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皮比餃子皮還薄,怎麼經得起社會的摔打?

英國作家馬特·海格在24歲時曾經患上抑鬱症,經歷過精神上的極度痛苦,他從崩潰中走了出來,並據此寫成了書。

他說自己患上抑鬱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臉皮薄——

“是啊,如果不是薄臉皮,我不會經歷那些糟糕日子裡的虛無、驚恐、骨頭融化了似的倦怠、自我憎恨,也不會被淹沒在無形的海浪下。有時候我會自戀自哀地覺得, 對於這樣一個高速、尖銳, 充滿了噪音的世界來說, 自己顯得太過脆弱了。”


臉皮比餃子皮還薄,怎麼經得起社會的摔打?

這是馬特·海格的經歷,患上抑鬱症的人未必都是因為臉皮薄,但不可否認,臉皮太薄的人,會有更多的困擾。

臉皮薄的人,往往會更焦慮,總是覺得大家在盯著自己看,生怕被別人評論,又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如芒在身,難以放開手腳。

有多少聰明人,腦子好用,但臉皮太薄,一聽到旁人的嘲笑、非議,就難以繼續把事情繼續做下去。

遇到難堪時,臉皮薄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趕緊逃開。

逃避或許能得到一時的情緒緩解,但會帶來更深的陰影,那種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遺憾,會一直困擾著你。

朋友曾告訴我一件她小時候的事,上音樂課,她被點名站起來唱一段歌曲,老師在旁邊伴奏。她唱完了,以為會得到表揚,沒想到老師轉過頭對她說:“全都唱跑調了。”全班的同學哈哈大笑。

她頓時臉紅了,感到很尷尬很難堪,以後每次上音樂課都心驚膽戰,害怕別人知道她五音不全的事,這個事情一直困擾她很久,直到現在還是個遺憾,朋友相約唱歌,她都不會去。

她說:“你可能不理解這種苦惱,對於臉皮薄的人來說,要克服自身的障礙很困難。”

我說:“你這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了,才會一直這麼糾結。”

與其在別人的眼光中糾結,不如直面讓自己丟臉的事,比如朋友她大可以被人笑了之後,鍛鍊自己的歌唱能力。

我曾採訪過一個歌唱冠軍,他說他正是因為被人說“五音不全”,才選擇學習音樂,證明曾經的音痴也是可以逆襲的。

讓尷尬和丟臉換來成長,是對尷尬和丟臉最好的反擊。

臉皮比餃子皮還薄,怎麼經得起社會的摔打?


一個現在小有成就的朋友告訴我,他剛工作那會沒少捱罵。

他說:“方案改了四五遍,上級還不滿意,說我怎麼一點創意都沒有。”

有一次因為一個失誤,被上級當眾撕了方案、大罵,他覺得很傷自尊,準備辭職走人。

但他的一個同事跟他說:“別人的謾罵不會讓你變得更差,除非你自己覺得自己差。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吸取教訓就是了。”

的確,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臉皮太薄,又怎麼經得起摔打?

如果僅僅是因為被罵就走人,那麼換了下一份工作還是會遇到相似的問題。

這種情況不單會發生在職場新人身上,一些職場老司機也會有失誤的時候。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跳脫這種感到“羞恥”的情緒,正視自己的失誤,檢討自己的不足。

有人批評指點,聽得到負面的聲音,有時是一件好事,能夠讓你及時發現不足,鞭策你繼續前進。

誰都想要尊重,誰都想要聽好話,但也需要一些批評的聲音,讓自己不至於迷失。

面子是自己給自己的,一時“沒面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一笑置之就行了,把事情做好,不帶來失誤的麻煩,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會有人真正顧及你的“面子”。


臉皮比餃子皮還薄,怎麼經得起社會的摔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與人打交道,就免不了會被評論,關鍵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不要讓“臉皮薄”成為前進的阻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