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皇帝,他因治國之才出衆卻被後人忽略了軍事上才華

唐太宗,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能的明君之一。在後人眼中他的治國之才舉世罕見。

在李世民4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他父親李淵說:“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當見到李世民時,書生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名字的由來。唐太宗童年時確實聰穎異常,能文能武,尤擅騎射。作為皇帝,他因治國之才出眾卻被後人忽略了軍事上才華

唐太宗當皇帝期間,經常以亡隋為戒,特別注意要求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千萬不要因為皇帝生氣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而且致力於復興教育,使亂世的文化快速恢復過來。在李世民與臣民的努力下,大唐迅速強盛起來,史稱“貞觀之治”。這一時期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貞觀四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批准他們回家處理後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行刑。貞觀七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當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些都是唐太宗治國上的才能體現,其實他在軍事上的才華絲毫不弱與此,稱得上世上罕見。作為皇帝,他因治國之才出眾卻被後人忽略了軍事上才華

他17歲就帶兵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18歲隨父帶兵迎戰東突厥的入侵。他最值得說的一戰就是虎牢關之戰,那戰他率領自己的親衛玄甲軍衝鋒在前,迎戰十倍與己的王世充與竇建德聯軍,一舉擊敗聯軍,獲得河南河北的統治權。他擊敗薛舉父子與劉武周的功績,都足以說明他卓越的軍事才華。還有他對高句麗的親征,長期的戰略決策,一朝擊敗對方 ,迫使高句麗向大唐俯首稱臣。作為皇帝,他因治國之才出眾卻被後人忽略了軍事上才華

唐太宗的軍事才華主要表現在他的用兵之法。他特別擅長攻堅戰,持久戰,同王竇聯軍的對陣就可看出。在騎兵的用法上,他也用的出神入化,他總是能夠在最適宜的時機用最精銳的騎兵給予對方最沉重的打擊,一舉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還有他能夠與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衝鋒時衝鋒在前,偵查時也是自己親自到敵營附近偵查,既獲得的士兵的認同,又鼓舞了士氣。

作為皇帝,他因治國之才出眾卻被後人忽略了軍事上才華

唐太宗的治國之才,用兵之神,無愧於他千古一帝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