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淨利潤或達520億,恆大爲何能實現如此好的業績?

飛奴


恆大這幾年的業績都是高增長,今年上半年繼續延續了高增長的發展趨勢,銷售收入3041.8億同比增長24.6%,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的紀錄,這得益於兩方面的因素共振:

第一,房地產行業,今年上半年,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整體依然火爆。而恆大的戰略佈局中,這些年在二三四線城市戰略性沉澱了不少項目,如今迎來大收割,繼續坐享這波房地產銷售的紅利。

第二,恆大自身的管理得當。自2016年以銷售額3733億超越萬科奪房地產行業第一後,許家印就提出恆大要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發展模式由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轉變,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同時降低槓桿比率。併為此在2017年的1月、6月、11月先後三次引入1300億戰略投資,其中山東高速投資了200億、蘇寧也投資了200億入股,恆大完成了國內房企史上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企業的負債率大幅下降,財務成本的支出也因此大幅削減,為恆大的淨利潤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眾所周知貴州茅臺毛利潤高達90%-92%,在投資者心中一直是非常賺錢的,但是相比恆大的半年報公佈的淨利潤,它還是非常遜色的,前者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只有169億,不到恆大520億的三分之一,通過這樣的對比,大家就知道其賺錢能力是多麼的恐怖。

要知道今年地產面臨史上最嚴的監管,而且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之下,地產資金週轉相當困難,很多房地產企業舉步維艱,而恆大之所以還能有如此好的業績,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許家印年初戰略得當

早在今年年初,許家印就勾勒出“新恆大”藍圖,將以前只強調”規模型“調整為“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去槓槓對其資金週轉帶來的傷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成本,利潤當然也就凸顯出來了。

第二,打造精品,重視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

在其它地產商為了追求工期,降低品質的策略下(比如碧桂園),恆大持續打造精品,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這一定程度也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強烈的對比導致恆大整體銷售非常亮眼,僅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額 3041.8億元,同比大增24.6%,有望去年衝破6000億大關,強勁的銷售也是恆大利潤的強有力保證。

第三,多元化發展戰略

在主業穩定的情況之下,尋求進一步的利潤來源是超大型企業的必經之路,恆大也不例外,打造文化旅遊城,佈局健康和體育產業,以及投資賈躍亭的FF91汽車,打響進軍高科技的第一槍,恆大也一步一步的在打造屬於自己的集團敵國,一定程度也可以擴寬自己的利潤渠道,輔助其核心利潤。


對於恆大的高利潤,大家怎麼看呢?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侯賢平


首先,大多數人都會有錯覺,今年的房地產調控不是很嚴嗎?融資很難嗎?地產股表現都很差嗎?房地產房價行情不好嗎?主流一線房價廈門都開始要崩塌了嗎?為什麼恆大還能逆市大“賺他個520億”呢?

需要清楚的一點的是,房地產均採用預售制度,賣房時是預收賬款,而不是營業收入,通常是賣房後再等到1年半以後物業交房才能計算營業收入,也就是說一一一恆大2018年上半年利潤100%增長,是反映2016年下半年、2017年年初房地產銷售業績,也反映2015年左右的拿地成果。

而過去三年裡,在房地產去庫存的背景下,政策推出貨幣化棚改,到今年3月末PSL餘額已經達到近3萬億放水,直接催生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繁榮。

恆大巨大的利潤:可以說一方面是房價增長帶來的銷售額增加,另一方面是 “低價拿地+房價高漲”帶來的利潤增長。

當然啦,還有內部的的管理策略一一一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當然其他大房企,萬科也是這麼幹的,利潤大增100%也不是他家才有,其他房企在15~16年拿地銷售的數據也是非常靚麗。



至於未來的看點上。2017年,恆大完成房地產+服務的轉型。在地產之外,恆大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在地產的基礎上,來了個文化旅遊和健康養生。

還有,充滿各大領域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而在科技領域,一是恆大健康佈局9個恆大養生谷,二是以67.46億港幣對價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成為賈躍亭FF汽車的最大股東,三是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染指芯片半導體等等也是轉型的亮點看點。

總體而言,好業績是過去的,房地產轉型是必走之路,未來的看點以及轉型能否成功依舊充滿想象力。一一一客官,要不,來瓶恆大冰泉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