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一、均線理論的由來

移動平均線由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jogepsb ganvle)所創立,由道氏股價分析理論的“三種趨勢說”演變而來,將道氏理論具體的加以數字化,從數字的變動中去預測股價未來短期、中期、長期的變動方向,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移動平均線MA,又稱均線,成本線,它代表在一段時間內買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反映了股價在一定時期內的強弱和運行趨勢。 算術移動平均線,就是將N天的收盤價加和再除以N,得到第N天的算術平均線數值。從其計算方法上看,它有以下幾個均線技術特徵:追蹤趨勢,滯後性,穩定性,助漲助跌性,支撐線和壓力線特性。

所謂移動平均線,是指一定交易時間內(日、周、月、年)的算術平均線。如以5日均線為例,將5日內的收盤價逐日相加。然後除以5,得出5日的平均值,在將這些平均值在圖紙上依先後次序連起來,這條繪出的線就叫5日移動平均線。其它的均線也是以此類推。取樣的天數就是移動平均線的參數,通常取5天、10天、30天、120天、250天等等。(見下圖)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均線的種類

1

短、中、長期均線的分類

人們常把5日、10日均線稱為短期均線。時間短的均線要比時間長的均線對價格或指數的波動要來的靈敏,起伏變化比較快。在短線操作中或弱勢裡,人們常把10日均線作為短線買賣的依據。

人們常把20日(月線)、30日、60日(季線)均線稱為中期均線。其中以30日均線使用頻率最高,也常被人們稱為股市的生命線。在強勢時,常把股價跌破30日均線或30日均線向下彎曲作為股票最後的止損位。也常把60日彎曲向上或向下作為牛、熊分界線!

人們常把120日(半年線)、250日(年線)均線稱為長期均線。

2

普通組合的均線

目前,股市上常用的均線組合有以下幾種:短期均線組合為5、10、20日,5、10、30日兩組;中期均線組合為10、30、60日,20、40、60日兩組;長期均線組合為30、60、120日,60、120、250日兩組。

短期均線組合。

最常用的有5、10、20日和5、10、30日兩種組合。短期均線組合主要用於觀察股價短期運行的趨勢,例如1—3個月股價走勢會發生什麼變化。一般來說,在典型的上升通道中,5日均線應為多方護盤中樞,不然則上升力度有限;10日均線則是多頭的重要的支撐線,10日均線被有效擊破,市場就有可能轉弱。在弱勢市場裡,人氣低迷時,弱勢反彈阻力位應是10日均線;20、30日均線是衡量市場短、中期趨勢強弱的重要標誌,20、30日均線向上傾斜時可短期看多、做多。20、30日均線向下傾斜時 ,則要短期看空、做空。

中期均線組合。最常用的有10、30、60日和20、40、60日兩種組合。中期均線組合主要用於觀察大盤或個股中期的運行趨勢,例如,3—6個月大盤或個股走勢會發生什麼變化。一般來說,中期均線呈多頭排列狀態,說明大盤或個股中期趨勢向好,這時投資者中期應看多、做多;反之,中期均線呈空頭排列狀態, 說明大盤或個股中期趨勢向淡,這時投資者中期應看空、做空。從實戰角度說:用中期均線分析研究大盤或個股的趨勢比短期均線組合來的準確可靠。例如,在大盤見底回升時,如你對反彈還是反轉無法把握,中期均線組合就會幫你的大忙。當30日均線上穿60日均線時,會出現一次級別較象樣的中級行情,當中期均線組合粘合向上發散常預示著大行情的來臨;反之,當30日均線下穿60日均線時,會出現一次較大的下跌行情,當中期均線組合粘合向下發散常預示著大跌行情的來臨。可見了解和懂得中期均線組合的使用和技巧,對投資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長期均線組合。最常見的有30、60、120日和60、120、250日兩種組合。長期均線組合主要用於觀察大盤或個股的中長期趨勢,例如,半年以上的股價的走勢會發生什麼變化。一般來說,當長期均線組合中的均線形成金叉,成為多頭排列時,說明市場對大盤或個股中長期趨勢看好,此時投資者應保持長多短空的思維,遇到盤中震盪或回調,就要敢於逢低吸納;反之 ,當長期均線組合中的均線形成死叉,成為空頭排列時,說明市場對大盤或個股中長期趨勢看淡,此時投資者應保持長空短多的思維,遇到盤中震盪或反彈,就要堅持逢高減磅。

二、均線理論

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jogepsb ganvle)創造的八項法則可謂均線理論其中的精華,歷來的均線使用者無不視其為均線分析中的至寶,而移動平均線也因為它而淋漓盡致地發揮了道.瓊斯理論的精神所在。

八大法則中的四條是用來研判買進時機,四條是研判賣出時機。總的來說,移動平均線在價格之下,而且又呈上升趨勢時是買進時機,反之,平均線在價格線之上,又呈下降趨勢時則是賣出時機。

買進法則

買進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略向上方抬頭,而價格從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為買進信號。

買進2:價格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未跌破移動平均線後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時機。

買進3:價格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跌破移動平均線,但短期移動平均線繼續呈上升趨勢,此時為買進時機。

買進4:價格位於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連續數日大跌,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極有可能向移動平均線靠近(物極必反,下跌反彈),此時為買進時機。

賣出法則

賣出1: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價格從移動平均線上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說明賣壓漸重,應賣出所持股票。

賣出2:價格位於移動平均線下方運行,反彈時未突破移動平均線,且移動平均線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後又出現下跌趨勢,此時為賣出時機。

賣出3:價格反彈後在移動平均線上方徘徊,而移動平均線卻繼續下跌,宜賣出所持股票。

賣出4:價格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隨時都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應暫時賣出持股。

怎樣才算遠離移動平均線、何時為適度?關於這方面的信息可以適當參考乖離率指標。

三、均線的特點分析

1、穩定地追蹤趨勢。從計算方法我們可以看出,均線在一定程度上過濾了偶然因素帶來的影響,使得我們可以看清行情的大致趨勢。

2、助漲助跌。均線反映了一段時間市場上的買賣意願,反映在圖表上,均線便有了支撐及壓力的意義。這種作用,使行情更可能繼續發展下去。

3、滯後性。MA反映了一段時間的行情,當行情出現新的變化的時候,MA往往較遲發出買賣信號,導致實際獲利空間減小。

四、實戰方法分析

主要的均線實戰方法

1、收盤價上穿均線買入,下穿賣出。

2、均線出現金叉買入,死叉賣出。

3、均線由下跌轉為上漲時買入,由上漲轉為下跌時賣出。

4、股市中,出現金銀山谷買入。

優缺點比較

1

收盤價上下穿均線操作方法

優:當出現大幅度的行情的時候,可以抓住一大部分利潤;操作方法簡單明瞭;長期操作中比較穩定;止損較小。

劣:盤整中假信號太多,會出現一定虧損;當出現大幅度反覆跳空時,會出現較大虧損;信號準確率不高;如果長時間不出現比較大的行情,會出現虧損;手續費佔了較大比重;不適合太過火暴的品種。

改進方法:減少操作次數

如果信號準確率不高且操作的頻繁,那麼手續費就越多因此就會影響總體的績效。

具體方法如下

①操作較長的週期:即盯住較大規模的行情。比如原先盯著15分鐘圖做,現在盯著30分鐘甚至60分鐘圖做。雖然止損幅度有所增大,但操作次數少了,總成本還是可以降下來的。

②增加過濾程序:在原有操作方法上增加過濾程序。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一定要謹慎。因為均線操作的一大優點就是在大行情到來的時候一定能夠抓住,萬一被你錯誤的過濾掉了那將會很可惜,有可能因此導致全年總體虧損。過濾的條件一定要簡單明瞭,太複雜、不好操作還不如不搞。

2

金叉死叉操作方法

優:做中長線時把握性高一點;操作次數少,手續費交的少;操作方法簡單明瞭;出現大行情時盈利較多。

劣:太滯後,往往在漲勢末端買入然後又在跌勢開始後才賣出,導致虧損;選擇適當的參數比較困難,因為選擇好的參數很容易失效;震盪中虧損較多。

改進方法:提高信號成功率(注意:不要妄想把均線信號成功率提高到很高,成功率要達到80%甚至連60%都不太可能)。

有人曾經做過為期一年的均線數據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均線金叉死叉信號準確率在30%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操作在盤整震盪行情中容易虧損,然而盤整震盪往往經常發生,那麼我們改如何改進?

具體方法如下:

①在較長的週期中選擇一根均線作為大方向的指示器。假如你盯著15分鐘K線圖中的30單位均線進行操作,可以選擇日線中5天均線作為指導。5天線向上走時不做或少做空,向下走時不做或少做多。可以過濾掉一部分錯誤信號。

②如前所述,增加過濾步驟。

3

均線拐點操作方法

優:操作次數比上下穿方法少一些、假信號少一些、手續費少一些;出現大行情也有較高回報;操作方法簡單明瞭;比較穩定。

劣:比上下穿滯後一些;準確率也不高。

改進方法:提高總績效

如果你不想錯過任何大的行情選擇連續操作,那麼有效的資金管理會幫你很大忙,比較有把握的時候倉位下大一些,比較沒有把握的時候倉位下小一些。

均線代表了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平均成本變化,在技術分析中,市場成本原理非常重要,它是趨勢產生的基礎,市場中的趨勢之所以能夠維持,是因為市場成本的推動力,例如:在上升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上升的,下降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下移的。成本的變化導致了趨勢的沿續。

四 均線的作用

1)揭示股價的趨勢

均線的最主要功能是揭示股價波動的方向,是人們判斷大盤和個股處於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最好的工具。判斷的方法是:均線向下,則趨勢向淡;均線向上,則趨勢向好。短期均線反映的是短期趨勢的好壞,中期均線反映的是中期趨勢的好壞,長期均線反映的是長期趨勢的好壞。

2)揭示當前市場的平均成本

當股價跌破30日均線時,則說明在這一個月內買進股票的投資者全部被套,如果股價跌破年線時,就說明這一年買進股票的投資者也全部被套。

3)均線有助漲助跌的作用

在多頭、空頭市場中,均線朝上或朝下移動,通常將持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才會發生反轉,改朝另一方向移動。因此,在股價的上升趨勢中,可以將均線看作是多頭的防線,具有助漲的作用。而在股價下跌趨勢中,可以將均線看作是空頭的防線,具有助跌的作用。

當股價走出盤整上升時,它就會發揮很強的助漲作用,即使股價偶爾回檔,也會受到均線的支撐、止跌向上。當股價走出盤整下跌時,它就會發揮很強的助跌作用,即使股價反彈,也會受到均線的壓制而在創新低。

趨勢特性 -- 移動平均線能夠表示股價的波動趨勢,它在自有周期範圍內,濾除了 K 線圖上雜亂的日常波動(日間雜波)讓我們更能看清趨勢(不同週期均線看到的趨勢級別不同)。(見下圖)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滯後特性--由於是平均值的連線,所以股價原趨勢反轉時,移動平均線的反映比較遲緩,掉頭速度滯後於趨勢(均線週期越大,滯後性越強)。滯後性與穩定性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見下圖)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助漲助跌的特性--由於均線是平均成本的趨勢線,所以有很強的支撐(上漲的均線有支撐)和阻力的作用(下跌的均線有阻力)。(見下圖)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作為短期趨勢研判來講,3天平均線是最重要的均線了。

一般股指的短期態勢有三種

一種是3天均線向上的時候,被稱為短期向上攻擊態勢(角度越大,攻擊力度越強,45度角是強弱界線)

一種是3天均線走平的時候,被稱為短期盤整態勢。(股價的漲跌轉化,都由明顯的或不明顯的短期盤中態勢作為中轉站)

一種是3天均線向下的時候,被稱為短期下跌態勢。(角度越大,攻擊力度越強,45度角是強弱界線)

操作上,除了上面對3天均線的基本認識之外,還有很多技巧,最精彩的就是短線的追漲方法。記住追漲不是追高。我們追的是漲勢!

有這樣一句股諺:底價百日,天價三天。

那些由緩升轉化成快速拉昇的股票,一般早盤都給3天均線附近買入的機會(不是大家常用的5天均線)。由於3天均線是加速上揚的,那第二天即使走壞,等三天均線掉頭的時候,一般股價也在你當時買入成本以上。要領是加速的股票才能用,並且三天均線掉頭必須出局。實戰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多體會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你會想通很多道理...

理智使用,絕不戀戰——一文看懂均線的所有妙用!

五 怎樣用均線來判斷大盤(個股)是強勢還是弱勢狀態

1)強勢、弱勢判定的依據

弱勢階段轉為強勢階段時往往有個過渡時期,即:當大盤日K線上的20日均線彎曲向上與30日均線形成金叉時,意味著大盤開始轉強;當20日均線繼續上攻與 60日均線形成金叉時,說明大盤進一步轉強;當30日均線彎曲向上與60日均線形成金叉時,說明大盤已經轉強了;20日、30日、60日均線都呈多頭排列時,才標誌著大盤已進入了強勢階段。需要提示的是,大盤轉強過程中也時常有夭折的時候,當轉強過程中,5日、10日短期均線掉頭向下,導致20日均線也彎曲向下時,轉強的過程就有可能前功盡棄,此時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變化,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強勢階段轉為弱勢階段時往往也有個過渡時期,即:當大盤日K線上的20日均線彎曲向下與30日均線形成死叉時,意味著大盤開始轉弱;當20日均線繼續下滑與60日均線形成金叉時,說明大盤進一步轉弱;當30日均線彎曲向下與60日均線形成死叉時,說明大盤已經轉弱了;20日、30日、60日均線都呈空頭排列時,才標誌著大盤已進入了弱勢勢階段。需要提醒的是,大盤轉弱過程中也有夭折的時候,當轉弱過程中,5日、10日短期均線掉頭向上,導致20日均線也彎曲向上時,轉強的過程就有可能前功盡棄,此時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變化,做好相應的措施。

2)強、弱狀態相互轉化的過程

切記:大盤的強、弱階段始終處在一種動態的相互轉化之中。

當短期(5、10日)、中期(20、30、60日)、長期(120、250日)均線都呈多頭排列狀態時,那麼我們就說大盤已進入了最安全、最健康的階段,也是大盤指數處在完美的“上升通道”之中。不過大盤運行到高位、量能跟不上時也要有風險防範意識!

當短期均線先後彎曲向下,中、長期均線還呈多頭排列時,那麼我們就說此時的大盤已進入調整狀態,這個時候我們認為大盤的強勢狀態還沒有改變,可以採取短期看空、中長期繼續看多的應對策略。如果經過小幅調整,短期均線又開始呈多頭排列,那麼我們就說此時的大盤又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之中。

當短期均線彎曲向下,接下來中期均線也先後跟著彎曲向下,這個變化提示我們:危險已經來啦!此時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20日均線彎曲向下與30日均線死叉,30日均線也彎曲向下與60日均線形成死叉,20日、30日、60日均線先後呈空頭排列時,那麼我們就說:大盤已完成了由強勢狀態轉為弱勢狀態的過程。一般來說:止贏止損不能遲於指數穿過60日均線,再不跑就徹底晚啦!這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K線圖形就是我們常說的“破位”圖形,也可稱為處於“下降通道”的圖形!

隨著形勢的進一步惡化,當短、中、長期均線都呈空頭排列時,那麼我們就說大盤已進入了最危險、最脆弱的階段。由於股價完全被短、中長期均線所壓制,所以這個時候最好做法就是空倉觀望,而決不能急著去抄底!

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問題,大盤最脆弱、最讓人絕望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轉機就要來臨了,行情往往在絕望中產生嗎!但憑感覺操作不行,最後還要看技術信號行事。

有一天當你發現:短期均線先後彎曲向上(中、長期均線此時還呈空頭排列),那麼我們就說此時的大盤已有好轉跡象,但切記這個時候的大盤還是處於弱勢狀態,可以採取短期看好、中長期繼續看空的應對策略。如果指數經過小幅拉昇後,短期均線又回到空頭排列,那麼我們就說此時的大盤只是弱勢反彈罷了!。

當短期均線彎曲向上,接下來中期均線也先後跟著彎曲向上,這個變化提示我們:建倉買股的時候到了。此時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20日均線彎曲向上與30均線金叉,30日均線也彎曲向上與60日均線形成金叉,20日、30日、60日均先後呈多頭排列時,那麼我們就說:大盤已完成了由弱勢狀態轉為強勢狀態的過程。如果說大盤處於弱勢狀態我們都是採取短期操作的策略,那麼到了這個階段就應該轉變思想,即看多做多、分批買進、可中長期持有股票了。因為這時的大盤已處於“上升通道”之中了!

強調一下,上述強弱轉化過程的描述只是理想化的模型,實際大盤指數的演繹是複雜多變的,有時可能是演繹了上述模型的大部分內容,有時也可能演繹了上述模型的部分內容,我感覺這不很重要,關鍵是要掌握強弱轉化的原理和精髓。然後做到融會貫通!另外上述判斷大盤強弱的標準也基本適用於個股強弱判斷的標準。

3)再提醒幾句話

知道了上述判斷大盤強、弱的標準之後,就是要求自己養成每天對大盤的走勢所處的階段有個明確的判斷,即:是弱勢階段還是弱勢轉強的過程,或者是已經進入了強勢階段了。

注意:弱勢轉強的過渡時期可按弱勢階段把握。強勢轉弱的過渡時期也按弱勢階段把握,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更好的保證操作的安全性。知道了自己當前所面臨的是強勢還是弱勢,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為股票的具體買、賣操作提供依據!

另外,強勢裡要敢於做多。弱勢裡要儘量少做。絕不買(抄底)大盤和個股同時處於下降通道中的股票(10、20、30、60日均線空頭排列)。

強勢裡也有調整,在沒有止損信號發出之前,要敢於持股,別被莊家給洗出去;弱勢裡也有反彈,在沒有轉強信號發出之前,做也一定要按短期操作思路去做,不能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