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獲新生、暢快呼吸 四川省人民醫院首例肺移植患者康復出院

人民網成都8月13日電 (朱虹)“這對我來說,相當於新生。”曾以為再無生機的患者呂某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進行了肺移植手術後,經過醫護人員51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度過一道道難關,今日順利出院開啟新生活。

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瞭解到,患者呂某是該院取得肺移植資質後的首例患者,西南地區目前僅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取得了該項資質。

患者呂某曾是一名58歲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終末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0多年的病痛,把一位英俊幽默、心靈手巧、多才多藝的青壯年折磨得骨瘦如柴、連吃飯穿衣都不能自理,全靠呼吸機維持生命。今年多次因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當了解到肺移植可以根本解決他們的困境,為徹底改善生活方式、延續生命,患方有強烈肺移植意願。6月23日,呂某順利進行了雙肺移植手術。

呂某術後進入外科ICU進行嚴密監護和生命支持,在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護和精心治療下,術後第3天便成功脫機拔管,病情穩定後轉入呼衰中心及肺移植病房。耐藥細菌、真菌和結核菌混合感染、心腎功能受損、排異反應導致溶血性貧血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如同一道道“鬼門關”,50多個日日夜夜,移植MDT團隊的醫生們守護在患者身邊,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使患者有驚無險,平安過渡。生活上,團隊醫護人員對患者悉心照顧,飲食、排痰、運動、營養、大小便等情況都密切觀察、耐心引導。目前呂某已經完全脫離氧氣並能自由行走,才真正感受到了“暢快呼吸”的幸福感。

“和過去相比,我完全感覺自己是兩個人。之前全靠呼吸機完全不能自理,現在每天能輕鬆地走一千多步,吃飯上廁所也可以自理。”呂某感慨地說,過去不能自理的生活狀態維持了兩年左右,8月26日正好是他的生日,感謝省醫院給他新生。“我打算回去照張相,算作‘週歲留念’。”

據四川省人民醫院肺移植病房副主任郭璐介紹,患者呂某的肺功能將漸漸恢復,只是一些藥對他的免疫力還有所影響,所以患者在居住環境和個人習慣上要多注意,更要注意潛在的感染和排異反應。具體延長壽命的時間因人而異,要看病人後續的康復狀況。

近年來,四川省人民醫院把大器官移植作為醫院發展的重點,著力推進肺移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於2017年12月正式取得肺移植資質。由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臨床藥學部、放射科、檢驗科、輸血科、營養科、康復科等多個學科組成的肺移植MDT團隊已運行了三年多,大多數成員在亞洲第一大肺移植中心、全國肺移植手術量最大的無錫市人民醫院肺移植中心學習及培訓過。今年7月,四川省人民醫院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設立了呼衰中心及肺移植病房,真正以患者為中心,實現了內外科的深度融合,為肺移植的受體篩選、術後管理提供專門的醫療場所。胸外科曾富春主任醫師擔任病房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郭璐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與無錫市人民醫院陳靜瑜院長團隊、中日友好醫院王辰院士團隊進行全面合作。病房實行三級醫師管理及每週7天查房制度,一週一次MDT或聯合查房。醫療組成員保證24小時手機暢通,能隨時處理移植病人的醫療狀況。院內開展肺移植門診,篩選潛在肺移植受體,建立患者檔案、患者術後定期複診制度,對移植後患者終身隨訪。

值得關注的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為患者發放了肺移植指導手冊,裡面詳細介紹了肺移植術後生活上應該注意的常識,列出了詳細的隨訪時間表,事無鉅細,為患者出院後生活進行規範,堪稱肺移植患者院外生活的“燈塔”。這意味著,呂某出院後,院方的移植團隊仍會繼續關注該患者,隨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一例病員的出院也標誌著四川省人民醫院肺移植工作全面展開,為西南地區需要做肺移植的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相關鏈接——肺移植

1.哪些疾病會影響我們的肺並最終需要肺移植?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或肺氣腫

2)肺纖維化

3)肺結節病

4)肺囊性纖維化

5)支氣管擴張症

6)肺動脈高壓

7)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8)肺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9)先天性心臟病合併艾森曼格綜合症

10)職業性肺病(矽肺或者塵肺)

11) 其他罕見疾病或情況導致肺功能嚴重受損害的也有可能考慮移植

2.肺移植有哪些方式?

單肺移植、雙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

3.哪些人適合肺移植手術?

1)患有嚴重的或持續進展的肺部疾病,藥物治療無效。

3)身體狀況能夠接受手術及後續治療。

4)無抽菸或酗酒、藥物濫用。

5)年齡限制:通常在我國單肺移植的受體年齡一般在65歲以下;雙肺移植的受體儘可能在60歲以下。但根據患者具體的生理狀況,經過移植團隊評估,也可以適當放寬年齡限制條件。

需注意的是:即使滿足條件,移植團隊仍有可能認為不適合移植,比如患有會使肺移植後病情惡化的疾病及狀況,如需外科手術及後續強力抑制免疫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