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巨電新能源:一塊電池的革命

福建巨电新能源:一块电池的革命

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國內首創的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電池製造工藝,擁有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在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標註了閩北新座標

巨電開路

近來,南平許多市民發現,市內的16路新福達公交車不是LNG公交車,而是純電動公交車。不燒氣,燒的是電,來回13公里的車程麻溜跑個二三十趟,一點問題也沒有。

據悉,這是南平市公交6月底首次投用的純電動城市客車,共有30輛。這些新能源汽車正是“南平產”,由位於武夷新區的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該企業有“獨門秘籍”,年產6.4億瓦時的大動力鋰電池,可滿足2000多部客車需求,今年產值預計達8億元,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產業發展鍛造新增長極。

一塊電池的革命

福建巨電去年3月動工,今年3月正式投產。這麼“新”的一家企業,在業內引發的動靜卻不小,靠的正是一塊電池。

福建巨电新能源:一块电池的革命

公司總裁王麥克介紹,福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省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00億元,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整車和零部件龍頭企業。在完善新能源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上,福建巨電手握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

巨電主打生產的是一塊長790毫米、寬430毫米、厚17毫米的單體方形鋰電池,重量約10公斤。這塊電池在業內“身材”算輕的,能量卻不小,電池能量密度高達165瓦時/公斤以上,單體容量達到了500安時,相當於1.6千瓦時電,目前市場上已經量產的鋰電池最大容量為240安時。舉例來說,一輛12米長的大巴搭載270千瓦時電只要168片電池,而採用傳統的小電池則需3萬個電池組成,特斯拉則需要7000多節18650圓柱形鋰電池。巨電的小體積大電流電池,突破了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經濟瓶頸。

而且,目前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都是液態鋰電池,巨電自主研發的聚合物固膠態電解質,可消除可燃電解液隱患。通過特定的高溫壓力化成後,實現超低內阻的性能,單體電池內阻為0.35毫歐,只有傳統電池的百分之一,在使用過程中本身溫度不會超過環境溫度5攝氏度,無需冷卻液等額外散熱系統,損耗減了三分之一,還增加了電池壽命,設計充電次數約為2000次。

“這樣,就解決了鋰電池的經濟性問題,經過測試單次充電可安全行駛超過410公里,百公里費用僅二三十元。”王麥克說。他的說法得到了南平市公交集團的認可,經測算,與LNG清潔能源車相比,每輛車子每天可以省下費用100多元。

此外,高安全性也是巨電的法寶。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這麼多個鋰電池並聯組在一起,為的是增加電池容量,否則車子跑不遠,但是如果哪個電池出了問題,安全得不到保障。巨電的創新之處在於有了大容量鋰電池作為基礎,無需再裝很多塊電池,串聯裝車,可在世界任何地方實時監測到每個電池的工作狀態,提高動力電池使用安全。

“公司獨有的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電池是國家科技部863火炬計劃科技成果在福建產業化項目的成果,與福建招標採購集團成功對接後落地武夷新區。”王麥克說。今年3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現場發佈專家委員會的評價報告,指出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電池及全自動規模化生產線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尚屬首創,同容量級生產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福建巨电新能源:一块电池的革命

一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典範

手握鋰電池這一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巨電瞄準新能源客車細分領域,在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標註了閩北新座標。

與鋰電池產品相匹配,巨電生產線同樣勇立潮頭敢為先。不同於傳統生產線,這是一條按工業4.0要求打造的全新生產線。

走進偌大的3層廠房,只有100多名工人,設備是全自動智能生產設備。車間共有10多臺自動AGV小車送料,車子沿著軌道有條不紊前行送料,各道工序銜接緊密,機器自動上料、疊片、切割等,最終還是自動堆垛車轉運,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智能化、自動化已貫穿每一個生產環節,原來需要近千名工人,現在只要100多名工人。” 公司總工程師楊德才說。

同時,生產鋰電池是一個高精度的項目,生產車間3c環境極其精細:恆溫、恆溼、恆塵。“溫度控制在23攝氏度,上下不超過3攝氏度,溼度值維持在30至50之間,車間要達到10萬至30萬淨化級別。”楊德才說,“固態鋰電池對溫度和空氣中的溼度、粉塵含量等指標要求非常高,整條生產線通過MES系統實時監控,一旦超過危險數值,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巨電打造的生產線項目得到了專家點贊。陳清泉院士說:“該項目全自動規模化生產線設計合理,設備數控能力穩定,各工序同步流暢,MES系統在線實時監控,質量全程可控。巨電的生產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5%,自動化創新程度高。”

記者瞭解到,目前巨電的產品供不應求,廈門金龍、新福達汽車、中植一客都有合作意向,與新福達客車合作的一款純電動客車已進入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預計今年可實現營收8億元、利稅1.6億元,明年產能將達到20億瓦時。”王麥克說。

巨電的落地,不僅帶來了一個新龍頭,而且還將撬動武夷新區產業鏈整合。武夷新區有海源機械輕量化車身項目,閩鋁有輕量化汽車車廂製造項目,以海源機械、閩鋁為龍頭的先進輕量化材料企業,在碳纖維、鋁合金車身應用技術方面的突破,為新能源汽車減重、降耗鋪路墊石。這些核心材料與巨電動力電池可形成良性互補,上下游企業正在開發合作項目,形成一條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南平將在動力電池、核心材料上佔領高地,培育巨電、南鋁等龍頭企業,以集聚發展為突破口,形成一個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南平市領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