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全軍各地或隆重或簡樸的儀式,軍改之後的首批文職人員漸漸走上崗位、露出真容,也要面對或豐滿、或骨感的現實生活。

文職人員作為人民軍隊新組成,保障打贏新力量,科技興軍新引擎,築夢國防新支撐,是強軍興軍的重要力量。各級領導和部隊寄予厚望,社會和家庭充滿期望,而落到每個文職人員身上,除了新崗位、新身份、新機制的興奮感之外,大都還會有稍許的壓力和些許的迷茫。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面對已經落下的“改革靴子”,作為首批“吃螃蟹”的人,既然已經走到文職這條路了,最現實、最合理、最好的選擇就是“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往前走啊,莫回啊頭!”,真正做到“且行”、“且歌”、“且珍惜”!

01

真的要斷了過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每個人都曾經是一個甚至幾個故事裡的主角,是一個或幾個夢裡的蓋世英雄。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想仗劍走天涯,鮮衣怒馬、快意恩仇,結果往往是“作業太多”、“工資太少”就放棄了。生活,往往在你嚮往“詩和遠方”時,卻把你拉進了“眼前的苟且”。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踏入崗位之前,文職人員有著不同的基礎、不同的經歷,自然也保留著不同的夢想。有的是經過深思熟慮,有的是受不了親友慫恿,還有的是被動的半強制的接受。

一旦進入這個崗位,就意味著現役軍官不再有現役身份,社會白領不再有散漫空間,也意味著一份相對穩定卻也相對受限的工作。進入崗位後,首先要做到的是“忘卻”,就像那首《當愛已成往事》唱的“真的要斷了過去,讓明天好好繼續。”

斷了過去,是不再多想。不多想曾經有過的輝煌,好漢不提當年勇,面對軍改大潮,面對文職新崗,要有清零的心態,重新開始。不多想已經放棄的選擇,再多的路,你只也只能選擇一條,既然已經選擇了這一條,就不要再去想另一條。

不多想不再擁有的身份,人生一條沒有預演的單行道,有些東西是可以保留的,很多東西是無法保留的,如年輕的時光、夢想的心態、無憂的童年等等,你選不選文職,都會失去。珍惜當下,把握現在,才會擁有未來。

斷了過去,是不亂攀比。前幾年,《愛情公寓》的一段臺詞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叫“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很好,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又“嗶”帥,每次考試到考年級第一。長大以後,他還交了一個又正點又有錢的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務員全考上了……

“別人家的孩子”,反映的是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苛求,是將很多不同孩子的優秀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實際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文職人員對崗位可以有很多夢想,但千萬不要老是盯著“別人家的崗位”,真正“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崗位是沒有的。

斷了過去,是不去後悔。一個山村的年輕人在出去闖蕩世界前,向村裡長者討教,長者送他三個字:不害怕!若干年後,小有成就的年輕人回來了,再去看彌留之際的長者,長者最後送了三個字:不後悔!“棄我棄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你想留,那就只能“亂你心”、只能“多煩憂”,甚至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程度。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特別是當一些原來和自己一個學校、同等學歷、一起入伍的同事,有了比較好的發展時,要看到除了崗位不同之外,還有自身條件不同、環境機遇不同,他行,你還真不一定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02

還是要努力做事

選擇文職崗位,或者說爭取文職崗位,很多人都是抱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理想和目標的。到了單位之後,肯定會有一些切合理想的現實,也會有很多與理想差距很大的地方。面對這些落差、失意甚至是歧視,應該抱有一顆平常心,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還是要堅持愛國愛軍。在人類的所有情感裡,只有一種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就是愛國。文職人員之所以選擇到部隊服務,或者說選擇不離開部隊,除了安身立命的謀身需求之外,不可否認的還有一份愛國情懷、一份綠色情懷。保家衛國並不總是“為了祖國向我開炮”的犧牲,也不總是“為了新中國前進”的豪情,很多時候做的都是簡簡單單、平平凡凡、無滋無味的,而文職人員本來就是在部隊中幹這個事的。到職之後,千萬不要忘了這種初心。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還是要珍惜崗位職位。“鐵打營盤流水的兵”,很多人之所以選擇考入文職,之所以接受轉改文職,穩定是很重要的原因。根據新的文職幹部條例,只要考試合格,理論上很多文職崗位都可以幹到退休,比起人到中年還要轉業退役的軍人,比起經常面對“單位倒閉”、“老闆變心”的企業工人,文職還是比較穩定的。既然目標是安定,就不要再去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想經歷風吹雨打,就好好地守住自己的小確幸。

還是要努力有為有位。有努力才會有作為,有作為才會有地位,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文職人員在一個單位之中,可能會感到很多不平等的地方,如很多事現役能做文職不能做,很多獎勵現役有但文職不能有,還有些福利現役有文職沒有,但大家的任務都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個崗位,都不可能養閒人,也不可能總是對不起犧牲奉獻的人,相信組織,相信自己,相信同事,總是能得到相應回報的!

03

要積極投身改革

聽過一個領導給某同事做工作,主題是要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奉獻改革,說白了就是要他做出犧牲。該同事答道,“我知道我肯定要犧牲的,我不知道的是,我的犧牲是不是有價值!”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文職人員中,既有在軍改中作出犧牲奉獻的,也有在軍改中獲得機會的。文職改革的成敗,關係到全體文職人員的切身利益,也取決於全體文職人員的參與程度,

千萬不要聽之任之,更不要扭之歪之。要積極投身軍改,努力使文職人員改革達到預期成效,防止“犧牲沒有價值!”

怎麼積極投身改革?針對原來部隊管理和職工、文職幹部建設的經驗教訓,有“四點希望”:

希望根據合同大膽“要”。文職人員與單位關係核心是契約,而不是現役人員的光榮義務。文職人員之所以到部隊工作,主要不是因為法定的義務、報國的熱情,而是因為這個崗位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相應的收入。

因此,文職人員到崗之後,要克服和解決原來部隊官兵“無條件服從”的慣例,大膽地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該休的假要休,該給的補貼要給,該提供的條件要落實。要知道,你們的領導和上級機關,很多思想可能還沒有轉變過來,你不去“要”他們不可能“給”,可能不想“給”,更可能已經習慣了“不給!”

希望按照制度敢說“不”。

面對各種潛規則、土規定、舊辦法,面對各式各樣精神上、精力上、經濟上的侵害,面對各類不合理、不合法、不合適的做法,基層官兵對上級很難說出“不”來,因為“軍人以服務命令為天職!”哪怕知道是錯的,也要先執行了再說。

文職人員不穿軍裝、沒有軍藉、不是軍人,一定要敢於向錯誤的決策、錯誤的做法說“不”!不僅因為你們有條件,更因為越早說不,造成的損害越小,得到改正的機會越大!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希望著眼長遠積極“爭”。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它們的寬度是4.85英尺。為什麼不選擇更好製作的5.0或4.5呢?因為這些推進器要用鐵路運輸,鐵軌的寬度是4.85英尺;為什麼鐵軌寬度是4.85呢?因為造美國鐵路的工程師原來是造電車的,電車的輪距寬度4.85;為什麼電車的輪距寬度是4.85呢?因為最早做電車的人是做馬車的,馬車的輪距是4. 85;那麼,為什麼馬車輪距是4.85呢,因為當時的馬車是由兩匹馬拉動,4.85英尺是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就這樣,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設計,在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這就是可怕的“路徑依賴”:一旦人們選擇了某個路徑,就可能對這個路徑產生依賴,並在以後發展中不斷自我強化,直到“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首批文職人員,乾的是扣“第一個釦子”的活,一定要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努力爭取,力爭從一開始就把制度運行可能遇到和出現的矛盾問題搞清楚、解決好,為後來者提供堅實的基礎。

希望直面內心果斷“走”。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宋朝蘇軾在《范增論》總結為“合則留,不合則去”。很多退役軍人之所以會陷入弱勢或困苦的境地,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進退不自由:想離開時不讓離開,想留下來好好幹了,卻要求你轉變觀念、做出奉獻、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了!

文職制度有優勢的一面,就在於籤合同時就明確了合同期限,為主動離開提供了機會。一旦感到文職崗位難以符合自己的需要,千萬不要有太多的猶豫,勇敢、堅決、主動的離開,也是用腳投票對文職改革的一種支持!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1912年,19歲的毛澤東在湖南省立一中寫了《商鞅徙木立信論》,中心思想是:商鞅變法不僅僅是官府的事,關係的是大家的切身利益。如果是善法,大家都要來支持它、維護它、保障它的實現;如果是惡法,大家都要來批評它、阻撓它、改進它,讓它不會落地;而秦國的實際卻是民眾根本不關心,要官府徙木立信來推行,由此得出結論,“數千年來民眾心智的閉鎖矇昧和民族幾乎淪亡,是有根源的”。

今日的文職人員制度建設運行,同樣是關係到全體文職人員的切身利益,凡是好的、有利於國家和部隊的,大家都要積極地支持,凡是不好的、可能帶來損害的,大家都要努力去改變!如此,則文職制度不可能不好,文職人員的未來也不可能不好!

首批現役轉文職人員,敢問路在何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以軍人的視角解讀世界

Powered by 81號碼頭

兵小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