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上的革命火种——冯平

海南省文昌市美德村,有一片传统民居建筑群组成的纪念馆,呈中厅两侧厢房布局。这就是海南革命武装创建者冯平的故居纪念馆。

“五四运动”期间,冯平与王文明、杨善集带领着海南的进步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洪流。1923年,冯平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与聂荣臻等人一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五卅运动时期回国,他被分配到广东省农民协会。1926年初,冯平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海南岛上的革命火种——冯平

冯平

1927年琼崖(今海南)“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冯平被任命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领导琼崖武装起义。他领导琼崖西路的澄迈、临高、儋县三县开展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琼崖上农红军。冯平和战友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积极深入到群众当中,发动革命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拥护。特别在澄迈县的孔水村,冯平领导的队伍受到群众们的欢迎,村里的青年也踊跃参加红军。几个月后,澄迈、临高、儋县三县的红军组成了西路工农革命军,并成立了领导机构——工农革命军西路指挥部,冯平担任总指挥

指挥部成立的当天,就有群众报告白军劫掠龙坡村,冯平赶忙率领两个连去打击敌人,保护了群众,并击溃了进犯的敌军,缴获了长短枪几十支。第二天,敌人集合600多人的队伍进攻下岭村。冯平指挥红军战士们,依托有利地形,坚守阵地,打击敌人。他还利用夜间袭击敌人,使敌人伤亡惨重,不得不连夜撤军。这也是琼崖早期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战斗。

1928年3月,广东当局派出军队“围剿”琼崖的红军。冯平被迫率部转移,并与大量敌人周旋近两个月。5月9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冯平在澄迈县西昌地区仁教岭(今属屯昌县)被敌人包围,冯平带领战士们奋勇抵抗,但最终弹尽粮绝,负伤被俘。

在狱中,敌人屡次劝降冯平,但是冯平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宁死不屈。当时,蔡延锴奉命“围剿”琼崖红军。听说冯平被捕后,他亲自来审问。蔡延锴劝说道:“只要你改变信仰,可以到省里来当官,光宗耀祖。”冯平毅然拒绝:“让我不信共产主义,比登天还难。”蔡延锴又说:“你是苏联留学生,有学问,又年轻,回头是岸啊。”冯平再次回答道:“我为革命生,也为革命死,你不必白费心机了。”蔡延锴后来又多次提审冯平,想招降这个有学问的年轻人为自己所用,但是冯平屡次据理力争、昂首以对,拒不投降。蔡延锴问多了,冯平也只重复一句:“我个人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请便吧。”

海南岛上的革命火种——冯平

敌人诱降冯平

为了打击冯平的斗志,敌人把冯平绑在竹椅上,抬着“示众”。他毫无惧色,对数千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本人就是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冯平,感谢大家来看我,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1928年7月4日,冯平英勇就义,时年29岁。虽然冯平牺牲了,但是他所创建的这支革命武装,在战友冯白驹的指挥下依然活跃在海南岛上,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支革命武装经受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这支武装下辖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更是传遍了全国。

海南岛上的革命火种——冯平

琼崖纵队与解放军会师

1950年前后,琼崖支队还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四野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同年7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