迫雌性受孕,甚至包括殺嬰。倭黑猩猩的情況與之類似,但交配行為更加社交化,雌性地位也更高,交配頻率甚至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不但陰莖比較大,睪丸更足有人類的二倍,考慮到它們的體型,這實在意味著相當多的精液。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人類是這種兩性混居的複雜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早期人類具有相當高的強姦率,人類的陰莖甚至在解剖上發生了新的變化:人類沒有陰莖骨,而利用海綿體充血膨壓,這在全體哺乳動物中都相當罕見,好處是陰莖特別柔韌有彈性,在掙扎中不易折斷,壞處是人類不能隨意勃起,成了唯一有可能陽痿的人科動物;同時,人的陰莖還獨有膨大的龜頭,這除了更好的性交體驗以外,還很可能要在輪姦中利用冠狀溝颳走其它男性精液

另一方面,人類的性行為更加儀式化和社交化,一般認為從190萬年前的直立人開始,女性就出於那種顯而易見的原因重視男性的陰莖尺寸,直立行走和體毛退化也讓這種重視一目瞭然,所以人類陰莖的直徑要比長度進化得更快:按照體型比例,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陰莖在長度上並不遜色於人,但是直徑往往不及人類的1/3,可想而知在用戶體驗上要比人類差很多,種種因素,都讓今日人類物種獲得了“大陰莖”這個主流性狀。

人人都愛丁丁

正因為它如此重要,保護這一天賜的偉大遺產早已成了一種文化。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一名西新幾內亞(Western New Guinea)代表近日到聯合國總部參加會議

新幾內亞的很多部落男性會用一個裝飾性的套子稱作koteka、又叫陽具鞘的東西來套住陰莖。這種套子長可至61釐米,直徑10.16釐米,通常是鮮紅色或者是黃色,頂端用毛皮、樹葉或者一個叉狀飾物作不同裝飾。每個男人都擁有好幾種樣子的陽具套,尺寸、飾物和豎立的角度有所不同,就好像我們每天早晨選一件襯衫穿上一樣,每個男人每天清晨根據自己的情緒選一款戴上。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在印尼的達尼部落也有類似的陰莖鞘文化。

在文明的歐洲,這曾經也是一種時尚。幾乎有兩百年(約1408-1575),許多歐洲男子穿遮陰袋,華麗的遮陰帶間接展示男性生殖器。起初的遮陰帶很普通,是緊身褲襠裡的一個小袋,那時的男子穿緊身褲或緊身連褲襪。連褲襪太緊,除了穿遮陰帶,實在是別無選擇。有趣的是,遮陰袋(codpiece)和陰囊(scrotum)有親緣關係。後來,遮陰帶戲劇性地加大,成為明目張膽的陽具袋而不是遮陰帶,並給人陰莖堅挺不倒的印象。為了醒目,陽具袋還裝飾得色彩豐富,鑲嵌上金銀珠寶。最後,遮陰袋竟淪為笑柄。

拉伯雷筆下的主人公穿的“遮陰袋需要16碼布料,狀如凱旋門,用兩個金環套在搪瓷紐扣上,金環大如橘子,鑲嵌著綠寶石。他的遮陰袋突起向前,長三英尺。”

人類的“丁丁”進化史

16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勃魯蓋爾的畫作,請注意畫面中央的奇怪物體

今天,這種誇張的陰莖展示已在時裝界消逝,但其回聲未了;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年輕人再次穿上了非常緊身的“連褲襪”。和現代女性一樣,男性穿非常緊身的牛仔褲和泳褲。年長的男性穿肥大的褲子,其陰莖自然懸垂;與之不同,年輕人穿著緊身褲高視闊步,其陰莖自然緊繃突出。緊身褲使之垂直、突出、明顯,以吸引女性目光。如此,年輕人的時裝再次展示假性的陰莖勃起,狀如遮陰袋;奇怪的是,這並沒有引起“清教徒”的非難。在未來的歲月裡,遮陰袋是否再現則難以預測;男性在這個區域的花哨裝飾究竟能夠走多遠,這一趨勢的性展示多久會引起反感、聲譽掃地,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