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杴——農人的一隻手、一條胳臂、一位伴侶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鐵 鍁

文| 鍾翔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在農家院子、門背後、牆旮旯,都能見到豎立的鐵鍁。

是農人的一隻手、一條胳臂、一位伴侶。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由兩部分組成:一為木柄、一為鐵刃。若說自然的隨意、謙和、樸實的天性,體現在木柄上的話,那麼農人起早摸黑、春種秋收、生生不息的韌性,就體現在鋒利的鐵刃上。與土地朝夕相處、摸爬滾打,就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也就是說,一把鐵鍁,便是農人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

剷掉院子、路上的積雪,用得著鐵鍁。栽種蔬菜、運送糞肥、深翻土地,用得著鐵鍁。填進牛羊圈裡的乾土、清除山路上的土塊石頭,用得著鐵鍁。人歿後在山坡挖埋葬的墳坑,也用得著鐵鍁。

農人去田間地頭轉悠,有時覺得寂寞,就順手把一把鐵鍁夾在腋下,或扛在肩上。這樣,就覺得心裡塌實,就有了依靠,就有了奔頭。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鐵鍁與農人形影不離。白天,農人頂著陽光外出勞動,鐵鍁調皮、靈巧的影子在身邊晃動。天黑時,影子伏在農人身上,睡在農家溫熱的土炕上,憂傷著農人的憂傷,夢著農人的夢,希望著農人的希望。

鐵鍁是一面鏡子。雖然處在不起眼的地方,但它的或明亮、或鏽跡,能映照出農人的勤勞與懶惰,也能映照出村莊的豐收或歉收。

時間一久,鐵鍁生一層鐵鏽,或沾滿田間的泥土。撿起地頭碗碟的碎瓷片,蹲在埂上,咯吱咯吱擦劀。晶亮晶亮時,鐵鍁臉上一片燦爛,還把天上的陽光、白雲、藍天,努力反射給擦鐵鍁的人,作為一種報答。

铁锨——农人的一只手、一条胳臂、一位伴侣

想起希尼詩歌《挖掘》裡的句子:“粗劣的靴子踩在鐵鏟上,長柄\貼著膝頭的內側有力地撬動\他把表面一層厚土連根掀起\把鐵鏟發亮的一邊深深埋下去\使新薯四散,我們撿在手中\愛它們又涼又硬的味兒。”

我不知鐵鍁“貼著膝頭的內側有力地撬動”時忍受著多大的痛苦。面對地下的石頭、瓷片、屍骨、鋼釘,鐵鍁顧不了那麼多,決然插進去了。刃捲了、裂了、禿了、粉身碎骨了,就頭也不回地去廢品收購站了。

農家院子的牆角,我常常看到:一把磨小磨禿了的鐵鍁,反射出一片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