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躁動的音樂下,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瀰漫著誘人的氣味,一位曼妙的女子,雙手捋順了黑色的長髮,踏著果敢自信的步伐,走到了舞臺中央。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一身露骨的黑色緊身衣,令人浮想聯翩的鋼管舞,她柔軟的身體時而附著在堅固的鋼管上,時而又漸漸疏離,或是上下跳動,或是做出劈腿等高難度動作,勁爆的音樂配上誘惑的動作,一切都變得風情萬種。

這個撩人的女子,就是譚卓。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提起譚卓,你可能會有些陌生,但看著又有些臉熟。

譚卓是一位資深演員了,2009年憑藉《春風沉醉的夜晚》出道,出道就入圍了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起點很高,本來可以趁熱打鐵,再演幾部熱門電影,一舉成為影后,然而,譚卓卻連續接演了幾部小成本文藝片,更在話劇《如夢之夢》中頻頻現身。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在我們固有的思維裡,相比較商業電影,無論是文藝片還是話劇都是不討喜的,文藝片往往只能得到一小眾人的認可,話劇更是小眾中的小眾,無人知曉,這些彷彿對演員的自身修煉更多一點,對演員知名度的助力顯然是微小甚微的,譚卓倒也不在意,自己喜歡的,最起碼不會是錯的。

出不出名的不重要,遇到滿意的劇本才演,這樣的譚卓是隨性的,這得益於從小媽媽對其放鬆式的教育。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譚卓媽媽從來沒有阻止過她做任何事,甚至在她玩到半夜三點才回家時,媽媽也沒有暴跳如雷和普通媽媽那樣採取極端教育,“這種教育我覺得特別充滿智慧跟力量,她可能也會想,我是不是應該去找她,我孩子會不會出什麼事,她戰勝了很多東西,”譚卓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

中學時代的她,是有股子勁兒的,不好好學習,不愛寫作業,讀藝校時,不喜歡別人碰她的東西,為此,還特意選擇了睡在上鋪,一開始,舍友都不願意跟她玩,然而,到快畢業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可以同吃一碗泡麵,還可以你一口我一口分著喝泡麵湯,隨意吧,大家不都一樣嗎?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平日裡的譚卓,是個愛看書的人,這大概也是她隨性的來源吧,閒著的時候,逛逛博物館,拍完戲就回房間,看看書,洗洗衣服,敷個面膜,收拾收拾東西,儼然是個不藏心事的小女生。

2015年,她跑到美國待了一年,在紐約的街頭,她和美國的平民百姓聊天,和世界交換著自己的靈魂,她喜歡真實的東西,就像她演戲一樣,角色是什麼樣的人,就投入到角色中,自然呈現出角色的樣子,她說:“演員要有疏離感,不要讓人們對你那麼熟悉,當你創造角色的時候,人們才會更相信這個角色”。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暴裂無聲》的導演忻鈺坤曾說:“我寫劇本是強劇情的,對人物的投入會有所削弱,譚卓幫我把這部分從五分補到了十分。”這就是疏離感和真實投入帶來的效果,只要看過《暴裂無聲》的觀眾,都會對這位苦命的妻子角色動容。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在譚卓塑造的眾多角色中,《延禧攻略》的慧賢皇貴妃一度惹來了爭議。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因為這是一部電視劇,而且是於正的宮鬥劇,這讓很多人質疑譚卓“商業化”了,她笑笑說:“我不在意,這種定義又不能改變我什麼”。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說到底也是,別人又怎麼能左右得了自己的人生呢?

譚卓是隨性的,同時又是感性的,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個感受型演員,選戲靠直覺”。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所以在拿到《我不是藥神》劇本時,真實故事改編的好劇本,一下子就吸引了她,儘管編劇對人物做了改編,但她還是被撲面而來的真實感打動了。

譚卓很容易被真實打動,徐崢曾說:“譚老師是個看新聞聯播都會哭的人”,為此,譚卓還專門在微博轉發了這段話,有些無奈又有些認同的回覆了“新聞聯播”四個字和4個流淚的表情。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看劇本會哭,見導演也會哭,6月的上海電影節,《我不是藥神》先後兩次活動,她都在現場哭了。

也許,最瞭解她的,就是她自己,感受型演員,感受到的,就是最自然真實的,一旦真實了,就會義無反顧。2012年,在劉姝導演的電影《小荷》裡,譚卓零片酬出演,還第一次擔任製片人,甚至四處拉錢找資源,為了喜歡的片子,她可以不計任何代價。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這就是譚卓的個性所在,她對劇本有種莫名的執著,所出演的作品,都是基於劇本好,每當有劇組來找的時候,她都會看整個劇本,而不只是挑角色,戲份少,沒關係,角色不出彩,不在意,只要劇本好,她都願意嘗試。

作為電影人,她把“身體力行的拍出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奉為自己的標準,她懷著對嚴肅作品的堅守和尊重,在浮躁的影視圈蟄伏著,所以她成為了“文藝片女神”,因為文藝片裡有著她要的價值。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這是一種感性,也是一種隨性,更是另一層面上的嚴苛。

對劇本的挑剔,對嚴肅作品的偏愛,對作品價值的追求,一度讓她錯過了很多次爆紅的機會,也讓她在更新迭代極快的娛樂圈默默蟄伏了十年,然而,這漫長的蟄伏期卻讓她積聚了強大的能量。

《我不是藥神》裡的一段鋼管舞和一段未遂的“床戲”,非但沒有讓她淹沒在男人戲裡,反而讓她突出重圍,打響了名號。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為了《我不是藥神》裡短短1分鐘的鋼管舞表演,譚卓苦苦練了一個多月,每天練3個小時,練到肉疼,甚至右腳踝軟骨骨折。

一個專注在角色裡的演員是可怕的,她可以為一個角色千里迢迢去學越劇,也可以為一個角色弄得遍體鱗傷,同組的王傳君,為了角色狠心減肥,為了演出病人真實的憔悴感和病態感,他真的讓自己變得“奄奄一息”,高強度工作下連續48小時不合眼,這是玩命性質的演員啊。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往往,我們都用“高薪酬”來強行要求演員們敬業,也曾為憑什麼演員找個替身摳個圖就可以賺到百萬薪酬而憤憤不平,殊不知,真正的好演員,敬業不是大眾對他們的苛刻,而是他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就像譚卓在訪談中說的那樣:“都說演員掙得多,我們這賺的都是治療內分泌失調的錢啊”。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我不是藥神》裡那段精彩的未遂“床戲”,也很有看頭,一個懂得遊戲規則的,無可奈何又必須穿起鎧甲和世界戰鬥的脆弱又剛毅的女人形象,被她毫無保留的演繹了出來。

這部積蓄了無數力量的誠意之作,讓她真正紅了,而對於紅,她也有自己的見解:“紅了又能怎麼樣呢?知名度是把雙刃劍,自然來了,我會去面對它,沒來也不刻意追求它”。

隨性讓譚卓蟄伏十年,也讓她有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這就是譚卓,隨性地自如地拍戲讓她在影視圈默默蟄伏了十年,也讓她積累了一夜成名的資本。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