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脸比苍天大,忠孝容不下

【戏文】

我思,故我不干实事。——沃兹基


诸葛家族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最活跃的一支政治力量,虽然人数不多,但在每个领导班子里都占据重要位置。

时人都说,蜀汉得到了诸葛家的龙(诸葛亮),东吴得到了诸葛家的虎(诸葛瑾),而曹魏得到的是一条狗(诸葛诞)。

诸葛诞:我有一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求别说

诸葛诞,字公休,诸葛亮的族弟,在魏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就算是狗,也是一条会咬人的狗。

甘露二年,诸葛诞跟司马家彻底翻脸,投靠东吴准备兴兵伐魏。东吴那边一贯是来者不拒,当即表示乐意帮忙,但是你得交点抵押品。

这个要求可以理解,打仗打的是钱,你别说带几万人出去玩命儿,就是带几百人出国考察那也是日费斗金,亏本的买卖人家不干。

于是乎,诸葛诞就把自己的儿子诸葛靓送到东吴做人质,表示绝不忽悠造反到底。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看咱这身装备

结果大家都知道,诸葛诞的军事行动第二年即被扑灭,而人质小朋友在吴国却享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右将军、大司马。

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一直等到吴国也被灭了,诸葛靓才不得已回到中原。此时的大中华帝国公司已然换了老板,当初跟他爹打得死去活来的司马氏继了大统。诸葛靓一赌气,就再也没有做官。

今天的这则《世说新语》,讲的正是诸葛靓在东吴期间与领导的一番对谈。

当时执政的是孙家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某天大会于朝堂,孙皓不知想起了什么,更像是没话找话的问诸葛靓:“哥们你的字叫仲思,那你跟我说说,你天天都在思考些什么呢?”

诸葛靓答道:“在家思尽孝,在朝思尽忠,交友思诚信,that’s all。”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我想的东西你不一定明白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诸葛靓说的这个,叫做官方标准答案,搁谁谁都得这么回答,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事实上,人是不可能每天只想着正经事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不正经,我指的是在座所有人。

如果谁还觉得自己是“胸中有正气,脑内无杂念”,那他多半是误解了思维的运行方式,人类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基本上无法自主掌握。

走神,了解一下吗?

有研究数据显示,人每天除了睡觉,平均有47%的时间在走神。

WTF,几乎一半!你还真别觉得夸张,想想你每天有多少时间在刷手机,最后又记得多少信息,就知道脑袋都在什么地方了。47%,是保守数字。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还取决于你是不是保守的人

实际上人在洗澡刷牙的时侯,有65%的时间在走神;上班时有一半时间在走神;做运动的时侯有40%的时间在走神(其余时间在自拍);即使是啪啪啪的时侯也有10%的时间在走神。

没办法,人类控制自己注意力的技能就是这么差。

可能有人会说,走就走吧,还能走到哪去?做梦不也是不受控制嘛,一睁眼还在现实。

可问题是,白日梦跟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现代人经常抱怨幸福感缺失,干什么都没滋没味,这就跟走神有关,或者说是梦想太少,白日梦太多。

干什么都走神儿,到底是我有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

白日梦多,可能是想白日的人太多

这个结论同样来自于某项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称人的幸福来自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瞬间感受,比如我正在搜肠刮肚找妹子图片的此刻,比如你紧张兮兮和某人约会的半小时,又或者你皱着眉头思考某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不在于时间长短(也不可能太长),只在于目标的明确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这些才是幸福感的来源。

而人一旦走神儿,幸福感立马消失,而且越不幸的人越容易走神,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诸葛靓的答案,虽然像是官话套话,但假如他真那么想——一心报国平天下,满脑袋仁义礼智信——先把是非成败放一边,至少可以肯定,他是个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

下次,再有人问你钱能不能买来幸福,你就可以告诉他,当我一心一意在为钱奋斗的时侯,幸福就已经来到了。

哑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