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式教育滲透在班級管理中

我園實施“生態式理念下幼兒園園所文化的構建”,我們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而作為幼兒園的組成部分——每個班級,更是要將生態式的理念落實到班級的管理中。​

讓生態式教育滲透在班級管理中

​生態式教育思想中的“人際生態”是指:幼兒園這個生態系統內部的各種人際關係如師幼、幼幼、師師之間的關係,及幼兒園生態系統與其外部的相關係統如家庭、社區等的關係,也應形成一個積極、良好的生態系統。而對於一個班級的主體來說,最重要的莫不過於幾位教師之間,以及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係。有的教師認為上課的人不是自己,也就沒必要作太多的工作,只是偶爾的維持一下課堂秩序就行了。有的人在上課時去做一些別的事情。其實,這樣不僅沒有起到“助手”的作用,還會有負面的效果出現。會使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影響上課的質量。

配班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維持秩序,幫助處理個別情況(如個別幼兒尿尿)以外,還應該和幼兒一同聽課,在需要調動情緒時作出相應的反映。如在上課時,有的幼兒注意力不集中,你可以和其他幼兒一起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聲音要突出,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所學的內容上。有時,主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言語的暗示,都可能是你下一步需要去做的事情,這就需要配班教師在工作時注意力集中,靈活機動的應變一切事情。特別是在給新教師配班時,有經驗的“助手”能令一節不成功的課改頭換面,但不可喧賓奪主,要將自己的位置擺正,才能將一節配到好處。​

讓生態式教育滲透在班級管理中

​當然,在課堂上如果只有一方在唱獨角戲的話,是無法將課進行下去的。這就要求主配班雙方和諧的搭配,主班教師提出要求,配班教師積極配合,才能將課上的精彩。在班級一日活動中能做到主配班和諧做工作,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當然我們也根據幼兒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愛好、現實生活、現實需要、現實狀況出發,進行多元分析,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一種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班級特色。如:節奏樂、英語ABC班等;我園一直將笛子作為我園的藝術特色教學,我們也根據幼兒學習特點,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來優化笛子教學,從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等方面在“趣”字上做文章,以遊戲中學習為基本活動激發幼兒情趣,激活興趣,體驗審美愉悅,使每個幼兒都能喜歡笛子,並能真正學會笛子,提高幼兒音樂素質。我們鼓勵每個有興趣積極參與幼兒園開設的電子琴、書法、美術、舞蹈、象棋、水墨畫等多個興趣小組,並創設條件如在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園同樂活動中給予每個孩子一展身手的舞臺;我們每學期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節假日文化活動,如:本學期中學雷鋒活動、愛媽媽活動系列(每年3月份),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系列(每年4月份),愛勞動教育(每年5月)、慶六一等等,產生了積極的育人效果。​

讓生態式教育滲透在班級管理中

​生態式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是讓每個孩子都覺得班級就象樂園一樣。正如《綱要》所講,我們要“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只有真正去落實,才能讓孩子們享受快樂,讓孩子們得到更大的發展。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