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中餐廳》第二季已播到第二期,趙薇和她的小夥伴們也迎來了中餐廳正式開業的日子。比起第一季食客們無預約的突然造訪,在第二季中為了防止客人們再次“突然襲擊”節目增設了客人預約點餐服務。相比於第一季來說,節目組在第二季的一些安排上確實人性化了不少。至少在第二季裡節目組很貼心的為嘉賓們準備了一臺洗碗機,這也大大的減少了刷碗的痛苦。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中餐廳》第二季

今天小鹿就帶大家對比一下,看一看《中餐廳》第一季和第二季兩組明星大廚們在開業第一天裡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過兩組明星的實力對比,也讓大家評評分看看你們更喜歡泰國象山的中餐廳還是法國科爾馬的中餐廳呢?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中餐廳》第一季

‍一、分工篇‍

第一季人員:趙薇作為餐廳的老闆娘她的位置相對不固定,但主要負責的還是菜品的品質和前臺收銀工作。黃曉明作為中餐廳的吉祥物起到了外事聯繫及幫助客人點餐和拉客的任務。張亮中餐廳的大廚。周冬雨吧檯小妹,負責調製飲料和活躍現場氣氛。勒夢佳勤勤懇懇的碗妹。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中餐廳老闆娘

第二季人員:由於第二季不再設置真正意義的大廚,因此五個人都是大廚。人員分工暫時沒看出來,五個人相對來說比較機動。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王俊凱認真工作

開餐廳最重要的是人員分工要明確,只有分工明確了才能提高餐廳的品質和客人的用餐體驗。第一季五個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第二季五個人隨機性強,屬於誰沒事誰頂上的感覺。

二、菜單篇

第一季的菜單

涼菜:小蔥拌豆腐、拍黃瓜

熱菜:砂鍋魚頭煲、水煮牛肉、宮保雞丁、回鍋肉、珍珠丸子、筍片肉絲、青椒腐竹肉絲、糖醋排骨、清炒時蔬、冬瓜丸子湯、菠蘿古老肉、茄汁大蝦。

每日例湯:花膠海底椰養顏湯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一季菜單

第二季的菜單

前菜:涼菜三拼(拍黃瓜、滷花生、涼拌木耳)、西藏火腿

主菜:麵包屑炒蝦、鹹酥雞、水煮肉片、蝦仁豌豆蒸蛋、豆豉鱈魚、麻油沙姜雞、乾貝蛋白炒飯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二季菜單

從菜單上來看第一季的菜品要比第二季豐富不少。硬菜相對來說也要比第二季多。第一季的菜品大部分屬於傳統意義上的中餐,而第二季創意料理還是佔大多數。第一季裡最貴的菜是珍珠丸子350泰銖(71.4元人民幣),第二季裡一盤拍黃瓜都要15歐元(120元人民幣),但第二季裡最貴的菜是沙姜撒嬌雞18歐元(142.9元人民幣)。

三、服務篇

第二季與第一季在餐廳設計上最大的不同是,第二季餐廳的就餐區和備餐區相對隔離。這樣就減少了客人與服務人員的交流,很多外國人都是第一次吃中餐對於中餐的用餐文化並不瞭解。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不會用筷子的外國小朋友

最明顯的例子是,在第二季裡有一個外國家庭對如何使用筷子犯起了難。但由於身邊沒有人能幫助他們,他們最後只能自己解決用餐工具的問題。而在第一季裡黃曉明看到有客人不會用筷子,主動跑過去幫助。最後不僅幫助外國客人學會了使用筷子,還起到了傳播中餐文化的作用。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黃曉明耐心的教外國人用筷子

在上菜的速度上第二季明顯要比第一季慢。在第一季裡,張亮在面對客人的點餐並沒有出現慌張的現象而是得心應手。不僅上菜速度快,而且飯菜可口搭配好看,並獲得客人的不住的好評。

而在第二季裡,上菜速度明顯要比第一季慢。甚至出現先上飯後上菜的囧境,五個人輪流排隊做飯,大大降低了上菜的效率。由於五個人扎堆在廚房做飯裡,這也導致了就餐區沒有服務人員的尷尬。這對開餐廳來說是大忌。在第一季黃曉明的小禮物也是最大的驚喜。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小器的舒淇

​四、菜品篇

這也是開餐廳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看一個餐廳能不能開起來除了餐廳服務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菜品的品質。在菜品品質篇裡,小鹿拿兩季的第一桌作為比較。看看兩組明星在對待第一桌客人時,他們都是如何俘獲食客們的胃的。

第一季第一桌的客人是兩個人,點了四道菜分別是宮保雞丁、茄汁蝦、砂鍋魚頭煲、芹菜炒雞蛋。不管是從上菜速度還是從菜色上來看都是非常誘人的。最重要的是菜的分量十足,免費的檸檬水和人參果米飯也是讓兩位小姐姐吃嗨了。這一桌共花費159.12人民幣,相當的經濟實惠啦!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宮保雞丁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一季第一桌消費單

第二季第一桌的客人是三口之家,點了三道主菜分別是鹹酥雞、麻油沙姜雞、乾貝蛋白炒飯。蘇有朋的鹹酥雞雖然炸的有點焦,但搭配著西紅柿獲得了意外的好評。王俊凱的蛋炒飯和趙薇的沙姜雞看起來也非常不錯。總體來說,上菜速度偏慢,分量適中。這一桌花費420.82人民幣

,比肩歐洲消費水平這一餐還是能接受的。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幾季第一桌消費單

五、定位篇

最後一篇就是兩個餐廳今後的目標和定位啦。餐廳的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餐廳定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未來餐廳的發展方向。因此餐廳的定位是需要非常慎重的。

第一季黃曉明在開業的動員大會上對餐廳今後發展方向提出了三原則,並獲得大家一致的認可。這三原則是1、進門有驚喜。2、吃飯有驚喜。3、價格有驚喜。從黃曉明的定位來看,中餐廳是要走親民路線。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一季親民路線

而在第二季裡三位福祿壽也就餐廳今後發展方向做了簡明的敘述。那就是,我們要與最好的中餐廳比肩,當然在價格上相對來說也不是很便宜。

《中餐廳》兩季對比差好大,拍個黃瓜都要120元,這一季輸太慘!

第二季打造最好中餐廳

小鹿從分工、菜單、服務、菜品、定位這五個方向對《中餐廳》一、二季做了個粗略的對比。其實兩組餐廳不管是在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上都有各自的優點,不知道各位朋友你們看完這篇文章是更想去泰國象山的中餐廳還是法國科爾馬的中餐廳呢?

最後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和收藏。喜歡小鹿的朋友也別忘了點擊關注我喲!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