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仔說新聞」長江存儲壓軸出場 介紹3D NAND架構Xtacking

不知道還有沒有小夥伴們記得,前幾天我們聊過SK海力士推出的4D閃存,當時和大家說過,如果有機會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儲存,畢竟都是在Flash Memory Summit的Keynote上面做了報告,而且長江存儲還是壓軸的。

另外提一句,在上次SK海力士的新聞中,有位同學問我I/O接口速度是什麼,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I/O就是input(輸入)/output(輸出),對閃存芯片來說I/O接口速度就是引腳帶寬。

下面回到正文,在Keynote上長江存儲稱,數據產生的能力和貯存能力的增長是嚴重不對等的,2020年左右將產生47ZB(1ZB=1024EB=1024^2PB),而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會更多,達到162ZB。雖然多數數據可能是垃圾,但存儲公司沒有選擇性,其唯一目標就是儘可能多地保存下來。

「推仔说新闻」长江存储压轴出场 介绍3D NAND架构Xtacking

之後長江存儲總結了對於NAND閃存的三大挑戰,分別為:I/O接口速度、容量密度和上市時機,而就在這次的會議上,長江儲存提出了新的架構Xtacking,其首要目標便是三大挑戰中的第一條,I/O接口速度。

就目前來說,NAND閃存主要沿用兩種I/O接口標準,第一種是Intel、索尼、SK海力士、群聯、西數、美光主推的ONFi,I/O接口速度最大1.2Gbps。第二種是三星、東芝主推的Toggle DDR,I/O速度最高1.4Gbps。

而這次長江存儲推出的Xtacking,將I/O接口的速度提升到了3Gbps,速度與DRAM DDR4有來有回了。

據長江存儲CEO楊士寧博士介紹,Xtacking,是在一片晶圓上獨立加工負責數據I/O及記憶單元操作的外圍電路。在另一片晶圓上被獨立加工存儲單元。當兩片晶圓各自完工後,Xtacking技術只需一個處理步驟就可通過數百萬根金屬VIA(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es,垂直互聯通道)將二者鍵合接通電路,而且成本增加的並不多。

「推仔说新闻」长江存储压轴出场 介绍3D NAND架构Xtacking

長江儲存稱,傳統3D NAND架構中,外圍電路約佔芯片面積的20~30%,降低了芯片的存儲密度。並且隨著3D NAND技術堆疊的層數越來越高,外圍電路可能會佔到芯片整體面積的50%以上。Xtacking技術將外圍電路置於存儲單元之上,從而實現比傳統3D NAND更高的存儲密度。

同時Xtacking這項技術的優點不僅僅只侷限在I/O速度上。官方稱使用Xtacking架構,產品的開發時間可縮短三個月,生產週期可縮短20%。截至目前長江儲存已成功將Xtacking技術應用於其第二代3D NAND產品的開發最高使用14nm工藝,並預計於2019年進入量產。

在推仔看來,長江儲存這次算是徹徹底底給國內玩家以及強心針,還記得前段時間我們的國產顆粒還在使用著32層堆疊之時,三星等企業不僅僅通過價格鬆綁,來限制國產顆粒的利潤,在另一邊繼續推出新技術,96堆疊也就是前段時候剛出來的,這次的Xtacking說明了我們還是在這個領域具備著十足的研發能力的,現在大家只要靜靜等待便好了。

順帶一提,這次長江存儲的Xtacking與SK海力士的報告中紛紛把目光著眼於外圍電路,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對於目前的顆粒來說,電路設計確實是一個瓶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