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皆死于话多?”

纵观影视剧中的各大反派人物,在临死之前,必定会说一大堆冗长的话

,以证明其在剧中的“存在感”。

如雷神中爱和寡妇唠嗑的洛基,霍比特人中的那条话痨龙史矛革等等。

“反派,皆死于话多?”

因此,也有人引申出这样的论调:古今反派,皆死于话多。

然而,在现实的职场中,的确也有很多反派角色,患有严重话痨症,并且总是充满蜜汁自信,嘚瑟的不行。

而这些整天假模假样的职场反派们,最终是否也会如影视剧中那样,皆死于话多呢?

1

想要得到答案,就先要弄清楚“反派”的定义,以及其话多的原因。

在职场上,相信大家对于反派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初姐稍微总结了下,几乎所有被认为是反派的同事,皆有亲近领导、奉承上司、表里不一、好逸恶劳的特质。诸多行为让周遭同事鄙夷不屑

那么,他们话多,是由于被孤立、排斥,内心寂寞所致吗?

这显然不是。

“反派,皆死于话多?”

纵观古今“反派”角色,无一不是坐享其成之辈。想要不劳而获,就必须靠嘴牵制多方势力,用嘴指挥他人干活。

就如清史中,努尔哈赤之孙班布尔善,为了推翻康熙意图夺权,先唆使苏克萨哈弹劾鳌拜,后怂恿利用鳌拜密谋造反

全程不费一兵一卒,全靠嘴炮来回周旋,捞尽好处。

“反派,皆死于话多?”

《康熙王朝》中的班布尔善和鳌拜

现实职场中,像班布尔善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每天的工作,就是游走于各部门领导之间,通过打小报告,捏造不实言论,让各领导鹬蚌相争,而他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处处讨好,处处获益,圆滑至极。

这样的人,话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邀功。因为其大多并无实质的工作成果产出,所以往往要将他人的功劳占为己有,往自己脸上贴金。

当部门出了成绩,他将是第一个把工作过程中所遭遇的艰辛困苦,一一阐述给上司听的人。并把个人所谓的“功劳”无限放大。

闺蜜阿碧公司,就有这么一号人物。连帮同事安装个打印机驱动,也能转身就向领导汇报。并将这等小事,以影响公司正常参与年度投标为名,拔高至关乎部门荣辱的层面上来。

“反派,皆死于话多?”

“打印机坏了,公司的投标就一定黄了,这谬论真神。”

阿碧吐槽说,就这样的邀功理由,领导居然还当真了,在后来的庆功会上,表扬了他。让那些加班加点赶标书的同事,很是不爽。

不爽怎么办?那就打压呗。哪位正儿八经的领导身边,没有一两个喜欢进谗言的职场小人。

初姐为何总说,在职场上不要明着得罪这类反派,就他们都是两面三刀的人。虽然常在表面上示好、示弱,但背地里,尤其是关键的节骨眼上,参人几本,“弑”人于无形中。

无论是斡旋、牵制、邀功还是打压,反派几乎都只靠一张嘴。在职场上,他要说的话,远比普通人要多得多。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反派总是话多了。

2

那么,这些话多的反派,最终是否会自取其辱呢?

答案却是肯定的,俗话说言多必失。反派们每天不停在说话,所说的话往往比平常人多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样一来,出现失误的几率自然也就大上许多。

前同事康子曾是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只因为此人处处向领导示好,处处压制共事的同僚。

而他,为了换取领导信任,经常相互透露各部门的情报。

“反派,皆死于话多?”

小报告打多了,难免思绪混乱。一次,市场部的团建邀请了行政部的康子一同前往。在过程中,他本想向部门经理“贡献”点别部门的情报。

可他却将情报彻底搞混了。把市场总监在外另起炉灶接私活而事情,捅了出来,并酸得十分难听。让经理听着好不尴尬。

最终,康子也发现自己所参加的是市场部的团建,说错话了。然而所造成的后果却难以挽回,经理和总监也不得不拿他开刀以杀鸡儆猴。

这只是所有言多必失、言多必乱的例子中,最典型的一个。而这些喜欢处处附和高层的反派分子,也经常成为同事们眼中的异类。

长期以往,这样的人,势必被其他同事所孤立。工作上难以团结他人,获得相应的协助。任何一位领导,打心眼里都不会喜欢一位缺乏职场社交基础的下属。

“反派,皆死于话多?”

即便再讨上司喜欢,再油嘴滑舌,再能处处牵制。留之,也只是为了利用之,利用其成为部门眼线,缓和上下属之间的关系。

而当这样的反派失去利用价值时,领导往往会将其除之而后快。遭遇部门危机,此等话痨也常常成为替死鬼、背锅侠。

毕竟少了务实的同事,耽误的是工作,少了这样的反派,领导只是少听些好听话儿罢了。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看便知。

因此,在职场上遇到这类反派,尤其是话多的反派,完全可以不把他当回事,也别主动招惹他,逞一时之快。

一般来说,时间将会证明一切,绝大部分都会是死于失言,死于话多。

“反派,皆死于话多?”

至于那一小撮总死不了的话唠反派,初姐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是哪一类了。

在政商界中,当某种光环的影响力远大于一切业绩、成果时。何种失言,都会被当成精神人人传诵。

心照不宣,罪过,罪过。

3

既然反派死于话多。

那么,我等弱小的上班族,一心只想自扫门前雪的工薪层,也需要慎言吗?

其实言多必失、言多必乱,对于普通职场人士来说,同样适用。先来说个真实的例子:

“反派,皆死于话多?”

几个月前,朋友阿泰的公司,新来了位女同事。这位女同事是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欠缺。然而,没过多久,这位年轻的毕业生,却成了阿泰的顶头上司。

这事,让他有些不满。

于是,牢骚习惯了的阿泰,便处处与人抱怨,说这位女生一没经验,二没能力,却成了他的上司,公司体制出了大问题呀。

甚至在下班路上,他还常常跟同路的同事说,怀疑有些女同事靠脸蛋上位,说不定与某某领导有苟且之事,晋升才如此快。

尽管他并没有指名道姓,只是含沙射影。但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很快,他的这一番指桑骂槐,就传到了公司董事长耳朵里了

原来,这位年轻的女生,是董事长的孙女,毕业后进到公司来,是为了让她多些历练,尽快熟悉公司业务,好在未来接手家族事业。

“反派,皆死于话多?”

而阿泰的这番话,虽无诽谤实据,但却给公司高层的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在穿尽小鞋之后,他不得不选择辞职离开公司。

初姐觉得,任何单位、机构,都不会希望团队中,有嚼舌根之人,即便能力再强,经验再多,这样的人只会扰乱人心,破坏团结。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在职场上不谈他人是非,不论领导对错,见人都是夸夸夸,就应该不会出错了吧?

非也,有时候夸人也会夸出问题来的。

周一例会,Amy看到同一位女同事,穿着新买的衣服,走进会议室。看到对方穿着红色的上衣,下着米黄色的长裙。她忍不住当着所有人的面,“夸”了一句:“哟,这番茄炒蛋真漂亮。”

“反派,皆死于话多?”

只见这位同事,连立马就黑了,气呼呼的找到个位置就坐下了。

事后,Amy还不停的在别的同事面前,提起这“番茄炒蛋”的事。直到这位同事直接找到她,质问为何要讽刺自己时,她方才恍然大悟。

其实,对于Amy而言,夸其“番茄炒蛋”实属于无心之言,旁人听着也觉得无伤大雅。

只不过这位同事,性格较为孤僻,任何一时难以理解的话,都会心生猜忌,以为对方是在讽刺自己。

“反派,皆死于话多?”

“自那次之后,我该说的话少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她告诉初姐,在职场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会有不同的理解。

同事之间,尽可能少开玩笑,不评论长短。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得罪人的机会。更不会留有把柄,被嚼舌根,而伤了彼此间的和气。

说到底,行走职场都应该慎言慎行。工作嘛,只为前程,不揪辫子。更不要为了一时嘴快,而被别人揪了辫子。

要是祸从口出,那死得可比话多的反派还冤。

“反派,皆死于话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