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歷史上的三支少數民族隊伍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發展歷程中,曾活躍著這樣三支少數民族隊伍,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與國民黨反動軍隊、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戰鬥,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獨特貢獻。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之際,筆者懷著崇敬之心,寫下這些文字,以示對革命前輩的紀念。

一支由土家族

和苗族組成的工農紅軍隊伍

鄂西南清江河邊的長陽縣,山清水秀,是土家族人民世代聚居的地方,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有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少數民族武裝—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在這裡打土豪,分田地,在土家山寨點燃了一把革命烈火。他們的壯舉經過歲月的流淌,才隨著清江水流傳開。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背叛革命,對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群眾舉起了屠刀,上海、長沙、武漢……共產黨人的鮮血成河。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舉行緊急會議,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和實行土地革命的總方針,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湘贛邊秋收起義、黃麻起義的烈火在全國燃燒起來。

革命的烈火也燒到鄂西南的山村僻壤,中共鄂西特委根據中央的精神,決定在長陽組織暴動。

長陽是一個土家族人口占多數的縣,大革命時期,黨在長陽培養了比較好的群眾基礎。“八七會議”後,中共長陽特支為準備武裝起義的力量,派一部分黨員到農村發動組織群眾,還派人打入國民黨軍政內部開展工作,很快就為起義準備了力量。共產黨員李勳打入國民黨長陽縣政府,擔任縣保衛團副團總,掌握了縣常備隊;共產黨員陳澤南以“防匪保家”為名,組織了人民自衛團;共產黨員李步雲也組織了“團防隊”,實際是游擊隊;共產黨員李子俊擔任了縣“清鄉”委員。

我軍歷史上的三支少數民族隊伍

賀龍

1929年4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在賀龍的指揮下,為鞏固和發展鶴峰蘇區,進駐長陽都鎮灣。在這裡,賀龍主持召開湘鄂西前委和長陽縣委負責人會議,賀龍認為“長陽地區的革命鬥爭是有基礎的”,“必須迅速組建地方武裝、集中各區團防,便於控制”。賀龍派陳壽山作為湘鄂西前委代表幫助長陽建立發展武裝組織,並確定李步云為長陽縣遊擊指揮。6月上旬,中共長陽縣委在偏巖子舉行會議,確定攻縣城、佔資丘、相機移師桑植、鶴峰的計劃,陳壽山、李勳、陳澤南為起義指揮,李勳總負責。

6月20日,李勳按預定計劃,以“剿匪”為名將保衛團拉到資丘、西灣“整訓”,造成長陽縣城空虛,無兵力保衛。23日凌晨,陳澤南、李步雲率人民自衛團500多人攻克長陽縣城,處決國民黨縣長,營救出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40多人,長陽縣委掌握的武裝已達1000多人。

由於長陽離宜昌太近,為防止國民黨軍的“圍剿”,陳澤南等率部隨即主動撤出縣城,轉移至城外資丘。此時,起義部隊急需對下一步行動作出安排。陳壽山和交通員趕到湘鄂西前委彙報,請求指示。賀龍根據長陽的形勢,決定舉行長陽起義,組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

7月9日,長陽中部地區的西灣大沙壩紅旗招展,正面的主席臺上,樹起了印有鐮刀錘頭的紅旗,“打倒國民黨專制獨裁!”“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汙吏!”“要吃飯,要穿衣,要做新社會的主人!”革命口號響徹雲天,長陽各農會、赤衛隊3000多人在這裡舉行紅6軍成立大會。

李勳走上主席臺莊嚴宣佈:“長陽縣保衛團宣佈起義,與人民自衛團和游擊隊合併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

旋即,中共湘鄂西前委代表陳壽山宣佈中共湘鄂西前委書記賀龍的命令:任命李勳為中國工農革命第6軍軍長,陳壽山為第6軍副軍長,李子俊為第6軍參謀長;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下轄一個師,師長向泉山。

這就是震驚鄂西南的“西灣起義”。新成立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土家族、苗族人民為主要成分、以軍為建制的第一支少數民族武裝。這支武裝共1100多人,土家族指戰員的比例達到73%,營以上幹部中,土家族佔59%以上。

紅6軍成立後,稍事整頓,就沿清江而上,7月30日首戰沿頭溪土豪劣紳任金聲、鄧甲山的團防,一舉消滅敵人100多人。隨即,紅6軍在清江兩岸打土豪,開倉放糧,發動群眾,擴大紅軍,部隊發展到1400多人,軍威大震,士氣高漲。

反動勢力不甘心失敗,大地主、原國民黨長陽縣教育局局長張希之,逃到武漢向國民黨湖北省政府求援。省政府即刻將消息報告南京。南京國民政府急令駐湖北的張發奎部派兵“清剿”。張發奎即以主力團陳風詔部進駐長陽,團防頭子鄧甲山糾合團防配合國民黨軍向沿頭溪的紅6軍發起攻擊。

面對強敵的進攻,李勳等紅6軍領導人認為,敵強我弱,決定暫時避其鋒芒。8月5日,紅6軍進駐資丘。陳風詔團1500多人以團防為嚮導,緊逼紅6軍不放,分三路包圍資丘鎮,居高臨下,突然向紅6軍發起攻擊。

毫無準備的紅6軍,三面受敵,一面臨水,倉促應戰。紅軍指戰員浴血拼殺,參謀長李子俊犧牲。陳澤南、向泉山率100餘人掩護部隊突圍,犧牲20多人,被俘77人。李勳等40餘人衝出重圍至鶴峰縣鄒陽關。不久,李勳被叛徒殺害。陳壽山率另一部來到巴東邊界的李田窯,後遭土匪襲擊而犧牲。

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在長陽大開殺戒,已暴露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指戰員及家屬亦遭殘害。然而,土家兒女沒有失去信心,他們時刻準備迎接紅軍回來。

一個月後,在五峰與長陽交界的茅坪地區,紅6軍的旗幟再次舉起來。從資丘突圍出來的李步雲等人集結了紅6軍失散的200多人,以紅6軍的名義,採取晝伏夜出的方式,開展游擊戰。由於多在夜晚活動,群眾稱之為“貓子隊”。

不久,賀龍率紅4軍出師長陽,打資丘、攻縣城,控制了長陽和五峰的大部分地區,形勢好轉,部隊也擴大了。11月22日,紅6軍各部聚集長陽都灣鎮,正式恢復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第1師番號,師長黃超群,黨代表李步雲,副師長呂鎮華、全師轄3個營,500多人。

1929年年底,中共鄂西特委決定將長陽的武裝編為鄂西中央獨立師第3縱隊,任命黃超群為司令員,李步云為政治委員。第二年,部隊再次改編為洪湖地區紅6軍第3縱隊,司令員和政委仍分別為黃超群、李步雲。3月,紅4軍三進長陽,第3縱隊一部分編入紅4軍,一部分就地堅持鬥爭。6月,堅持就地鬥爭的武裝改編為紅50師,以游擊戰術與前來“圍剿”的國民黨軍郭汝棟部3000餘人周旋,消滅敵軍500多人,敵人被迫退出蘇區。

1930年10月,長陽蘇區正式形成,從長陽發展起來的這支隊伍編入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後來,該部還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活躍在冀中平原上的回民支隊

七七事變後,冀中平原相繼出現了一些回民抗日武裝,其中定縣(今定州市)、安國一帶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和獻縣一帶的回民教導隊,比較正規,戰鬥力較強。回民幹部教導隊的具體組織者是共產黨員肖秉釣、劉文正。回民教導隊的主要負責人是馬本齋。馬本齋,1902年出生在獻縣東辛莊一個貧苦家庭,曾任東北軍團長。抗戰開始後,馬本齋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思想影響下,在家鄉以“抗日保家”為號召,成立了回民教導隊。

1938年6月間,奉冀中軍區命令,這兩支武裝在河間縣(今河間市)城合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下設兩個大隊,馬本齋任總隊長,馬仲三為副總隊長。

這時,冀中抗日根據地正處於“黃金時代”,敵人長驅南下,主要力量放在前方,後方兵力重點守備鐵路交通沿線,對廣大農村無力顧及,客觀上就給開創抗日根據地造成了有利條件。

1939年7月,根據冀中軍區的決定,回民教導總隊改稱“回民支隊”,部隊已發展到近2000人。不久,冀中軍區派幹部郭陸順擔任支隊政治委員。

這時,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一系列圍攻和分區“掃蕩”失敗後,採取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佔領政策,逐步“蠶食”我根據地。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冀中軍區命令回民支隊開赴深(州)南地區,開展對敵鬥爭和群眾工作。

1940年2月中旬,回民支隊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後,從定縣的邢邑村出發。不久,與深南縣委書記魏震等取得聯繫。4月初,在南花盆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然而,不久後的貢家臺戰鬥,回民支隊失利了。

貢家臺戰鬥失利後,敵人藉機大肆宣傳,說“回民支隊被消滅了”。為了粉碎敵人的欺騙宣傳,馬本齋、郭陸順等認為: 光解釋是不夠的,回民支隊要在群眾中樹立起威信,必須想辦法打幾個勝仗。於是,便出現了巧妙的康莊伏擊戰和傳奇式的榆科戰鬥。

康莊,是衡水和安家村兩個敵人據點之間的一個村莊,八路軍從未到過這裡。因此,這裡的敵人很麻痺,也很猖狂,經常出來燒殺搶掠。為了保衛麥收,鼓舞群眾抗日的情緒,回民支隊決定在這裡打一仗。

5月29日深夜,回民支隊2大隊7中隊和衡水縣(今衡水市桃城區)5中隊,急行軍至安家村據點附近,在封鎖溝外的麥地裡隱蔽,準備30日拂曉向安家村敵人發起進攻,使之在康莊打響後不敢增援。馬本齋帶領1大隊急行軍到達離康莊1裡多的邢家村隱蔽,準備截擊潰退之敵。政委郭陸順、參謀長馮克、政治部主任丁鐵石、衡水縣大隊杜教導員率領回民支隊5中隊、6中隊和衡水縣大隊主力埋伏在康莊兩側的麥田裡,準備伏擊衡水出援之敵。指揮所設在康莊村邊靠近公路的一間屋頂上,重機槍陣地設在距離公路100米左右的一個破窯裡。

第二天拂曉,我安家村方向的部隊開始佯攻安家村據點,一時間硝煙瀰漫,殺聲震天,敵人弄不清有多少攻擊部隊,忙打電話向衡水求援。

接到安家村據點的求援電話後,衡水據點即派中隊長高田率日軍小隊和一個偽軍小隊共80餘人向安家村方向馳援。在即將接近我康莊埋伏陣地時,高田下令火力偵察,打了一陣炮彈後見無動靜,便放心地把部隊變成6路縱隊,跑步進入了伏擊圈。郭政委一聲令下,我輕重火器一起射擊。馬本齋見敵只有80餘人,便決定速戰速決,立即率1大隊壓向康莊。激戰40分鐘,援敵全部被殲。這次戰鬥,一共擊斃高田中隊長以下日偽軍60餘人,俘虜偽軍20人,繳獲一批武器,我方無一傷亡。

打掃戰場時,馬本齋叫人把日軍的軍服脫下來。不久,這些軍服就派上了用場—化裝奇襲榆科。

榆科是距深縣(今深州市)縣城5公里的一個日偽軍據點,有偽軍五六十人,日軍1個小隊。回民支隊確定由丁鐵石負責這次戰鬥的組織準備工作。丁鐵石首先派政治部敵工科幹事化裝潛入榆科據點做內應工作,同時抓緊進行這次戰鬥的各項準備。

6月初,從各中隊選拔精幹、勇敢的班排長六七十人,經過集中訓練後,化裝成日軍“掃蕩”隊,扛著日本槍大搖大擺地向榆科挺進。騎兵連指導員任振宇長得有點兒像日本人,便讓他裝成日軍小隊長,擔任指揮。偽軍真的以為是皇軍來了,畢恭畢敬,列隊歡迎。任振宇學著日本軍官的樣子,神氣十足地說了幾句走調的日本話,朝領隊的偽軍打了幾個耳光,故意指責他沒有盡到責任。可就在這時,偽軍看出了破錠。原來,康莊戰鬥結束後脫日軍官兵的軍服時,忘記脫他們的襪子。因此,奇襲人員只好光著腳穿高筒皮靴或翻毛皮鞋。偽軍中有人發現面前的“皇軍”沒有穿襪子,知道有詐,便喊了起來。機警的奇襲隊員馬上開火,當場擊斃了20多個偽軍。奇襲隊速戰速決,當敵人的大部隊趕來時,早已走遠了。

康莊戰鬥、奇襲榆科以及其他漂亮仗,提高了回民支隊的聲譽,大大鼓舞了深南群眾抗戰的熱情。據資料記載:當時的深南地區,掀起了參軍的高潮,許多村莊的自衛隊、青抗先(即青年抗日先鋒隊)成隊入伍。西里秋村有100多人入伍,編成11個新兵連。在深南近1年的時間裡,參加回民支隊的青年男女達一千多人。

回民支隊成立僅兩年,先後參加了五六百次大小戰鬥,而且絕大多數戰鬥獲勝。因之,1940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字,高度評價回民支隊是“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1944年5月1日,回民支隊開赴甘泉縣田莊溝,投入轟轟烈烈的大生產和練兵運動,編入楊得志領導的教導1旅。回民支隊在陝甘寧邊區新的戰鬥崗位上,不斷髮展壯大。

遼瀋戰役中建功的內蒙古騎兵師

東北3年解放戰爭中,在內蒙古東部地區(今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組建了一支以蒙古族為主,包括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漢各族人民組成的內蒙古騎兵部隊。這支騎兵部隊於戰火中成長,在戰鬥中壯大,先後參加了我軍同國民黨軍爭奪東北的一系列作戰。特別是內蒙古騎兵第1師(師長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2師(師長白音布魯格、政委胡秉權)在遼瀋戰役中,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東北戰場經過我軍1947年的夏、秋、冬季攻勢後,敵軍據守於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地區,處於欲守無力的狀態。我軍按照中央軍委決策,發起了我軍戰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殲滅戰。在這一大戰役前,內蒙古騎兵師奉命對瀋陽外圍新民之敵實行封鎖、圍困。

1948年3月中旬,騎兵第2師挺進到鐵嶺、法庫、彰武一帶,對瀋陽之敵進行監視,圍困新民、封鎖瀋陽,防止敵軍突襲,打擊敵人的騷擾和搶糧。8月8日,騎兵第2師(缺騎兵第24團)奉命撤回內蒙古右前旗葛根廟整訓,將封鎖瀋陽、新民守敵的任務移交給騎兵第1師。第1師奉命進至法庫、彰武、新民一帶,配合遼北軍區部隊,對該地區之敵繼續進行監視、封鎖、圍困,為我軍主力部隊戰役前的休整訓練,及進行戰略決戰的準備工作和實行隱蔽地戰略展開,起了前衛、警戒作用。

9月,根據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命令,內蒙古騎兵第2師(內蒙古騎兵第1師3團配屬騎兵第2師)執行圍困長春、堵擊長春突圍之敵的任務,內蒙古騎兵第1師(缺第3團)接受第10縱隊指揮,在遼西的黑山、大虎山一帶,阻擊由瀋陽、新民西進援錦(後企圖南逃)之廖耀湘兵團。

遼瀋戰役於9月12日開始後,內蒙古騎兵第1師主力沿著北寧路兩側和繞陽河兩岸進行運動防禦,執行戰役偵察任務,阻擊由瀋陽、新民援錦之廖耀湘西進兵團。

9月24日,內蒙古騎兵第1師奉命連夜冒雨出發,渡柳河西進150餘里,到達勵家車站附近,堵擊企圖西竄之新民敵軍。監視數日,未發現駐新民之敵七十一軍情況有重大變化。此間,1師各團根據上級意圖積極開展了“抓舌頭”(捉俘虜)活動。因傳聞駐遼中之敵新一軍已渡遼河向錦州前進,1師當即推進到老達房、滿都戶一帶進行搜索。9月30日晨,1師伏擊部隊與敵新一軍直屬騎兵團發生戰鬥,俘獲敵排長以下4名,得知新一軍並無西竄之行動。1師又轉回繞陽河、大柳河之間地區,以白馬廠為中心,積極主動地進行廣闊縱深搜索。在5次連以下戰鬥中,俘敵十數名,瞭解並判明: 敵五十三軍已接替新一軍防務,新一軍已渡大柳河進至前三臺子、湯屯、黃旗堡、柳河溝一帶,其企圖是一方面掩護其在大柳河上架渡橋,另一方面進行搶糧並偵察我軍情況。此後又相繼獲悉,新六軍已向新立屯、彰武方向前進,七十一軍及其配屬之騎兵旅也開始向黑山方向推進,並逐漸迫近我陣地。

10月5日,10縱根據東北野司命令,將騎兵1師的阻擊任務改在半拉門以南地區,沿繞陽河兩岸進行運動防禦,阻擊敵軍渡河。10月12日,敵廖耀湘兵團主力已進至彰武、新立屯一線,但在我軍節節阻擊下,進展緩慢,為我贏得了時間。此時,我攻錦主力已肅清錦州外圍之敵據點。

10月13日,10縱根據敵情變化,調整兵力部署,命令騎兵1師到半拉門接替10縱30師防地,保障主力側翼安全。該陣地南由北寧路繞陽河車站始,北經梆樹林子、九間房、姜家店、幾家子、王家崗子一線,約10來公里。1師在赴西孫家荒交接途中,遭敵機掃射,轟炸,人馬略有傷亡。當騎兵1師到達時,敵騎兵一部已乘隙侵入我八家子、車家屯、東王家崗等陣地。我當即組織部隊反擊,將敵逐出。次日,1師奉命將半拉門陣地交給遼南獨立2師,轉移到繞陽河車站南三家子、民屯、四家子一線陣地,面對敵騎三旅和二旅進行防禦。

10月15日,我軍攻克錦州。捷報傳來,極大地鼓舞了騎兵部隊全體指戰員的勝利信心。當日,騎兵1師接東北野司命令,要該師迅速向臺安前進,截捕由錦州逃向臺安之敵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部殘敵。1師當即組織部隊行動,馬不停蹄,徹夜急進,於次日拂曉到達臺安,並派出一部向盤山、溝幫子方向進行搜索。隨之又接東北野司電告,範漢傑已被我軍捕獲,要騎兵1師部隊速返半拉門西大李崗子一帶執行原任務。

正當騎兵1師進軍臺安之際,敵騎三旅乘機侵入半拉門一帶搜索騷擾。17日晚,騎兵1師經1天急行軍折返半拉門西大李崗子,並出敵不意,捕獲敵騎兵旅偵察人員數名。18日,1師曾數次與敵小分隊交戰,突出的勝利是郭家窩鋪戰鬥。當日上午10時左右,得知敵騎3旅5團團部率1個連共100餘人入侵郭家窩鋪。師當即命l團堅決消滅該敵,1團與敵接觸時,團長平安當機立斷,命2連乘馬衝鋒。2連指戰員在兄弟連隊支援下,高舉馬刀,勇猛果敢,給敵以猛烈打擊,半小時左右,即斃敵騎五團團長戴雲峰以下20餘名,俘敵副團長劉發林以下30餘名。這次戰鬥充分發揮了騎兵的威力,機動靈活,英勇果敢,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果,受到遼北軍區司令員聶鶴亭、政委陶鑄的通報嘉獎。

騎兵第2師從9月6日開始,從葛根廟陸續乘火車向長春前線出發,部隊先後在保康至臥虎屯間的指定車站下車。爾後,轉為乘馬行軍,全師以團為單位分路向長春急進。9月10日,各團和師部先後到達黑林鎮(長春西北約20公里)地區。2師向長春前線指揮所—第1兵團司令部報到後,前指解方參謀長立即到師部駐地,視察部隊,聽取彙報,明確作戰任務,並審查同意了2師作戰方案和兵力部署: 全師為長春前指機動部隊,以黑林鎮為中心,佔領既設陣地,以堅決的阻擊戰,消滅可能突圍之敵,遲滯敵人行動。或以適時的機動,靈活運用側、追擊等戰術手段,配合主力兵團,全殲突圍之敵。

10月10日,守敵又組織一部主力出動,在其空軍配合下,實施孤注一擲的突圍作戰。是日凌晨2時,敵先頭部隊開始從長春西門向我圍城部隊發起進攻,妄圖一舉突破我軍陣地,沿鐵路幹線逃向瀋陽。戰鬥進行得很激烈,特別在黎明以後,敵人開始陸、空配合作戰,反覆向我圍城部隊防禦陣地猛撲。時至中午,長春前指電令我騎兵2師,以全力迅速向范家屯、盛家屯一帶地區機動,準備待機出擊,配合主力兵團追殲突圍之敵。2師立即出動,開赴指定地區待命。但是,下午傳來了長春敵突圍行動被粉碎的消息,我軍正展開強大的政治攻勢,逼敵繳械投降。17日,長春東區守軍國民黨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19日,國民黨新編第七軍官兵投誠。隨後,國民黨東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率兵團直屬部隊放下武器。至此,長春宣告解放。

遼瀋戰役共歷時52天。在這馳名中外的偉大戰役的日日夜夜裡,內蒙古騎兵師在東北野戰軍總部指揮下,英勇頑強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役偵察、遠距離奔襲、運動防禦、堅守陣地、追殲逃敵等各項戰鬥任務,充分發揮了騎兵兵種的快速、機動、靈活、勇猛、果敢的特點和戰鬥傳統,對遼瀋戰役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