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可喝不下

貧窮,是很多人共有的回憶了。

許多人都曾在貧窮中奮鬥:拼盡全力,窮盡一切,希冀著終有一天,能擺脫貧窮的桎梏,為自己或者兒女,掙得一個體面而舒適的生活。貧窮,在我們的意識裡似乎並不是什麼寶貴的財富,但有的人並不這麼認為。

最近,高考707分的河北女孩王心儀,以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火爆網絡,讓很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感謝貧窮”的說法,一時興起。

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可喝不下

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雲妹可喝不下。

一、學有所成,並非得益於貧窮

王心儀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並非偶然,除了像她文章裡說到的非常刻苦以外,她還對讀書天賦異稟,並且她的家庭環境對她有著深遠的影響。

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可喝不下

來自家庭方面的引導,就是母親。她的母親,雖為一介農民,卻有著超乎常人的視野和格局。在她一歲的時候,就教她背唐詩,在她日後的求學路上,不斷予以循循善誘。

沒有因為貧窮,讓她輟學;沒有因為貧窮,讓她知難而退;沒有因為貧窮,讓她放棄對未來的幻想。她母親這樣的遠見,在農婦中不敢說絕無僅有,也是鳳毛麟角。

所以,王心儀的傳奇可以說是努力+天賦+家庭格局的共同傑作。家裡雖然窮,但是尤為重視教育,放棄了醫療,放棄了很多物質需求,全力供養教育,正好家裡有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孩子,再加上正好這個縣的中學還可以,然後才鑄就了王心儀的傳奇。

貧窮在這個過程中並無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反之,如果王心儀並不貧窮,而是有著優渥的家境,或許她可以發掘出自己更深層次的天賦, 多才多藝,憑一己之力飛得更高,那麼,還會感謝今天的貧窮嗎?

小時候,我們都比較喜歡看比爾蓋茨白手起家、愛因斯坦幼時白痴之類的雞湯故事,但越大才越發現這個社會殘酷的真相 —— 越有錢的往往越有錢,越優秀的往往越優秀,越有錢的人越有機會變得優秀。

馬雲的兒子在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柳傳志的女兒從哈佛畢業先入高盛、然後執掌滴滴;

即使任正非那隻能考上專科的女兒(關於他女兒的學歷,現在很難查出來,但如果早期就關注華為的話,應該是知道的),現在也是華為的CFO。

至於王思聰……

其實貧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心儀的潛能,並不值得感謝。

二、貧窮帶來了傷害,並不值得感謝

貧窮就像一面照妖鏡,照清了現實猙獰的面目和人心。在貧窮面前,有的人跨過了這道坎兒,獲得劫後餘生。而更多的人,會在貧窮中麻痺,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抱憾終生。更有甚者,在貧窮中墮落,迷失人性,把生活對他的殘忍,化為對社會的惡毒與攻擊,墮入黑暗的深淵,害人害己。

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可喝不下

他們在貧窮里雖生猶死,醉生夢死。

對不起,“感謝貧窮”這碗雞湯,我喝不下。

在貧窮中生長為蒼天大樹的人極少,王心儀無疑是比較幸運的。她雖然成功逆襲了,目前看不出與從小生活在優渥環境下的孩子之間的差別,但是,隨著她後面越走越遠,貧窮帶給她的匱乏在她讀大學之後就會慢慢顯現。

物質窮本身就是件不好的事情,不恨就好了,真的沒什麼值得感謝的。儘管擁有金錢並不等於擁有完美的人生,但是擁有金錢至少可以在生活上贏得更多的自由權:不用為生計夙興夜寐,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上,體驗到更豐富的人生;在疾病面前不至於萬般無奈,束手無策;自己想去哪裡看世界就去哪裡,只為每天都能擁有好心情。

三、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親人和自己

苦難就是苦難,窮就是窮,它們從來不會塑造偉大的人格,更多地是帶來麻木、暴力與墮落。

感謝貧窮?對不起,這碗毒雞湯我可喝不下

塑造偉大的,是我們的奮力抗爭。我們真正需要感謝的,是面對這些客觀苦難時,全家人團結一心,共同跨越苦難的精神,需要感謝的是我們的親人們的支持和全力以赴的自己。

王心儀應該感謝的不是貧窮,而是自己的天賦和源自於原始家庭培養出的愈挫愈強的秉性,以及家庭為她創造出的學習機會。

若不是親人的無條件支持,她也就沒有機會逆襲,更談不上回首曾經處於困境中的自己,雲淡風輕:“感謝貧窮,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所有的成績,都源於我們的不懈奮鬥,沒有貧窮,或許我們有機會看得更多,走得更遠,過得比今天更好。所以,任何時候我們應該感謝的,絕不是貧窮,而是那個直面苦難,在生存的脅迫與現實的摧殘之中,依然執意前行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